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相应部12相应36经 第二无明缘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世尊说道:"诸比丘,缘于无明而有诸行,缘于诸行而有识......如是这整个苦蕴集起。


"诸比丘,若有人问'什么是老死?这老死又是谁的?'或者说'这老死与那老死是不同的,是某人的',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只是措辞不同。比丘们,若执持'命即是身'的见解,则不能修习梵行;若执持'命与身不同'的见解,也不能修习梵行。如来不落入这两个极端,而是依中道说法:'缘生而有老死'。


"什么是生......什么是有......什么是取......什么是爱......什么是受......什么是触......什么是六入......什么是名色......什么是识......什么是诸行,这些行又是谁的?若有人这样问,或者说'这些行与那些行是不同的,是某人的',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只是措辞不同。若执持'命即是身'的见解,则不能修习梵行;若执持'命与身不同'的见解,也不能修习梵行。如来不落入这两个极端,而是依中道说法:'缘无明而有诸行'。


"诸比丘,当无明完全离尽灭尽时,那些种种戏论、执着、动摇,如'什么是老死,这老死是谁的?'或'这老死与那老死是不同的',或'命即是身',或'命与身不同',这一切都已断除,如同被连根拔起的棕榈树,成为无有,于未来不复生起。


"诸比丘,当无明完全离尽灭尽时,那些关于什么是生......什么是有......什么是取......什么是爱......什么是受......什么是触......什么是六入......什么是名色......什么是识......'什么是诸行,这些行是谁的?'或'这些行与那些行是不同的',或'命即是身',或'命与身不同'等种种戏论,这一切都已断除,如同被连根拔起的棕榈树,成为无有,于未来不复生起。"


第六经。


让我们深入解析《第二无明缘经》的深层含义:


1. 根本问题的揭示


这部经首先指出了生命的根本问题:

- 无明是一切苦的根源

- 因无明而产生种种执着

- 执着导致轮回不断


2. 两种错误见解的探讨


经文指出两种常见的错误见解:

"命即是身"

- 认为生命与肉体是同一的

- 落入断见

- 否定了轮回的可能性


"命与身不同"

- 认为生命与肉体是完全分离的

- 落入常见

- 执着于永恒不变的"我"


3. 中道的智慧


佛陀教导的中道:

- 不执着于存在或不存在

- 不执着于同一或差异

- 契入缘起的真理


4. 十二因缘的全面观照


经文展示了完整的因果链:

- 从无明到老死

- 每一环节都是相互依存

- 没有独立的"我"存在

十二因缘,缘起法详细形象的解释请参看相应部12相应1经和2经,在这里不再解释。


5. 无明灭尽的境界


当无明灭尽时:

- 一切戏论自然消失

- 所有执着都被断除

- 如同棕榈树被连根拔起


6. 修行的启示


对修行者的指导:

认识执着:

- 发现自己的执着点

- 了解执着的危害

- 培养放下的智慧


培养正见:

- 不落入两个极端

- 理解缘起法则

- 体证无我真理


7. 现代人的思考


这部经文引发我们思考:

- 我们有哪些深层执着?

- 如何面对生死问题?

- 真正的解脱是什么?


8. 实践的层面


在日常生活中:

- 观察自己的想法

- 发现执着的模式

- 逐步培养智慧


9. 深刻的启示


这部经文告诉我们:

- 无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 解脱需要从根本下手

- 中道才是究竟之道


10. 生命的智慧


最终的指向:

- 超越概念的思维

- 放下对"我"的执着

- 体证真实的解脱


这部经文的现代意义:


1. 个人层面:

- 学会放下执着

- 培养智慧见解

- 寻求真实的平安


2. 社会层面:

- 减少偏见对立

- 增进相互理解

- 创造和谐社会


3. 精神层面:

- 提升生命品质

- 获得内心自由

- 实现真实解脱


这部经文不仅是佛教的教理,更是生命的智慧,它告诉我们:

- 执着是痛苦的根源

- 解脱需要智慧的光明

- 中道才是究竟的归宿


在现代社会中,这部经文依然闪耀着永恒的智慧光芒,指引着我们走向真正的自由与解脱。它教导我们:

- 不要被表象迷惑

- 培养深刻的智慧

- 获得究竟的解脱


这就是《第二无明缘经》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让我们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证悟,在证悟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78.相应部12相应36经 第二无明缘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