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相应部12相应46经 某婆罗门经(白话佛经)解说

在舍卫城,佛陀正在住世。这时,有一位婆罗门走近世尊,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过后,婆罗门在一旁坐下,并对世尊说:

"尊敬的瞿昙,是同一个人在造作并感受吗?"

"'同一个人在造作并感受',这是一个极端观点。"

"尊敬的瞿昙,那是否是不同的人在造作和感受?"

"'不同的人在造作和感受',这是另一个极端观点。避开这两个极端,如来以中道方式开示正法:'由无明缘生行,由行缘生识……如此,整个苦蕴得以生起。当无明完全灭尽时,行即灭;行灭则识灭……如此,整个苦蕴得以灭尽。'"

听完世尊的开示,那位婆罗门说:"尊敬的瞿昙,您的教导太美妙了!从今天起,请接受我作为您的在家弟子,我皈依您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段经文展示了佛陀如何巧妙地回应婆罗门关于"造作者"和"感受者"的形而上学问题。佛陀避免了两个极端(同一人或不同人),而是以缘起法则解释生命的本质,强调无明、行、识等因缘关系,最终指向解脱之道。

婆罗门被佛陀的智慧所折服,当即皈依佛陀,成为佛教在家弟子。


深度解析与智慧启示:

一、生命的本质探询

这段对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邃的生命哲学。婆罗门试图追问:"谁在造作?谁在感受?"这是人类自古以来最根本的存在性追问。

1. 超越二元对立

佛陀的智慧在于突破了两种常见的思维陷阱:

- 第一种:认为造作者和感受者是同一个人

- 第二种:认为造作者和感受者是不同的人

这两种观点都是对生命本质的片面理解。

2. 缘起法的深刻启示

佛陀提出"缘起"理论,揭示了生命的动态本质:

- 无明→行→识→苦蕴

- 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 没有一个独立、永恒的"自我"存在

二、智慧的诠释

1. 生命如流水

- 生命不是静止的实体

- 而是不断变化、相互依存的过程

- 就像河流,每一刻都在变化,却又连续不断

2. 无我的深意

- 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

- "我"只是暂时的组合和现象

- 执着于"我",就会带来痛苦

三、生命的解脱之道

1. 觉知无明

- 认识到无知和执着

- 是走向解脱的第一步

2. 切断苦的根源

- 当无明灭尽

- 行、识随之消失

- 苦蕴得以终结

四、启示与感悟

这段对话启示我们:

- 生命不是固定的

- 痛苦来自执着和无明

- 智慧在于觉察和放下

婆罗门的皈依,象征着从无知到觉悟的转变。他听懂了佛陀的智慧,看到了生命更深层的真相。

五、现实启示

在当今快节奏、充满焦虑的社会中,这段经文尤其有意义:

- 教导我们不要执着

- 学会观察内心

- 接纳生命的流动性

- 在变化中保持平静

结语:

生命如一场旅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行的态度。觉察、慈悲、智慧,是我们穿越生命迷雾的明灯。


“88.相应部12相应46经 某婆罗门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8.相应部3相应8经 摩利迦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起源于舍卫城的[经]。那时,憍萨罗国王波斯匿与王后摩利迦一起在宫殿顶层。于是,憍萨罗国王波斯匿对王后摩利迦说:"摩利迦,对你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摩利迦回答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那么,大王,对您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呢?&qu...

9.相应部3相应9经 祭祀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源于舍卫城。当时,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正准备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为了祭祀,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只山羊和五百只绵羊被拴在祭祀柱上。那些奴隶、仆人和工人们在鞭打和恐吓下,泪流满面地哭泣着进行准备工作。一天早晨,许多比丘穿好衣服,拿着钵盂和外衣,进入舍卫城乞食。在城中乞食完毕,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