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相应部13相应10经 第二座山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其余开场白略)...


佛陀说道:

"诸比丘,假设喜马拉雅山王(雪山之王)完全消失殆尽,只剩下七粒芥子大小的石块。诸比丘,你们认为如何,是已经消失的喜马拉雅山王的部分更多,还是剩下的七粒芥子大小的石块更多?"


比丘们回答道:

"世尊,已消失的喜马拉雅山王的部分才是最多的。剩下的七粒芥子大小的石块实在太少了。与已消失的喜马拉雅山王相比,这些剩下的七粒芥子大小的石块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连千分之一都不到,连十万分之一都不到。"


佛陀继续说道:

"正是如此,诸比丘,对于已经见法(获得正见)的圣弟子来说,已经灭尽的痛苦是最多的,剩余的痛苦极其微小。与已经灭尽的痛苦相比,剩余最多七次往返(轮回)的痛苦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连千分之一都不到,连十万分之一都不到。诸比丘,这就是证悟法义的巨大利益,这就是获得法眼的巨大价值。"


这是第十经。


【解释说明】:

1. 这篇经文通过喜马拉雅山与芥子石的比喻,说明了获得正见的圣弟子已经消除了绝大部分的痛苦。

2. "七次往返"指的是须陀洹果位的人最多还要经历七次轮回就能完全解脱。

3. "法眼"指获得清净的智慧,能如实看清诸法实相。

4. 经文强调了证悟的重要性,以及证悟后痛苦的大幅减少。

5. 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修行的重要性和成果,给人以极大的激励。


这篇经文用浅显易懂的比喻说明了深奥的佛法道理,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意蕴深远的佛经:


1. 意象解析:

佛陀运用了两个极具震撼力的对比:

- 喜马拉雅山:

  象征浩瀚无垠的痛苦轮回

  代表凡夫所要面对的漫长苦海

  暗示未觉悟时痛苦的庞大体量

- 七粒芥子大小的石块:

  象征证悟后剩余的微小烦恼

  数字"七"暗示最多七次往返的圆满解脱

  展现了修行的确定性和希望


2. 深层寓意:

这个比喻蕴含着多层智慧:

- 痛苦的本质:

  揭示了凡夫处于无尽的痛苦之中却不自知

  展现了解脱道路的确定性和可行性

  说明痛苦虽大但并非永恒不变

- 修行的价值:

  一次真正的证悟可消除绝大部分痛苦

  即使尚未完全解脱,但已确立了明确的方向

  展示了佛法修行的巨大功德


3. 现代启示:


这则经文对现代人具有深刻启迪:

- 认知转变:

  提醒我们要觉察生命中的苦难本质

  指出改变是可能的,而且效果显著

  激励我们寻求真正的解脱之道

- 实践指导:

  强调正见的重要性

  说明一次真正的觉醒胜过无数次盲目摸索

  指出解脱是渐进而确定的过程


4. 哲学思考:


经文引发的深层思考:

- 量与质的辩证:

  证悟是质的飞跃而非量的积累

  一念觉醒可超越无量劫的迷失

  展现了转迷为悟的革命性


5. 修行指引:


对修行者的具体启示:

- 次第明确:

  先求正见,得法眼为要务

  明确修行目标,坚定信心

  了知解脱的确定性


6. 现实意义:


这则经文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 面对压力:

  提供了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方法

  指出改变的可能性和方向

  给予希望和力量


7. 智慧启迪:


经文的终极启示:

- 解脱之道:

  不在遥远处,就在当下一念

  一次真正的觉醒胜过无数徒劳

  指明了痛苦止息的可能


这则经文通过浅显的比喻,展现了深邃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

- 痛苦虽大,但并非无解

- 解脱虽远,但路径明确

- 修行虽难,但果报殊胜


它不仅是佛法修行的指南,更是面对人生困境的智慧明灯。告诉我们:真正的改变始于觉醒,一次真实的证悟可以消除无量劫的苦难。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就像喜马拉雅山可以消失一样,是确定而实在的。经文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每个真诚求道者指明了希望与方向。


“126.相应部13相应10经 第二座山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7.相应部3相应7经 审判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我在这里坐在审判席上,看到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和居士大族的人们,他们富有、大富、巨富,拥有大量的金银、大量的财物和用品、大量的财富和谷物,却因为欲望、由于欲望、以欲望为理由而故意说谎。尊者,我因此想到:'我已经受够了审判...

8.相应部3相应8经 摩利迦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起源于舍卫城的[经]。那时,憍萨罗国王波斯匿与王后摩利迦一起在宫殿顶层。于是,憍萨罗国王波斯匿对王后摩利迦说:"摩利迦,对你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摩利迦回答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那么,大王,对您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呢?&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