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83经

杂阿含83经[正闻本140经/佛光本7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毗耶离城附近的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里。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多闻的圣弟子在哪些方面能够看到'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从而以平等的心态正确观察,如实地了知和看清事物的本质?"


比丘们对佛陀说:


"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明灯、法的依靠,请为我们解说!我们听后会如实奉行。"


佛陀告诉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现在为你们解说。


多闻的圣弟子在色上见到'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就是如实正观;对于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佛陀又问比丘们:


"色是常还是无常呢?"


比丘们回答佛陀:"是无常的,世尊!"


佛陀又问比丘们:


"如果是无常的,那么是苦还是乐呢?"


比丘们回答佛陀:"是苦的,世尊!"


"比丘们!如果是无常的、苦的,是会变化的法,多闻的圣弟子在其中会看到有我、异我、相在吗?"


比丘们回答佛陀:"不会的,世尊!"


"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因此,比丘们!所有的色,无论是过去的、未来的、现在的,内在的、外在的,粗的、细的,美的、丑的,远的、近的,这一切都是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这就是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多闻的圣弟子如此观察,就能从色中解脱;从受、想、行、识中解脱。我说这样的人就解脱了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等纯粹的大苦聚。"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听了佛陀的教导,欢喜奉行。


让我更深入地解释一下"不相在"这个佛教概念:


1. 基本含义:

"不相在"的字面意思是"不互相存在"或"不互相依存"。这个概念强调事物之间并非固定地存在于彼此之中。


2. 哲学背景:

这一概念源自佛教的"空"和"无自性"的思想。它表明所有现象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或自性。


3. 与缘起理论的关系:

"不相在"与佛教的缘起理论密切相关。缘起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


4. 实际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概念提醒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于事物的表象,理解事物的本质是变化的、相互关联的。


5. 对立面:

与"不相在"相对的是"相在",即认为事物有固定本质并互相依存的观点。


6. 进阶理解:

在更深层次上,"不相在"指出即使是看似紧密相关的事物,其本质也并非永恒不变地存在于对方之中。


7. 修行意义:

理解"不相在"有助于减少执着,培养智慧,认识事物的真实本性。


这个概念体现了佛教对现实本质的独特洞察,强调了现象世界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文言文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正观如实知见?”

  比丘白佛:

  “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告诸比丘:

  “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又告比丘:

  “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

  佛说此经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返回列表

上一篇:杂阿含82经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杂阿含83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3经

杂阿含3经[正闻本6经/佛光本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那么就无法断除痛苦。同样地,...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

杂阿含9经

杂阿含9经[正闻本15经/佛光本9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也不属于我。能这样观察的人,就是在进行真实正确的观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