82.相应部12相应40经 第三思经(白话佛经)解说

住在舍卫城。"诸比丘,若你们有所思考、有所计划、有所潜伏的倾向,这就成为识的住处。当有了住处,识就能立足。当识立足并增长时,就产生倾向。有了倾向,就会有往来。有了往来,就会有死亡和投生。有了死亡和投生,未来就会有生、老、死、忧、悲、苦、恼、绝望等现象生起。如此,这整个苦蕴就这样生起。


诸比丘,即使你们不思考、不计划,但如果有潜伏的倾向,这也会成为识的住处。当有了住处,识就能立足。当识立足并增长时,就产生倾向。有了倾向,就会有往来。有了往来,就会有死亡和投生。有了死亡和投生,未来就会有生、老、死、忧、悲、苦、恼、绝望等现象生起。如此,这整个苦蕴就这样生起。


然而诸比丘,当你们不思考、不计划、也没有潜伏的倾向时,就不会成为识的住处。没有住处,识就无法立足。当识不立足且不增长时,就不会产生倾向。没有倾向,就不会有往来。没有往来,就不会有死亡和投生。没有死亡和投生,未来的生、老、死、忧、悲、苦、恼、绝望等现象就会止息。如此,这整个苦蕴就这样灭尽。"


让我来深入解析这段充满智慧的佛法教导。


识与苦的因果链条:一份深刻的佛法智慧解析


一、经文背景

这段经文出自佛陀在舍卫城的教导,阐述了"识"如何导致轮回苦难的深刻机理,以及解脱的方法。


二、核心概念解析


1. 识的三种住处

经文揭示了识立足的三种条件:

- 思考(主动的心理活动)

- 计划(有目的的筹划)

- 潜伏的倾向(潜意识中的习性)


2. 因果链条的展开

经文描绘了一个完整的因果链:


识的住处 → 识的立足 → 识的增长 → 产生倾向 → 往来 → 死亡和投生 → 苦蕴


3. 苦的具体表现

经文列举的苦包括:

- 生

- 老

- 死

- 忧

- 悲

- 苦

- 恼

- 绝望


三、深层启示


1. 意识的力量

本经揭示了意识活动对人生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即使在不经意间,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潜在倾向也在塑造着我们的未来。这启示我们要特别留意自己的心念活动。


2. 习性的影响

即使在不主动思考和计划时,潜伏的习性依然能成为识的住处,这揭示了习气的强大力量。这告诉我们,真正的改变需要深入到潜意识层面。


3. 解脱之道

经文最后指出了止息苦的方法:不思考、不计划、且没有潜伏倾向。这并非提倡无思考,而是指向:

- 超越执着的思维

- 放下执著的计划

- 净化潜在的习性


四、现代生活的启示


1. 心理健康视角

- 提醒我们关注思维模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指出改变潜意识模式的重要性

- 揭示了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2. 生活实践指导

- 培养觉知力,留意日常思维模式

- 定期反思,审视内心的倾向

- 通过正念修习,净化潜在习性


五、结语


这段经文不仅是宗教教义,更是一份关于心智运作的深刻洞察。它告诉我们,改变命运的关键不在外在,而在于转变内在的识与习性。这种智慧对现代人追求心灵成长和人生幸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真正受用这份智慧,我们需要:

1. 培养自觉能力

2. 持续净化心念

3. 超越执著倾向

4. 保持内心清明


通过这样的修习,我们才能逐步减少苦的根源,获得真正的自在与解脱。


让我为您分析这段佛法教导的核心精髓。这段经文阐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 意识与苦的关系。我已经在上面的详细分析中展开了完整的解读,现在让我为您总结几个关键的启发:


1. 意识的力量

这段经文揭示了一个重要真理:我们的意识活动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无论是主动的思考还是潜意识的倾向,都在不断塑造着我们的命运。这提醒我们要格外留意自己的心念。


2. 习性的重要性

即便不思考不计划,我们内心的潜伏倾向也会影响我们的生命历程。这说明真正的改变必须触及心灵深处的习气。


3. 解脱的智慧

经文指出,要打破苦的循环,关键在于净化心识。这不是让我们停止思考,而是指引我们超越执著,获得真正的自在。


4. 觉知的重要性

这段教导启发我们培养觉知力,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只有保持清醒的觉知,才能看清并改变那些导致苦的模式。


“82.相应部12相应40经 第三思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

8.相应部3相应8经 摩利迦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起源于舍卫城的[经]。那时,憍萨罗国王波斯匿与王后摩利迦一起在宫殿顶层。于是,憍萨罗国王波斯匿对王后摩利迦说:"摩利迦,对你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摩利迦回答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那么,大王,对您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呢?&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