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61经
杂阿含61经[正闻本58经/佛光本52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这是我亲耳所听到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
"有五种受蕴,哪五种呢?就是:色受蕴、受受蕴、想受蕴、行受蕴、识受蕴。
什么是色受蕴?所有的色,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及由四大元素所造的色,这就称为色受蕴。
再者,这色是无常的、苦的、会变化的。如果能够彻底断除色受蕴,完全舍弃、灭尽、远离欲望、平静下来,不再有其他色受蕴相续、生起、出现,这就称为奇妙,这就称为寂静,这就称为舍离,所有剩余的爱欲都灭尽了,没有欲望,完全灭尽,达到涅槃。
什么是受受蕴?指六种受,哪六种呢?就是眼睛接触产生的感受,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接触产生的感受,这就称为受受蕴。
再者,这受受蕴也是无常的、苦的、会变化的......乃至灭尽、达到涅槃。
什么是想受蕴?指六种想,哪六种呢?就是眼睛接触产生的想象......乃至意识接触产生的想象,这就称为想受蕴。
再者,这想受蕴也是无常的、苦的、会变化的......乃至灭尽、达到涅槃。
什么是行受蕴?指六种思,哪六种呢?就是眼睛接触产生的思考......乃至意识接触产生的思考,这就称为行受蕴。
再者,这行受蕴也是无常的、苦的、会变化的......乃至灭尽、达到涅槃。
什么是识受蕴?指六种识,哪六种呢?就是眼识......乃至意识,这就称为识受蕴。
再者,这识受蕴也是无常的、苦的、会变化的......乃至灭尽、达到涅槃。
比丘们!如果对这些法用智慧思考、观察、分析、接受,这就称为随信行,超越了生死,越过了凡夫的境界,虽然还没有获得须陀洹果,但中途不会死亡,一定会得到须陀洹果。
比丘们!如果对这些法用更高的智慧思考、观察、接受,这就称为随法行,超越了生死,越过了凡夫的境界,虽然还没有获得须陀洹果,但中途不会死亡,一定会得到须陀洹果。
比丘们!如果对这些法有如实正确的智慧和平等的见解,就能断除、了知三种束缚,即:身见、戒禁取、疑。
比丘们!这就称为须陀洹果,不会堕入恶道,必定正确趋向三菩提,经过七次人天往返后,最终到达苦的尽头。
比丘们!如果对这些法有如实正确的智慧和平等的见解,不再生起心中的烦恼,就称为阿罗汉,所有烦恼已经断尽,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放下了重担,获得了自身的利益,断尽了一切有关生存的束缚,以正确的智慧使心得到解脱。"
佛陀说完这经后,众比丘听了佛陀所说的,都欢喜地奉行。
文言文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
复次,彼色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馀,究竟捨离、灭尽、离欲、寂没,馀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捨离,一切有馀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受阴。
复次,彼受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
复次,彼想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
复次,彼行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
复次,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谓:身见、戒取、疑。
比丘!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边。
比丘!若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不起心漏,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捨离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