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同的法语与法门

相应部41相应7经/牛达多经(质多相应/处篇/弟子记说)


有个时候,牛达多尊者住在摩叉止陀山的安婆陀伽林中,有一天,质多居士来到牛达多尊者的住处,他顶礼牛达多尊者后,就在一旁坐下,牛达多尊者对质多居士说:“质多居士,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这些法语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些法语用不同的词语,讲的是不同的意思,还是说的是相同的意思,只是用的词语不同而已。质多居士,也就是说:这些法语到底讲的是同一个意思,还是讲的是不同的意思?”


质多居士说:“牛达多尊者,有的法语,有的修行法门,它们用不同的词语指代不同的含义,讲说不同的法义,但是,有一些法语,有一些修行法门,它们用不同的词语指代相同的含义,讲说相同的法义。”


牛达多尊者,哪些法语,哪些修行法门,它们是用不同的词语指代不同的含义,讲说不同的法义呢?修行人身体行为做善事,口说善语,内心生起善念,用帮助救济世间人或众生的善行、慈悲心布满他来到的一个地方后,再这样用同样帮助救济世间人或众生的善行、慈悲心布满他来到的第二个地方、第三个地方、第四个地方、上方、下方,也就是将他帮助救济世间人或众生的善行、慈悲心布满东南西北方向,布满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方向,布满上方、下方,布满世间的一切地方,将广大无量的慈悲心布满世间,将包容世间一切人或众生的心布满世间,将对世间一切人或众生没有怨恨,没有恶意的心布满世间。对世间一切的人或众生都一视同仁慈悲的帮助和救济。以这样大慈悲的心安住在世间,由此生起慈悲帮助救济众生的欢喜心,之后将慈悲欢喜心平息归于宁静,帮助救济世间人或众生的时候,虽然有善行、善言、善念的生起,但是不会因此生起欢喜心,不会生起快乐、喜悦,因为修行人明白:快乐、喜悦等等欢喜心仍然是烦恼,修行人内心平静、宁静的帮助救助世间人或众生不求回报,他的善行、善言、善念布满他来到的第一个地方,又布满他来到的第二个地方、第三个地方、第四个地方、上方、下方,也就是将他帮助救济世间人或众生的善行、善言、善念平静的布满东南西北方向,平静的布满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方向,平静的布满上方、下方,平静的布满世间的一切地方,将广大无量的善行、善言、善念平静的布满世间,将包容世间一切人或众生的心布满世间,将对世间一切人或众生没有怨恨,没有恶意的心布满世间。一视同仁慈悲的帮助和救济世间一切人或众生的时候,修行人内心平静安宁不会生起喜悦、快乐、欢喜的心,不求回报。牛达多尊者这就被称为无量心解脱,也就是:以广大无量的善心布满世间、不求回报而获得解脱,就是无量心解脱。


牛达多尊者,什么是无所有心解脱呢?当修行人超越识无边处境界后,证悟明白:「世间一切事物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世间一切的事物会衰败、灭亡、消失,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由此观想「世间什么都没有」,不再执着和挂念世间的一切事物,这样就进入了无所有处的境界之中,什么是识无边处境界呢?就是观想:「自己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如同虚空一样是无边无际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除了这个观想外,不由世间的事物生起念想。牛达多尊者,当只生起「世间什么都没有」念想的时候,不再生起其他念想的时候,这就称为无所有心解脱,也就是由明白世间一切事物是无常的而不再执着和挂念世间的事物,用「世间什么都没有」的念想熄灭、除灭对世间一切事物的贪欲、渴爱、烦恼、痛苦而获得解脱,就是无所有心解脱。


牛达多尊者,什么是空心解脱呢?当修行人来到山林,或者大树下,或者房屋中等等任何地方,都观想:「我的物质身体,我拥有的物质事物都是空的」什么是空呢?空的意思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世间的一切事物无法永远保持相同的状态,世间一切的事物随时在变化,所谓空就是随时在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世间一切的事物无法保持完全相同的状态。当修行人观想「我的物质身体,我拥有的物质事物都是空的」的时候,就能放下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执着和挂念获得解脱,这就被称为空心解脱。


