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白话直译
见宝塔品第十一
那时,佛的面前出现了一座七宝宝塔。塔高五百由旬,宽二百五十由旬。它从地下冒出,悬浮在空中。塔身用各种珍宝装饰,有五千个栏杆和无数个龛室,还有数不清的幢幡作为装饰。塔上悬挂着珍贵的璎珞和万亿个宝铃。四面都散发出多摩罗跋栴檀香,香气遍布整个世界。塔上的幢幡和宝盖是由金、银、琉璃、车磲、马脑、真珠、玫瑰等七种珍宝制成,高耸到四天王宮和三十三天。
诸天神降下天曼陀罗花供养宝塔。其他的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以及人类等千万亿众生,都用各种花、香、璎珞、幢幡和音乐来供养宝塔,表示恭敬、尊重和赞叹。
这时,宝塔中传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说:"太好了!太好了!释迦牟尼世尊能用平等的大智慧教导菩萨法,用佛所护念的《妙法莲华经》为大众说法。确实如此!释迦牟尼世尊,你所说的都是真实的。"
当时,四众看到这座大宝塔悬浮在空中,又听到塔中发出的声音,都感到法喜充满,觉得非常稀奇。他们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合掌,退到一边站着。
这时,有一位名叫大乐说的大菩萨,他知道所有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心中的疑惑,就对佛说:"世尊,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座宝塔从地下冒出来?为什么它还发出这样的声音?"
佛告诉大乐说菩萨:"这座宝塔里有一位如来的全身舍利。在很久以前,在东方无数世界之外,有一个叫做宝净的国家。那里有一位佛,号称多宝。这位佛在修行菩萨道时曾发下重誓:'如果我成佛后,在我涅槃之后,在十方国土中,只要有人在讲《法华经》的地方,我的宝塔就会出现在那里,为听经作证,并且赞叹说"好啊"。'那位佛成道后,在临近涅槃时,在天人大众中告诉众比丘:'我涅槃后,如果有人想供养我的全身,就应该建造一座大塔。'那位佛用神通愿力,使得十方世界中,只要有人在讲《法华经》,他的宝塔就会出现在讲经人的面前,全身在塔中,赞叹说'好啊,好啊'。大乐说,现在多宝如来的宝塔听到有人在讲《法华经》,所以从地下冒出来,赞叹说'好啊,好啊'。"
这时,大乐说菩萨借着如来的神力对佛说:"世尊,我们希望能看到这位佛的身体。"
佛告诉大乐说菩萨:"这位多宝佛有一个很深的誓愿。如果他的宝塔为了听《法华经》而出现在诸佛面前时,有人想让我显示身体给四众看,那么我分身的诸佛,也就是在十方世界说法的佛,必须全部集中到一处,然后我的身体才会出现。大乐说,我分身的诸佛,现在正在十方世界说法,现在应该把他们都召集起来。"
大乐说对佛说:"世尊,我们也想见到世尊分身的诸佛,以便礼拜供养。"
这时,佛放出白毫相光,立即看到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的国土中的诸佛。那些国土都以水晶为地,用宝树和宝衣来装饰。无数千万亿的菩萨充满其中,到处张挂着宝幔和宝网。那些国土的诸佛都用美妙的声音说法。还能看到无数千万亿的菩萨,遍布各国为众生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白毫相光所照到的地方,也是如此。
这时,十方的诸佛各自告诉众菩萨说:"善男子,我现在应该前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那里,同时也要供养多宝如来的宝塔。"
此时,娑婆世界立即变得清净,以琉璃为地,用宝树来装饰。用黄金做成的绳子划分出八条大道。没有任何村庄城邑,也没有大海、江河、山川、树林。到处燃烧着大宝香,遍地撒满曼陀罗花。上面用宝网和华盖覆盖,悬挂着各种宝铃。只留下参加法会的众生,其他的天人都被移到别的国土去了。
