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相应部7相应5经 不害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发生在舍卫城的事。那时,不害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礼节完毕后,[他]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不害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对世尊如此说道:"尊敬的乔达摩啊,我是不害的。尊敬的乔达摩啊,我是不害的。"

世尊回答说:

"如果名字与实际相符,你或许真的是不害的。

但只有在身、口、意都不伤害[他人]的人,

才真正是不害的,[因为]他不伤害他人。"

听到这番话后,不害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对世尊如此说道:"太奇妙了,尊敬的乔达摩啊……(中略)……[我]已经理解了。"而这位尊者不害婆罗豆婆遮成为了阿罗汉中的一员。

注释:

1. 这段经文描述了一位自称"不害"的婆罗门与佛陀的对话。

2. 佛陀指出,真正的"不害"不仅仅是名字,而是要在行为、言语和思想上都不伤害他人。

3. 经文最后提到这位婆罗门听了佛陀的教导后,获得了觉悟,成为了阿罗汉(佛教中最高的修行境界)。


让我来深入解析这段充满智慧的经文。


第一层:表象解读

这是一个发生在舍卫城的对话,主角是自称"不害"的婆罗门和佛陀。这位婆罗门似乎很在意自己的名字,并反复强调"我是不害的"。佛陀没有直接认同或否定,而是给出了一个深刻的教导。


第二层:核心寓意解析

1. 名实相符的真谛

- 佛陀指出名字只是表象,真正的"不害"需要内在的完整践行

- 强调了行为(身)、言语(口)、思想(意)三个层面的统一

- 揭示了"不伤害"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而是一种全方位的修行状态


2. 修行的完整性

```

身:不做伤害他人的行为

口:不说伤害他人的言语

意:不生伤害他人的念头

```


第三层:哲学思考

1. 关于本质与表象

- 名字只是表象,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实践

- 强调了行为与信念的一致性


2. 关于修行的整体性

- 修行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

- 身口意的统一才是真正的修行


3. 关于真理的简单性

- 佛陀用简单的语言道出深刻的道理

- 真理往往就藏在简单之中


发人深思的启示:


1. 关于自我认知

我们是否也常常执着于"名号"而忽视了实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为自己贴上各种标签,但这些标签是否真实反映了我们的所作所为?


2. 关于修行的整体性

真正的修行不是片面的,而是要做到内外如一。这让我们思考:我们的言行是否一致?我们的思想是否真的纯净?


3. 关于生命的转化

故事最后婆罗门成为阿罗汉,展现了人性的可塑性和觉悟的可能性。这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和提升的可能。


4. 智慧的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这个教导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 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更需要注意言语的力量

-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不伤害他人的心态很重要

-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更要注重内在的修养


结语:

这则经文虽短,却包含了深邃的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标签,而在于内在的践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不害"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它指引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纯净的心态,在竞争的环境中维护基本的道德准则。这不仅是一种修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30.相应部7相应5经 不害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