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相应部12相应55经 大树经(白话佛经)解说

佛陀在舍卫城居住...(略)..."诸比丘,对于可执取的诸法,若住于随观其味著,则渴爱增长。缘于渴爱而有取,缘于取而有有(存在)...如是这整个苦蕴集起。


诸比丘,譬如一棵大树。它向下生长的根和横向生长的根,所有这些根都向上输送养分。诸比丘,因此这棵大树依靠这样的滋养和维持,便能长久住立。同样地,诸比丘,对于可执取的诸法,若住于随观其味著,则渴爱增长。缘于渴爱而有取...如是这整个苦蕴集起。


诸比丘,对于可执取的诸法,若住于随观其过患,则渴爱止息。渴爱的止息则取止息,取的止息则有(存在)止息...如是这整个苦蕴灭去。


诸比丘,譬如一棵大树。这时有一个人带着锄头和筐子前来。他砍断树根,挖掘四周,拔出所有根,直至最细小的根茎。他将树砍成段,再劈成块,再劈成薄片,在风吹日晒中晾干,然后用火焚烧,化为灰烬,再将灰烬撒入强风中,或投入急流的河中。诸比丘,如是这棵大树便被连根拔起,如同截断的棕榈树干,成为非有,于未来不再生起。同样地,诸比丘,对于可执取的诸法,若住于随观其过患,则渴爱止息。渴爱的止息则取止息,取的止息则有(存在)止息...如是这整个苦蕴灭去。"


第五经终。


[经文要义]

这部经通过大树的比喻来说明:

1. 如同大树依靠根系吸收养分而存活,人们对可执取之法的味著会让渴爱增长,进而产生执取,导致轮回继续。

2. 相反,如果能看清这些可执取之法的过患,就像将大树彻底铲除一样,能够令渴爱止息,进而断除执取,最终解脱生死轮回。


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修行断除烦恼的过程需要彻底而深入,就像要完全铲除一棵大树一样,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让我为您深入解析这部《大树经》的深刻寓意:


【详细解析】


1. 经文的核心主题:渴爱与解脱

- 佛陀以大树为喻,阐述了众生轮回的根本原因:对世间法的执著和渴求

- 同时指出了解脱的方法:透彻观察诸法的过患,断除渴爱


2. 大树的象征含义

- 树根:代表深植于心的渴爱和执著

- 养分输送:象征着我们不断追求感官享乐、名利等欲望

- 树的生长:比喻烦恼和痛苦的不断滋长


3. 断除大树的过程寓意

- 砍断树根:从根本上认识到执著的危害

- 挖掘细根:彻底清除细微的习气和执著

- 焚烧成灰:彻底断除一切烦恼

- 灰随风散:不留下任何痕迹和隐患


【智慧启发】


1. 生命的真相

这部经典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真理:我们的痛苦往往源于对事物的执著和渴求。就像大树需要不断吸收养分才能生存,我们也在不断追求外在的满足,但这恰恰是痛苦的根源。


2. 解脱的智慧

- 认识"味著"的危害:世间的快乐往往是暂时的,过度追求反而带来更大的痛苦

- 观察"过患"的重要:透过表面的愉悦,看到执著带来的束缚和烦恼

- 断除的彻底性:不能留下任何执著的种子,否则还会重新生长


3. 修行的启示

- 需要持续的努力:就像铲除大树需要一步步进行,断除烦恼也需要长期坚持

- 重视细节:不能忽视最细小的执著,因为它们都可能成为未来烦恼的种子

- 彻底的放下:真正的解脱需要完全的放下,不留任何执著的痕迹


【深刻思考】


1. 生命的意义

- 我们是否常常被外在的追求所困扰?

- 那些让我们快乐的事物,是否也正在让我们受苦?

-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2. 修行的方向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己的执著?

- 怎样才能真正放下,而不是表面的放弃?

- 如何保持正念,不被欲望所困?


3. 生活的智慧

- 学会在拥有中保持无著

- 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被欲望所控制

- 明白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的自在


这部经典教导我们:真正的解脱不是逃避生活,而是以智慧看清生命的真相,断除内心的执著,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像铲除大树需要彻底,我们追求解脱也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完全的觉醒。


这样的智慧,不仅能指导我们的修行,更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活得更加明智和自在。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找到通向内心平安的道路。


“97.相应部12相应55经 大树经(白话佛经)解说” 的相关文章

口口相传的奇迹:巴利圣典如何成为佛教史上的传奇

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圣典,是佛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集。想象一下,我们回到2300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刚刚圆寂,他的弟子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保存和传播佛陀的教导?在那个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时代,口耳相传成为最可靠的方式。于是,佛陀的弟子们开始背诵和传诵他的教导。这些口口相传的教导,就像一颗智慧的...

1.相应部3相应1经 年轻经(白话佛经)解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来到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候。寒暄已毕,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对世尊如是说:"乔达摩先生也自称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大王,若有人如实所言'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

2.相应部3相应2经 人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因缘。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世尊所在之处。来到后,向世尊致敬,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波斯匿王对世尊如是说:"尊者,有多少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世尊回答说:"大王,有三法生起于人内心时,会导致不利、痛苦和不安。哪三法呢?大王,贪欲...

5.相应部3相应5经 自我保护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在舍卫城所说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谁是自我受保护的?谁是自我不受保护的?'尊者,我想到:'凡是身行不善、语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他们的自我是不受保护的。即使他们有象兵、马兵、车兵或步兵保护,他们的...

6.相应部3相应6经 少数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舍卫城的缘起。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尊者,当我独处静坐时,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既不骄傲,也不放逸,不贪恋欲乐,不虐待他人的众生很少。相反,那些获得高贵财富后变得骄傲、放逸、贪恋欲乐,并虐待他人的众生才是大多数。'&qu...

8.相应部3相应8经 摩利迦经(白话佛经)解说

[这是]起源于舍卫城的[经]。那时,憍萨罗国王波斯匿与王后摩利迦一起在宫殿顶层。于是,憍萨罗国王波斯匿对王后摩利迦说:"摩利迦,对你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摩利迦回答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那么,大王,对您来说,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呢?&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