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相应部12相应37经 非你们所有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


"比丘们!这个身体不是你们的,也不是其他人的。应当将它视为往昔的业,是由[过去的]造作所形成,由[过去的]思所形成,是应当感受的。"


"在这里,比丘们!多闻的圣弟子应当如理作意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也就是说:


以无明为缘而有诸行;

以诸行为缘而有识;

以识为缘而有名色;

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

以六入为缘而有触;

以触为缘而有受;

以受为缘而有爱;

以爱为缘而有取;

以取为缘而有有;

以有为缘而有生;

以生为缘而有老死、忧悲苦恼。


如是这整个苦蕴的集起。


而当无明完全离贪灭尽时,诸行灭;

诸行灭则识灭;

识灭则名色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

六入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如是这整个苦蕴的灭尽。"


这是第七经。


这篇经文主要阐述了两个重要的佛法概念:


1. 身体的无我性:佛陀指出我们的身体既不属于我们自己,也不属于他人,而是过去业力的结果。


2. 缘起法:详细解释了十二因缘的运作原理,包括:

   - 集起的过程:说明苦如何因无明等条件而产生

   - 灭尽的过程:说明当无明等条件消除时,苦如何随之灭去


这教导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去而灭,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理解这一点对于修行解脱非常重要。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意义深远的经文:


一、身体的真相

佛陀开篇就提出一个震撼性的观点:"这个身体不是你们的,也不是其他人的。"这句话直指我们对"我"和"我所"的执着。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这是我的身体",但实际上:


1. 身体是业力的产物:它是由过去无数因缘条件组合而成,不是凭空而来。


让我基于这篇经文深入解析"业"的概念:


一、业的本质


1. 业的定义

- 业是指有意识的行为和其造成的影响

- 经文中提到"往昔的业,是由[过去的]造作所形成,由[过去的]思所形成"

- 强调业不仅包括行为,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思"(意念)


2. 业的特性

- 因果性:每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 延续性:业力会延续到未来,影响后续的生命历程

- 积累性:业力是累积的结果,不是单一事件的产物


二、业的运作机制


1. 身体与业的关系

- 经文说"这个身体不是你们的",说明现在的身体是过去业力的显现

- 我们目前的处境是过去行为的总和反映

- 现在的行为又将影响未来的果报


2. 业与十二因缘的关联

- 无明导致造业(诸行)

- 业力影响识的形成

- 进而影响整个生命的运作过程


三、业的深层含义


1. 责任的承担

- 我们是自己行为的继承者

- 现在的处境是自己过去行为的结果

- 未来将由现在的选择决定


2. 自由的可能

- 虽然受过去业力影响,但现在仍可以做出新的选择

- 通过正确的行为可以改变未来

- 觉醒可以打破业力的束缚


四、业的实践启示


1.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注意每一个行为的动机

- 培养正面的思维模式

- 谨慎对待每个选择


2. 修行的方向

- 净化心念

- 培养正念

- 断除无明


五、现代生活的反思


1. 个人层面

- 承担责任而不怨天尤人

- 珍惜当下的选择机会

- 以智慧引导行为


2. 人际关系中

- 理解每个人都受业力影响

- 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

- 创造正面的互动


3. 社会层面

- 理解集体业力的影响

- 共同创造良性循环

- 为更好的未来努力


六、超越业力的智慧


1. 觉醒的重要性

- 认识业力的本质

- 不被业力所束缚

- 走向真正的解脱


2. 转化的可能

- 通过正确的理解转化负面业力

- 创造正面的业力

- 最终超越业力的束缚


七、实践建议


1. 日常观察

- 留意自己的思维模式

- 观察行为的动机

- 认识因果关系


2. 修行方法

- 培养正念

- 保持觉知

- 净化心念


3. 生活态度

- 对过去的业力保持理解

- 对现在的选择保持警觉

- 对未来保持希望


结语:

理解业力不是为了让我们陷入宿命论,而是要我们认识到:

-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 当下的每个选择都很重要

- 觉醒才是超越业力的终极之道


通过理解和运用业的法则,我们能:

- 更明智地做出选择

- 更负责任地生活

- 更有效地走向解脱

- 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业力的真正智慧,它不是束缚,而是通向自由的指南。


现在回来继续解释身体的真相


2. 无法真正掌控:我们无法决定身体不生病、不衰老、不死亡。

3. 暂时性:身体只是暂时的依托,就像住店的旅客与客房的关系。


二、缘起法的智慧

佛陀接着阐述缘起法则,这是一个深奥而又实用的智慧体系:


1. 基本原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 这揭示了宇宙间一切现象的相互关联性

- 没有任何事物是独立存在的

- 一切都在因果链条中运转


十二因缘,缘起法详细形象的解释请参看相应部12相应1经和2经,在这里不再解释。


2. 十二因缘的详细解析:

从无明→诸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这是一个:

- 解释生命轮回的完整链条

- 揭示痛苦根源的地图

- 指出解脱方向的指南针


三、启示与反思


1. 关于执着

- 我们为什么会痛苦?因为执着于虚幻的"我"

- 我们为什么会恐惧?因为误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需要保护


2. 关于解脱

- 打破无明才是根本出路

- 理解缘起就是理解生命的真相

- 放下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3. 生命的智慧

- 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

- 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 接受变化才能获得平安


四、现代启示


1. 心理层面

- 减少执着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

- 理解无常可以更好地面对人生起伏


2. 人际关系

- 理解相互依存可以培养同理心

- 放下执着有助于建立健康关系


3. 生活态度

- 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变化

- 培养智慧而非增加占有


这部经文不仅是一个哲学论述,更是一份生命的指南。它告诉我们:

- 生命的真相不在执着中,而在放下里

- 智慧的开启不在积累中,而在觉醒中

- 快乐的源泉不在占有中,而在理解中


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教导,我们能够:

- 更智慧地面对生活

- 更从容地处理问题

- 更平和地接受变化

- 最终达到真正的解脱


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经文超越了时空,至今仍然指引着寻求真理的人们。


“79.相应部12相应37经 非你们所有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