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相应部12相应37经 非你们所有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
"比丘们!这个身体不是你们的,也不是其他人的。应当将它视为往昔的业,是由[过去的]造作所形成,由[过去的]思所形成,是应当感受的。"
"在这里,比丘们!多闻的圣弟子应当如理作意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也就是说:
以无明为缘而有诸行;
以诸行为缘而有识;
以识为缘而有名色;
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
以六入为缘而有触;
以触为缘而有受;
以受为缘而有爱;
以爱为缘而有取;
以取为缘而有有;
以有为缘而有生;
以生为缘而有老死、忧悲苦恼。
如是这整个苦蕴的集起。
而当无明完全离贪灭尽时,诸行灭;
诸行灭则识灭;
识灭则名色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
六入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如是这整个苦蕴的灭尽。"
这是第七经。
这篇经文主要阐述了两个重要的佛法概念:
1. 身体的无我性:佛陀指出我们的身体既不属于我们自己,也不属于他人,而是过去业力的结果。
2. 缘起法:详细解释了十二因缘的运作原理,包括:
- 集起的过程:说明苦如何因无明等条件而产生
- 灭尽的过程:说明当无明等条件消除时,苦如何随之灭去
这教导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去而灭,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理解这一点对于修行解脱非常重要。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意义深远的经文:
一、身体的真相
佛陀开篇就提出一个震撼性的观点:"这个身体不是你们的,也不是其他人的。"这句话直指我们对"我"和"我所"的执着。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这是我的身体",但实际上:
1. 身体是业力的产物:它是由过去无数因缘条件组合而成,不是凭空而来。
让我基于这篇经文深入解析"业"的概念:
一、业的本质
1. 业的定义
- 业是指有意识的行为和其造成的影响
- 经文中提到"往昔的业,是由[过去的]造作所形成,由[过去的]思所形成"
- 强调业不仅包括行为,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思"(意念)
2. 业的特性
- 因果性:每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 延续性:业力会延续到未来,影响后续的生命历程
- 积累性:业力是累积的结果,不是单一事件的产物
二、业的运作机制
1. 身体与业的关系
- 经文说"这个身体不是你们的",说明现在的身体是过去业力的显现
- 我们目前的处境是过去行为的总和反映
- 现在的行为又将影响未来的果报
2. 业与十二因缘的关联
- 无明导致造业(诸行)
- 业力影响识的形成
- 进而影响整个生命的运作过程
三、业的深层含义
1. 责任的承担
- 我们是自己行为的继承者
- 现在的处境是自己过去行为的结果
- 未来将由现在的选择决定
2. 自由的可能
- 虽然受过去业力影响,但现在仍可以做出新的选择
- 通过正确的行为可以改变未来
- 觉醒可以打破业力的束缚
四、业的实践启示
1.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注意每一个行为的动机
- 培养正面的思维模式
- 谨慎对待每个选择
2. 修行的方向
- 净化心念
- 培养正念
- 断除无明
五、现代生活的反思
1. 个人层面
- 承担责任而不怨天尤人
- 珍惜当下的选择机会
- 以智慧引导行为
2. 人际关系中
- 理解每个人都受业力影响
- 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
- 创造正面的互动
3. 社会层面
- 理解集体业力的影响
- 共同创造良性循环
- 为更好的未来努力
六、超越业力的智慧
1. 觉醒的重要性
- 认识业力的本质
- 不被业力所束缚
- 走向真正的解脱
2. 转化的可能
- 通过正确的理解转化负面业力
- 创造正面的业力
- 最终超越业力的束缚
七、实践建议
1. 日常观察
- 留意自己的思维模式
- 观察行为的动机
- 认识因果关系
2. 修行方法
- 培养正念
- 保持觉知
- 净化心念
3. 生活态度
- 对过去的业力保持理解
- 对现在的选择保持警觉
- 对未来保持希望
结语:
理解业力不是为了让我们陷入宿命论,而是要我们认识到:
-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 当下的每个选择都很重要
- 觉醒才是超越业力的终极之道
通过理解和运用业的法则,我们能:
- 更明智地做出选择
- 更负责任地生活
- 更有效地走向解脱
- 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业力的真正智慧,它不是束缚,而是通向自由的指南。
现在回来继续解释身体的真相
2. 无法真正掌控:我们无法决定身体不生病、不衰老、不死亡。
3. 暂时性:身体只是暂时的依托,就像住店的旅客与客房的关系。
二、缘起法的智慧
佛陀接着阐述缘起法则,这是一个深奥而又实用的智慧体系:
1. 基本原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 这揭示了宇宙间一切现象的相互关联性
- 没有任何事物是独立存在的
- 一切都在因果链条中运转
十二因缘,缘起法详细形象的解释请参看相应部12相应1经和2经,在这里不再解释。
2. 十二因缘的详细解析:
从无明→诸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这是一个:
- 解释生命轮回的完整链条
- 揭示痛苦根源的地图
- 指出解脱方向的指南针
三、启示与反思
1. 关于执着
- 我们为什么会痛苦?因为执着于虚幻的"我"
- 我们为什么会恐惧?因为误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需要保护
2. 关于解脱
- 打破无明才是根本出路
- 理解缘起就是理解生命的真相
- 放下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3. 生命的智慧
- 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
- 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 接受变化才能获得平安
四、现代启示
1. 心理层面
- 减少执着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
- 理解无常可以更好地面对人生起伏
2. 人际关系
- 理解相互依存可以培养同理心
- 放下执着有助于建立健康关系
3. 生活态度
- 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变化
- 培养智慧而非增加占有
这部经文不仅是一个哲学论述,更是一份生命的指南。它告诉我们:
- 生命的真相不在执着中,而在放下里
- 智慧的开启不在积累中,而在觉醒中
- 快乐的源泉不在占有中,而在理解中
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教导,我们能够:
- 更智慧地面对生活
- 更从容地处理问题
- 更平和地接受变化
- 最终达到真正的解脱
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经文超越了时空,至今仍然指引着寻求真理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