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114经
杂阿含114经[正闻本1655经/佛光本116经](罗陀相应/五阴诵/弟子记说)
这是我所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拘羅山。当时,有一位名叫罗陀的比丘侍者。
这天,许多外道出家人来到尊者罗陀那里,互相问候后,坐在一旁,问罗陀说:
"你为什么在沙门瞿昙那里出家修行?"
罗陀回答说:
"我是为了了解痛苦,所以在世尊那里出家修行。"
这些外道听了罗陀的话,心里不高兴,就从座位上起来,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到了下午,罗陀从禅定中醒来,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顶礼,然后坐在一旁。他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完整地告诉了佛陀:
"世尊!我刚才所说的话,是不是毁谤了您?会不会让别人责难我,使我陷入困境?我是不是没有正确地说法,没有按照正法和法理来说?"
佛陀告诉罗陀:
"你说的是真实的,没有毁谤如来,也不会让人责难你或使你陷入困境。你是如实地说法,按照正法和法理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呢?色(物质)是痛苦的,为了了解这种痛苦,你在如来这里出家修行;受(感受)、想(概念)、行(意志)、识(意识)都是痛苦的,为了了解这些痛苦,你在如来这里出家修行。"
佛陀说完这篇经文后,罗陀比丘听了佛陀的教导,非常欢喜,并遵照奉行。
这篇经文主要讲述了罗陀比丘因为想要了解生命中的痛苦本质而出家修行的故事。在与外道的对话中,罗陀坦诚地表达了自己追求真理的初衷。当他担心自己的话可能会被误解时,佛陀肯定了他的动机和理解,并进一步解释了生命中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痛苦的本质。
这段对话体现了佛教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强调了通过正确的认知和修行来理解和超越痛苦的重要性。
文言文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摩拘罗山。
[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
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至尊者罗陀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问罗陀言:
“汝为何等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
罗陀答言:
“我为知苦故,于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时,诸外道闻罗陀所说,心不喜,从坐起,呵骂而去。
尔时,罗陀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其上事,具白佛言:
“世尊!我向所说,得无毁谤世尊耶?将不令他难问诘责堕负处耶?不如说说,非如法说,非法、次法说耶?”
佛告罗陀:
“汝真实说,不毁如来,不令他人难问诘责堕负处也,是如说说,如法说,法、次法说,所以者何?色是苦,为知彼苦故,于如来所出家修梵行;受、想、行、识是苦,为知彼苦故,于如来所出家修梵行。”
佛说此经已,罗陀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