牛达多尊者,什么是无相心解脱呢?修行人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内心不被它们扰动、影响、污染,修行人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念想,这样就进入无相心三昧,什么是三昧呢?也就是内心不散乱、不混乱,安住在平静、宁静的纯一境界之中,牛达多尊者,这就被称为无相心解脱,也就是由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而获得解脱,就是无相心解脱。


牛达多尊者,刚才我说的这些法语,说的这些修行方法门,它们就是用不同的词语指代不同的含义,讲说不同的法义。


牛达多尊者,哪些法语,哪些修行法门,它们用不同的词语指代相同的含义,讲说相同的法义呢?


牛达多尊者,刚才我说到无量,这个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测量、衡量的意思,测量、衡量数量的多少,这就是量的意思。贪欲、渴爱就是测量、衡量的制造者、作者,也就是说贪欲、渴爱创造出了测量、衡量。愤怒就是测量、衡量的制造者、作者,也就是说愤怒创造出了测量、衡量。沉迷的愚痴就是测量、衡量的制造者、作者,也就是说沉迷的愚痴创造出了测量、衡量。烦恼和痛苦已经灭尽的修行人,犹如被连根拔起,砍成小木块,被大火焚烧成灰烬,又将灰烬撒到江河之中冲走,已经消失不见、不复存在,在未来也不可能会继续生长的多罗树一样,这些修行人的烦恼和痛苦也如同这棵消失不见的多罗树一样,他们在未来也不会再生起烦恼和痛苦。牛达多尊者,在无量心解脱法门中所达到的不同清净层次里,不动心解脱是其中无上、最高、最清净的层次,是其中第一清净的境界。而这个不动心解脱就是:贪欲、渴爱的熄灭、灭尽、消失,愤怒的熄灭、灭尽、消失,沉迷愚痴的熄灭、灭尽、消失,也就是空掉贪欲、渴爱、愤怒、沉迷愚痴,牛达多尊者,您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这个修行方法叫做无量心解脱了吧,所谓无量就是无限的接近于无,无什么呢?就是无贪欲、无渴爱、无愤怒、无沉迷愚痴,那么要无就要先舍,将自己拥有的一切全部用来帮助救济世间人或众生,将自己拥有的一切全部施舍给世间人或众生,甚至于将自己的生命也布施供养给世间人或众生,如此不拥有任何的东西、事物,舍弃一切的东西、事物,自然就熄灭、灭尽了贪欲、渴爱、愤怒、沉迷愚痴,自然就无限接近于无了,所谓无就是,无贪欲、无渴爱、无愤怒、无沉迷愚痴,无量就是无限接近于无贪欲、无渴爱、无愤怒、无沉迷愚痴。


牛达多尊者,贪欲、渴爱也是件物品、东西,愤怒也是件物品、东西,沉迷愚痴也是件物品、东西。烦恼和痛苦已经灭尽的修行人,犹如被连根拔起,砍成小木块,被大火焚烧成灰烬,又将灰烬撒到江河之中冲走,已经消失不见、不复存在,在未来也不可能会继续生长的多罗树一样,这些修行人的烦恼和痛苦也如同这棵消失不见的多罗树一样,他们在未来也不会再生起烦恼和痛苦。牛达多尊者,在无所有心解脱法门中所达到的不同清净层次里,不动心解脱是其中无上、最高、最清净的层次,是其中第一清净的境界。而这个不动心解脱就是:贪欲、渴爱的熄灭、灭尽、消失,愤怒的熄灭、灭尽、消失,沉迷愚痴的熄灭、灭尽、消失,也就是空掉贪欲、渴爱、愤怒、沉迷愚痴,牛达多尊者,您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这个修行方法叫做无所有心解脱了吧,所谓无所有就是不拥有任何的物品、物件,没有任何的物品、物件就不会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沉迷愚痴,如何做才能不拥有任何的物品、东西呢?不拥有任何的物品、东西就要先舍,将自己拥有的一切物品、东西全部用来帮助救济世间人或众生,将自己拥有的一切物品、东西全部施舍给世间人或众生,甚至于将自己的物质身体也布施供养给世间人或众生,如此不拥有任何的物品、东西,舍弃一切的物品、东西,自然就熄灭、灭尽了贪欲、渴爱、愤怒、沉迷愚痴,自然就不拥有任何的物品、东西了,没有任何的物品、东西,贪欲、渴爱、愤怒、沉迷愚痴自然就灭尽了。


