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相应部7相应15经 傲慢固执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那时,有一位名叫傲慢固执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他既不向母亲礼敬,也不向父亲礼敬,不向老师礼敬,也不向大哥礼敬。那时,世尊正被大众围绕着说法。


傲慢固执的婆罗门心想:"这位沙门乔达摩正被大众围绕着说法。我何不去见沙门乔达摩。如果沙门乔达摩和我说话,我也会和他说话。如果沙门乔达摩不和我说话,我也不会和他说话。"


于是,傲慢固执的婆罗门来到世尊所在的地方。来到后,默默地站在一旁。这时,世尊没有和他说话。


傲慢固执的婆罗门心想:"这沙门乔达摩什么都不懂。"他正想要转身离开。


这时,世尊知道了傲慢固执婆罗门心中的想法,便用偈颂对傲慢固执的婆罗门说:


"婆罗门啊,傲慢并不好,

在此,婆罗门啊,你应该寻求利益;

你来此的目的,

就应该追求那个。"


这时,傲慢固执的婆罗门[心想]:"沙门乔达摩知道我的心思。"他立即俯身倒在世尊脚下,用嘴亲吻世尊的双脚,用手抚摸,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尊敬的乔达摩,我是傲慢固执,尊敬的乔达摩,我是傲慢固执。"


这时,那群众感到惊讶,[想]:"真是奇妙啊,真是稀有啊!这位傲慢固执的婆罗门既不向母亲礼敬,也不向父亲礼敬,不向老师礼敬,也不向大哥礼敬;然而他却对沙门乔达摩做出如此极度恭敬的举动!"


这时,世尊对傲慢固执的婆罗门说:"够了,婆罗门,请起来,坐在你自己的座位上。因为你对我生起了信心。"


然后,傲慢固执的婆罗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偈颂对世尊说:


"对谁不应傲慢,对谁应该尊敬?

对谁应该恭敬,对谁应该善好地供养?"


世尊回答说:

"对母亲和父亲,以及长兄,

第四是老师,对他们不应傲慢。

对他们应该尊敬,对他们应该恭敬,

对他们应该善好地供养。


"对阿罗汉,已寂静,已完成任务,无烦恼,

放下傲慢,不固执,应礼敬这些无上者。"


说完这些,傲慢固执的婆罗门对世尊说:"太奇妙了,尊敬的乔达摩...请尊敬的乔达摩接受我为在家弟子,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这篇经文深刻地阐述了傲慢的危害和谦逊的重要性,同时展示了佛陀的智慧和教化能力。让我们深入解析这个故事:


1. 傲慢固执的婆罗门:

这个婆罗门的名字本身就暗示了他的性格。他不尊重父母、老师和长兄,这反映了他极度的自我中心和对传统价值观的蔑视。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极其不恰当的,显示了他的傲慢程度。


2. 婆罗门的心理活动:

他决定去见佛陀时的想法反映了他的自负和对等的心态。他认为自己与佛陀是平等的,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佛陀。这种想法源于他的傲慢,使他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3. 佛陀的智慧:

佛陀没有立即与婆罗门说话,而是等待适当的时机。当婆罗门准备离开时,佛陀用偈颂点破了他的傲慢。这显示了佛陀的洞察力和教育智慧,他知道如何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教导。


4. 婆罗门的转变:

当婆罗门意识到佛陀能够读懂他的心思时,他立即放下傲慢,表现出极度的恭敬。这种突然的转变显示了真理的力量,以及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时可能发生的深刻变化。


5. 佛陀的教导:

佛陀教导婆罗门应该尊重父母、长兄和老师,这不仅符合传统价值观,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础。此外,佛陀还强调了对阿罗汉的尊敬,这反映了佛教对精神成就的重视。


6. 深刻启示: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深刻的启示:


   1) 傲慢是阻碍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主要障碍。

   2) 真正的智慧包括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对他人的尊重。

   3) 转变是可能的,即使是对最傲慢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4) 适时的教导和智慧的话语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5) 尊重传统价值观和精神成就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很重要。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反思:我们是否也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傲慢?我们是否真正尊重那些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我们是否愿意放下自己的偏见,开放心灵去接受真理?


通过这个简单而深刻的故事,佛陀向我们展示了谦逊、尊重和开放心态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品质变得越来越珍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警惕傲慢的危害,努力培养谦逊和尊重的美德,这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也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


“40.相应部7相应15经 傲慢固执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