这时,诸佛各自带着一位大菩萨作为侍者,来到娑婆世界。他们各自来到一棵宝树下,每棵宝树高五百由旬,枝叶花果层层装饰。每棵宝树下都有一个狮子宝座,高五由旬,也用各种珍宝来装饰。
这时,诸佛各自在这些座位上结跏趺坐。就这样一直延伸,遍满了三千大千世界。但是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身的佛还没有坐完。
这时,释迦牟尼佛为了容纳所有分身的佛,又在八个方向各自变现出二百万亿那由他国土,都使其清净,没有地狱、饿鬼、畜生和阿修罗。又把那里的天人都移到别的地方去。这些变化出来的国土也是以琉璃为地,用宝树来装饰。树高五百由旬,枝叶花果层层装饰。树下都有宝座,高五由旬,用各种珍宝来装饰。这里也没有大海、江河和各种大山,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佛国土。宝地平坦,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挂着各种幡盖,燃烧着大宝香,地上遍布着天界的宝花。
释迦牟尼佛为了给即将到来的诸佛准备座位,又在八个方向各自变现出二百万亿那由他国土,都使其清净,没有地狱、饿鬼、畜生和阿修罗。又把那里的天人都移到别的地方去。这些变化出来的国土也是以琉璃为地,用宝树来装饰。树高五百由旬,枝叶花果层层装饰。树下都有宝座,高五由旬,也用各种珍宝来装饰。这里也没有大海、江河和各种大山,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佛国土。宝地平坦,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挂着各种幡盖,燃烧着大宝香,地上遍布着天界的宝花。
这时,东方释迦牟尼佛所分身的佛,从数以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的国土中来到这里。其他方向的诸佛也是如此,全都来到这里坐在八个方向。这时,在每一个方向,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中的诸佛如来都坐满了。
这时,诸佛各自坐在宝树下的狮子座上,都派遣侍者去问候释迦牟尼佛。他们各自带着满手的宝花,告诉侍者说:"善男子,你去耆闍崛山释迦牟尼佛那里,就这样转告他:'您身体安好吗?少有病痛烦恼吗?精神愉快吗?菩萨和声闻众都平安吗?'然后用这些宝花散佛供养,并且这样说:'某某佛想要打开这座宝塔。'"诸佛派遣使者也是这样做的。
这时,释迦牟尼佛看到分身的诸佛都已经来到,各自坐在狮子座上,都听说诸佛同意打开宝塔。于是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悬浮在空中。所有四众也都站起来,合掌一心观看佛陀。
这时,释迦牟尼佛用右手食指打开了七宝塔的门,发出巨大的声音,就像打开一座大城的门锁。顿时,所有与会的人都看到多宝如来坐在宝塔中的狮子座上,全身没有腐烂,就像入定一样。又听到他说:"太好了!太好了!释迦牟尼佛,你讲得真好啊!我就是为了听这部《法华经》才来到这里的。"
这时,四众等看到过去无数劫以前涅槃的佛说这样的话,都觉得非常稀奇,用天上的宝花撒向多宝佛和释迦牟尼佛。
这时,多宝佛在宝塔中让出半个座位,对释迦牟尼佛说:"释迦牟尼佛,请坐在这里吧。"释迦牟尼佛立即进入塔中,坐在半个座位上,结跏趺坐。
这时,大众看到两位如来在七宝塔中的狮子座上结跏趺坐,心里都想:佛的座位太高了,希望如来用神通力让我们都能到达虚空中。释迦牟尼佛立即用神通力把所有大众都提到了虚空中。
然后,释迦牟尼佛用洪亮的声音告诉四众:"谁能在这个娑婆世界广泛宣讲《妙法莲华经》?现在正是时候。如来不久就要入涅槃了。佛想把这部《妙法莲华经》交付给你们。"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强调这个意思,说了一首偈颂:
"圣主世尊虽然早已涅槃,
但为了佛法仍在宝塔中。
你们为什么不努力弘扬佛法呢?
