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71经

杂阿含71经[正闻本116-125经/佛光本6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我现在要讲述: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你们要认真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们讲解。


什么是有身?就是五受阴。哪五种?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这就叫做有身。


什么是有身集?对未来的存在产生贪爱,伴随着喜悦,对各种事物产生执著,这就叫做有身集。


什么是有身灭?对未来的存在产生的贪爱、喜悦和执著,完全断除、吐出、灭尽、离欲、消灭,这就叫做有身灭。


什么是有身灭道迹?就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叫做有身灭道迹。


这就是我所要讲的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其他类似的经文,差别在于:


"应当了知有身、应当断除有身集、应当证悟有身灭、应当修习断除有身的道迹。"


佛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了佛的教导,欢喜奉行。


如同"应当说"和"有"这两种说法,也可以用"应当知道"来说。


又有不同的说法:


"比丘了知有身、断除有身集、证悟有身灭、修习断除有身的道,这样的比丘就能断除爱欲的束缚和各种结缚,修无间等[定],最终到达苦的尽头。"


又有不同的说法:


"这样的比丘就能到达究竟的边际,彻底离垢,完成清净的梵行,成为纯净的上等人。"


又有不同的说法:


"这样的比丘就成为阿罗汉,漏尽,所作已办,已卸下重担,获得自己的利益,断尽一切有结,以正智获得心解脫。"


又有不同的说法:


"这样的比丘就能断关、度塹、超越境界、脱离防守,建立圣法之幢。"


又有不同的说法:


"什么是断关?就是断除五下分结。

什么是度塹?就是越过无明的深沟。

什么是超越境界?就是彻底超越无始以来的生死。

什么是脱离防守?就是爱欲完全灭尽。

什么是建立圣法之幢?就是我慢完全灭尽。"


又有不同的说法:


"这样的比丘就能断除五枝,成就六枝,守护一个,依靠四种,舍弃诸谛,远离诸求,清净诸觉,身行止息,心善解脫,慧善解脫,纯一建立梵行,成为无上士。"


道有三种,实觉也有三种,有身有四种说法,阿罗汢有六种说法。


我为您解释一下最后几句话的含义:


"道有三种,实觉也有三种,有身有四种说法,阿罗汢有六种说法。"


这句话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总结:


1. "道有三种": 可能指前文中提到的"当说"、"当知"和"知"这三种表述方式。


2. "实觉也有三种": 可能指对"有身"、"有身集"和"有身灭"的觉悟。


3. "有身有四种说法": 指前文中对"有身"、"有身集"、"有身灭"和"有身灭道迹"的四种解释。


4. "阿罗汢有六种说法": 指前文中对阿罗汉境界的六种不同描述,包括:

   - 断除爱欲束缚,到达苦的尽头

   - 达到究竟边际,完成清净梵行

   - 成为漏尽阿罗汉

   - 断关、度塹、超越境界等

   - 断五下分结,灭尽爱欲和我慢

   - 断五枝,成就六枝等


这个总结句概括了整篇经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显示了佛陀教导的多层次性和全面性。


文言文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有身?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

  云何有身集?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灭?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无馀断、吐、尽、离欲、灭,是名有身灭。

  云何有身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灭道迹。

  是名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馀如是说,差别者:

  “当知有身、当知断有身集、当知证有身灭、当知修断有身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

  又复差别者:

  “比丘知有身、断有身集、证有身灭、修断有身道,是名比丘断爱欲缚、诸结等法,修无间等,究竟苦边。”

  又复差别者:

  “是名比丘究竟边际,究竟离垢,究竟梵行,纯淨上士。”

  又复差别者:

  “是名比丘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作,已捨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解脱。”

  又复差别者:

  “是名比丘断关,度堑,超越境界,脱诸防逻,建圣法幢。”

  又复差别者:

  “云何断关?谓:断五下分结。

  云何度堑?谓:度无明深堑。

  云何超越境界?谓:究竟无始生死。

  云何脱诸防逻?谓:有爱尽。

  云何建圣法幢?谓:我慢尽。”

  又复差别者:

  “是名比丘断五枝,成六枝,守护一,依四种,弃捨诸谛,离诸求,淨诸觉,身行息,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立梵行,无上士。”

  其道有三种,实觉亦三种,有身四种说,罗汉有六种。


返回列表

上一篇:杂阿含70经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杂阿含71经” 的相关文章

杂阿含1经

杂阿含1经[正闻本1-4经/佛光本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你们应当观察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这样观察就是正确的观察;正确观察就会产生厌离之心;有了厌离之心,就能消除喜爱和...

杂阿含4经

杂阿含4经[正闻本7经/佛光本4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断除对它的执着,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

杂阿含5经

杂阿含5经[正闻本8经/佛光本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明白苦的本...

杂阿含6经

杂阿含6经[正闻本9经/佛光本6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于色(物质形态),如果不了解它,不明白它的本质,不能远离对它的欲望和贪恋,心灵就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人就无法超越对生、...

杂阿含7经

杂阿含7经[正闻本10经/佛光本7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对色(物质形态)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实际上是在爱好和喜悦苦;对苦有爱好和喜悦的人,就无法从苦中解脱出来。同样地,对受(感...

杂阿含8经

杂阿含8经[正闻本11-14经/佛光本8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佛陀的尊称)对众多比丘(佛教僧侣)说:"过去的色(物质形态)是无常的(无常解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未来的色也是无常的,更何况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