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相应部14相应34经 一向苦经(白话佛经)解说

在舍卫城住......[略]..."诸比丘,如果地界是一向苦的,被苦所随逐,被苦所侵入,而不被乐所侵入,众生就不会对地界产生贪着。诸比丘,正是因为地界是乐的,被乐所随逐,被乐所侵入,而不被苦所侵入,所以众生对地界产生贪着。"


"诸比丘,如果水界......[略]......如果火界......[略]......诸比丘,如果风界是一向苦的,被苦所随逐,被苦所侵入,而不被乐所侵入,众生就不会对风界产生贪着。诸比丘,正是因为风界是乐的,被乐所随逐,被乐所侵入,而不被苦所侵入,所以众生对风界产生贪着。"


"诸比丘,如果地界是一向乐的,被乐所随逐,被乐所侵入,而不被苦所侵入,众生就不会对地界生起厌离。诸比丘,正是因为地界是苦的,被苦所随逐,被苦所侵入,而不被乐所侵入,所以众生对地界生起厌离。"


"诸比丘,如果水界......[略]......如果火界......[略]......诸比丘,如果风界是一向乐的,被乐所随逐,被乐所侵入,而不被苦所侵入,众生就不会对风界生起厌离。诸比丘,正是因为风界是苦的,被苦所随逐,被苦所侵入,而不被乐所侵入,所以众生对风界生起厌离。"


第五经终。


[译注说明]

- "一向苦"指纯粹的痛苦,没有任何快乐

- "一向乐"指纯粹的快乐,没有任何痛苦

- "随逐"指跟随,伴随

- "侵入"指渗透,进入

- 本经说明众生对四大元素的贪着和厌离,都是由于其中苦乐的交织而产生


让我来深入解析这篇蕴含深刻智慧的经文:


1. 人性与苦乐的辩证关系


这篇经文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性真理:

- 如果事物纯粹是苦的,我们不会贪恋

- 如果事物纯粹是乐的,我们不会厌离

- 正是因为苦乐交织,才导致我们在贪着与厌离之间徘徊


2. 四大元素的启示


通过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说明了物质世界的本质:


以地界为例:

- 舒适的住所带来安乐,让我们贪恋

- 地震、山崩带来痛苦,让我们恐惧

- 这种苦乐交织构成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其他元素同理:

- 水界:既能解渴,也能成灾

- 火界:既能取暖,也能灼伤

- 风界:既能清爽,也能摧毁


3. 深层心理分析


经文揭示了人类心理的运作机制:


贪着的形成:

- 我们总是被事物的乐面所吸引

- 乐的体验让我们产生依恋

- 这种依恋进而形成执著


厌离的产生:

- 痛苦的经历让我们想要远离

- 苦的体验促使我们寻求改变

- 这种厌离推动我们寻求解脱


4. 现代生活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这个道理尤为重要:


对待物质:

- 不要被表面的快乐迷惑

- 认识到一切享受都有其代价

- 保持适度平衡的生活态度


对待欲望:

- 了解欲望满足带来的暂时快乐

- 认识到欲望无止境带来的痛苦

- 学会控制而不是被控制


5. 修行的智慧


这篇经文为修行者提供了重要指引:


觉察的智慧:

- 认识到世间没有纯粹的快乐

- 也没有永恒的痛苦

- 一切都是相互依存,流动变化的


平衡的智慧:

- 不过分追求快乐

- 不过分恐惧痛苦

- 保持中道的生活态度


6. 生活的实践启示


如何将这种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面对欲望时:

- 认识其带来的短暂快乐

- 觉察其潜藏的痛苦

- 保持清醒的判断


面对困境时:

- 接受苦乐交织的现实

- 不陷入极端的情绪

- 保持内心的平静


这篇经文最终告诉我们:

1. 生活中没有纯粹的快乐,也没有永恒的痛苦

2. 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超越贪着与厌离

3. 真正的智慧在于保持平衡,不被外境所转

4. 解脱之道在于如实知见事物的本质


这种智慧能帮助我们:

- 摆脱情绪的困扰

- 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 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


经文揭示的这种深刻智慧,对于现代人追求身心健康、获得真正的快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以更加清醒和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际遇。


“160.相应部14相应34经 一向苦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3.相应部3相应3经 衰老与死亡经(白话佛经)解说

起因于舍卫城。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还有其他结果吗?"世尊回答说:"大王啊,对于已出生的人,除了衰老和死亡,没有其他结果。大王啊,即使是那些富有的刹帝利大族,拥有大量财富、巨额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丰富的生活用品和...

4.相应部3相应4经 可爱经(白话佛经)解说

舍卫城缘起。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思考:'对谁来说自己是可爱的,对谁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体行为不善、语言行为不善、心意行为不善的人,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样说:'...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