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相应部12相应64经 贪欲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住在舍卫城。[他说:]"比丘们,有四种食物维持已生众生的生存,帮助将生众生的成长。是哪四种呢?第一是粗细饮食,第二是触,第三是意思,第四是识。比丘们,这四种食物维持已生众生的生存,帮助将生众生的成长。"


"比丘们,如果对段食有贪欲、有喜悦、有渴爱,识就会在那里安住、增长。哪里识安住、增长,哪里就会出现名色。哪里出现名色,哪里诸行就会增长。哪里诸行增长,哪里就会有未来再生。哪里有未来再生,哪里就会有未来的生、老、死。比丘们,我说,哪里有未来的生、老、死,那里就有忧、悲、苦恼。"


"比丘们,如果对触食...对意思食...对识食有贪欲、有喜悦、有渴爱,识就会在那里安住、增长。[如上所述的因果关系同样适用]"


"比丘们,就像染匠或画师,若有染料、胶漆、姜黄、靛青或茜草,在精心处理过的木板、墙壁或布匹上,能画出具有一切肢体特征的男像或女像。同样地,比丘们,如果对段食有贪欲、有喜悦、有渴爱,[如上所述的因果关系同样适用]"


"比丘们,如果对触食...对意思食...对识食[如上所述的情况同样适用]"


"比丘们,如果对段食没有贪欲、没有喜悦、没有渴爱,识就不会在那里安住、不会增长。哪里识不安住、不增长,哪里就不会出现名色。哪里不出现名色,哪里诸行就不会增长。哪里诸行不增长,哪里就不会有未来再生。哪里没有未来再生,哪里就不会有未来的生、老、死。比丘们,我说,哪里没有未来的生、老、死,那里就没有忧、悲、苦恼。"


"比丘们,如果对触食...对意思食...对识食[如上所述的情况同样适用]"


"比丘们,就像有重楼或重楼堂,从东方、南方或北方有窗户,当太阳升起时,阳光透过窗户射入,它会落在哪里呢?" "尊者,会落在西墙上。" "如果没有西墙,它会落在哪里呢?" "尊者,会落在地上。" "如果没有地,它会落在哪里呢?" "尊者,会落在水上。" "如果没有水,它会落在哪里呢?" "尊者,就不会落在任何地方。"


"同样地,比丘们,如果对段食没有贪欲、没有喜悦、没有渴爱...[如上所述]"


"比丘们,如果对触食...对意思食...对识食没有贪欲、没有喜悦、没有渴爱,识就不会在那里安住、不会增长。哪里识不安住、不增长,哪里就不会出现名色。哪里不出现名色,哪里诸行就不会增长。哪里诸行不增长,哪里就不会有未来再生。哪里没有未来再生,哪里就不会有未来的生、老、死。比丘们,我说,哪里没有未来的生、老、死,那里就没有忧、悲、苦恼。"


这是第四经。


这篇经文主要讲述了四种食物与生死轮回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断除对这四种食物的贪爱来终止轮回之苦。经文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画师作画的比喻说明有贪欲时如何导致轮回,阳光透窗的比喻则说明没有贪欲时如何能够解脱。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篇充满智慧的经文:


一、经文核心内容解析:


1. 四种食物的本质

- 段食:指物质的饮食,维持色身

- 触食:感官与外境接触产生的感受

- 意思食:意识活动和思维造作

- 识食:意识本身,包含认知和觉知


2. 贪欲与轮回的因果链:

贪欲/渴爱 → 识的安住 → 名色形成 → 诸行增长 → 再生 → 生老病死 → 忧悲苦恼


3. 解脱的路径:

断除贪欲 → 识不安住 → 名色不生 → 诸行止息 → 不再轮回 → 离苦得乐


二、深刻的启示:


1. 生命维系的真相

这四种"食物"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更是牵引我们在轮回中漂流的绳索。我们对这些"食物"的执着,就像饥渴的旅人紧抓着水囊,却不知这些正是束缚我们的枷锁。


2. 轮回的根源

佛陀以画师作画的比喻揭示:我们的贪欲就像画笔,念念不停地在生命画布上勾勒着轮回的图案。每一笔都是新的执着,每一画都是新的束缚。


3. 解脱的智慧

阳光透窗的比喻极其深刻:

- 当有所依时,我们的心识就如阳光,总要寻找依附

- 当一切依托都消失时,心识终于回归本然,不再执着

- 这正是解脱的境界:无依无住,了无牵挂


三、现代启示:


1. 生活智慧

- 学会觉察自己的贪欲

- 理解欲望背后的空性

- 在满足需求与超越执着间找到平衡


2. 心灵成长

- 不是否定生活,而是超越执着

- 不是断绝感受,而是保持觉知

- 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智慧面对


3. 人生态度

- 如阳光般自在:来去无碍

- 如虚空般广阔:包容一切

- 如明镜般清净:照而不着


四、修行指引:


1. 觉知当下

- 观察自己对四食的态度

- 留意贪欲生起的过程

- 体会无执的自在


2. 实践方法

- 从物质饮食开始观察

- 渐次观察触、意、识的状态

- 保持觉知,不起执着


3. 终极目标

- 超越对四食的执着

- 达到真正的自在

- 获得究竟解脱


启发性结语:

这篇经文如同一面明镜,照见我们生命中最深层的真相。它告诉我们:束缚与自由就在一念之间,当我们能够放下执着,如同阳光不再寻找依附,我们的心灵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不仅是对生死轮回的超越,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这份古老的智慧仍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指引着我们走向真正的解脱之道。


“106.相应部12相应64经 贪欲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8.相应部3相应8经 摩利迦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起源于舍卫城的[经]。那时,憍萨罗国王波斯匿与王后摩利迦一起在宫殿顶层。于是,憍萨罗国王波斯匿对王后摩利迦说:"摩利迦,对你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摩利迦回答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那么,大王,对您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呢?&qu...

9.相应部3相应9经 祭祀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当时,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正准备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为了祭祀,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只山羊和五百只绵羊被拴在祭祀柱上。那些奴隶、仆人和工人们在鞭打和恐吓下,泪流满面地哭泣着进行准备工作。一天早晨,许多比丘穿好衣服,拿着钵盂和外衣,进入舍卫城乞食。在城中乞食完毕,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