这位佛涅槃已经无数劫了,
他到处听法,因为佛法难得遇到。
那位佛的本愿是:我涅槃之后,
无论去到哪里,都是为了听法。
而且我的分身,无数诸佛,
像恒河沙那么多,都来听法,
也是为了见到涅槃的多宝如来。
他们各自舍弃美好的国土,
以及弟子众、天人、龙神,
和各种供养,为了让佛法长存,
所以来到这里。为了给诸佛坐,
用神通力移走了无数众生,
使国土清净。诸佛各自
来到宝树下,就像清净的池塘
用莲花装饰。在宝树下
有许多狮子宝座,佛坐在上面,
光明庄严,就像黑夜中
点燃大火炬。身上散发美妙香气,
遍布十方国土,众生闻到后,
欢喜不已。就像大风
吹动小树枝。用这种方法
让佛法长存。告诉大众:
我涅槃之后,谁能护持、
读诵这部经?现在在佛前
自己发誓。那位多宝佛
虽然早已涅槃,但因为大誓愿
而发出狮子吼。多宝如来
和我的身体,以及所有化佛,
你们应该明白这个意思。诸佛子,
谁能护持佛法?应该发大愿,
让佛法长存。如果有人能护持
这部经典,就等于供养
我和多宝佛。这位多宝佛
住在宝塔中,常常游历十方,
都是为了这部经。也供养
所有来此的化佛,他们庄严光耀
各个世界。如果有人讲这部经,
就等于见到了我、多宝如来
和所有化佛。诸位善男子,
各自仔细思考,这是很难做到的事,
应该发大愿。其他经典,
数量像恒河沙那么多,讲解它们
也不算太难。如果把须弥山
扔到其他无数佛土去,
这也不算太难。如果用脚指头
推动大千世界,扔到远方,
这也不算太难。如果站在有顶天
为众生讲解无量经典,
这也不算太难。如果在佛涅槃后,
在这个充满恶法的世界中
能够讲解这部经,这才是真正困难的。
假如有人能用手抓住虚空
并在其中自由行走,这也不算难。
在我涅槃之后,如果能自己抄写
或让别人抄写这部经,这才是困难的。
如果把整个大地
放在脚指甲上,
然后升到梵天去,这也不算难。
佛涅槃之后,在这个恶劣的世界里
暂时读诵这部经,这才是困难的。
假使在劫末大火中
背负着干草走过,
而不被烧着,这也不算难。
我涅槃之后,如果能持有这部经,
并为一个人讲解,这才是困难的。
如果能持有八万四千法藏,
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使听众获得六种神通,
虽然能做到这样,但也不算太难。
在我涅槃之后,听受这部经,
询问其中的意义,这才是困难的。
如果有人说法,使千万亿
无量无数恒河沙那么多的众生
都成为阿罗汉,具有六种神通,
虽然有这样的利益,但也不算太难。
在我涅槃之后,如果能奉持
像这样的经典,这才是困难的。
我为了成佛道,在无数国土中,
从开始到现在,广泛宣讲各种经典,
但在所有经典中,这部经是第一。
如果有人能受持这部经,
就等于受持了佛的身体。
诸位善男子,在我涅槃之后,
谁能受持、读诵这部经?
现在在佛前自己发誓。
这部经难以受持,
如果有人能暂时受持,我就会欢喜,
诸佛也会如此。这样的人
会受到诸佛的赞叹,
这就是勇猛,这就是精进,
这就叫做持戒,修头陀行的人。
他们就能迅速获得
无上的佛道。
能在未来世
读诵受持这部经的人,
才是真正的佛子,
住在纯善之地。
佛涅槃之后,
能理解这部经的意义的人,
就是诸天人、
世间的眼目。
在这个令人恐惧的世界里
能够暂时宣说这部经的人,
应该受到一切天人的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