牛达多尊者,刚才我说到无相,这个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由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念想,内心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扰动、影响、污染。贪欲、渴爱就是相的制造者、作者,也就是说贪欲、渴爱创造出了相。愤怒就是相的制造者、作者,也就是说愤怒创造出了相。沉迷的愚痴就是相的制造者、作者,也就是说沉迷的愚痴创造出了相。烦恼和痛苦已经灭尽的修行人,犹如被连根拔起,砍成小木块,被大火焚烧成灰烬,又将灰烬撒到江河之中冲走,已经消失不见、不复存在,在未来也不可能会继续生长的多罗树一样,这些修行人的烦恼和痛苦也如同这棵消失不见的多罗树一样,他们在未来也不会再生起烦恼和痛苦。


牛达多尊者,在无相心解脱法门中所达到的不同清净层次里,不动心解脱是其中无上、最高、最清净的层次,是其中第一清净的境界。而这个不动心解脱就是:贪欲、渴爱的熄灭、灭尽、消失,愤怒的熄灭、灭尽、消失,沉迷愚痴的熄灭、灭尽、消失,也就是空掉贪欲、渴爱、愤怒、沉迷愚痴,牛达多尊者,您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这个修行方法叫做无相心解脱了吧,所谓无相就是无限接近于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境界,无限性接近于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念想的境界,这样内心就不会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扰动、影响、污染,也就是无限接近于无贪欲、无渴爱、无愤怒、无沉迷愚痴的境界,那么要无就要先舍,将自己拥有的一切全部用来帮助救济世间人或众生,将自己拥有的一切全部施舍给世间人或众生,甚至于将自己的物质身体、生命也布施供养给世间人或众生,如此不拥有任何的东西、事物,舍弃一切的东西、事物,自然就熄灭、灭尽了贪欲、渴爱、愤怒、沉迷愚痴,自然就无限接近于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境界,自然无限性接近于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念想的境界了,自然内心就不会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扰动、影响、污染了,所谓无就是无贪欲、无渴爱、无愤怒、无沉迷愚痴,无相就是无限接近于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境界,无限性接近于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念想的境界,这样内心就不会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扰动、影响、污染。


牛达多尊者,这就是「用不同的词语指代相同的含义,讲说相同法义的法语、修行法门」的意思。”


牛达多尊者说:“质多居士,我们明白了,原来不同的法语、修行法门,最后达到的修行目标和修行结果是一样的,原来除灭、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沉迷愚痴就是世尊所说全部法语与修行法门的目的,不同的法语、法门虽然切入点不一样,含义不一样,可是最后要达到的结果和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灭尽烦恼和痛苦。质多居士,您已经完全理解和明白世尊所说正法的法义,您已经睁开了解脱智慧的双眼,感谢您为我解说世尊的正法,我随喜赞叹您说法的无量功德。”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41.7. Godattasuttaṃ

   349. Ekaṃ samayaṃ āyasmā godatto macchikāsaṇḍe viharati ambāṭakavane. Atha kho citto gahapati yenāyasmā godatto tenupasaṅkami; upasaṅkamitvā āyasmantaṃ godattaṃ abhivādetvā ekamantaṃ nisīdi. Ekamantaṃ nisinnaṃ kho cittaṃ gahapatiṃ āyasmā godatto etadavoca– “yā cāyaṃ, gahapati, appamāṇā cetovimutti, yā ca ākiñcaññā cetovimutti, yā ca suññatā cetovimutti, yā ca animittā cetovimutti, ime dhammā nānatthā nānābyañjanā udāhu ekatthā byañjanameva nānan”ti? “Atthi, bhante, pariyāyo yaṃ pariyāyaṃ āgamma ime dhammā nānatthā ceva nānābyañjanā ca. Atthi pana, bhante, pariyāyo yaṃ pariyāyaṃ āgamma ime dhammā ekatthā byañjanameva nānan”ti.

   “Katamo ca, bhante, pariyāyo yaṃ pariyāyaṃ āgamma ime dhammā nānatthā ceva nānābyañjanā ca? Idha, bhante, bhikkhu mettāsahagatena cetasā ekaṃ disaṃ pharitvā viharati, tathā dutiyaṃ, tathā tatiyaṃ, tathā catutthaṃ. Iti uddhamadho tiriyaṃ sabbadhi sabbattatāya sabbāvantaṃ lokaṃ mettāsahagatena cetasā vipulena mahaggatena appamāṇena averena abyāpajjena pharitvā viharati. Karuṇāsahagatena cetasā …pe… muditāsahagatena cetasā …pe… upekkhāsahagatena cetasā ekaṃ disaṃ pharitvā viharati, tathā dutiyaṃ, tathā tatiyaṃ, tathā catutthaṃ. Iti uddhamadho tiriyaṃ sabbadhi sabbattatāya sabbāvantaṃ lokaṃ upekkhāsahagatena cetasā vipulena mahaggatena appamāṇena averena abyāpajjena pharitvā viharati. Ayaṃ vuccati, bhante, appamāṇā cetovimutti.

   “Katamā ca, bhante, ākiñcaññā cetovimutti? Idha, bhante, bhikkhu sabbaso viññāṇañcāyatanaṃ samatikkamma, ‘natthi kiñcī’ti ākiñcaññāyatanaṃ upasampajja viharati. Ayaṃ vuccati, bhante, ākiñcaññā cetovimutti.

   “Katamā ca, bhante, suññatā cetovimutti? Idha, bhante, bhikkhu araññagato vā rukkhamūlagato vā suññāgāragato vā iti paṭisañcikkhati– ‘suññamidaṃ attena vā attaniyena vā’ti. Ayaṃ vuccati, bhante, suññatā cetovimutti.

   “Katamā ca, bhante, animittā cetovimutti? Idha, bhante, bhikkhu sabbanimittānaṃ amanasikārā animittaṃ cetosamādhiṃ upasampajja viharati. Ayaṃ vuccati, bhante, animittā cetovimutti. Ayaṃ kho, bhante, pariyāyo yaṃ pariyāyaṃ āgamma ime dhammā nānatthā ceva nānābyañjanā ca.

   “Katamo ca, bhante, pariyāyo yaṃ pariyāyaṃ āgamma ime dhammā ekatthā byañjanameva nānaṃ? Rāgo, bhante, pamāṇakaraṇo, doso pamāṇakaraṇo, moho pamāṇakaraṇo. Te khīṇāsavassa bhikkhuno pahīnā ucchinnamūlā tālāvatthukatā anabhāvaṅkatā āyatiṃ anuppādadhammā. Yāvatā kho, bhante, appamāṇā cetovimuttiyo, akuppā tāsaṃ cetovimutti aggamakkhāyati. Sā kho pana akuppā cetovimutti suññā rāgena, suññā dosena, suññā mohena. Rāgo kho, bhante, kiñcanaṃ, doso kiñcanaṃ, moho kiñcanaṃ. Te khīṇāsavassa bhikkhuno pahīnā ucchinnamūlā tālāvatthukatā anabhāvaṅkatā āyatiṃ anuppādadhammā. Yāvatā kho bhante, ākiñcaññā cetovimuttiyo, akuppā tāsaṃ cetovimutti aggamakkhāyati. Sā kho pana akuppā cetovimutti suññā rāgena, suññā dosena, suññā mohena. Rāgo kho, bhante, nimittakaraṇo, doso nimittakaraṇo, moho nimittakaraṇo. Te khīṇāsavassa bhikkhuno pahīnā ucchinnamūlā tālāvatthukatā anabhāvaṅkatā āyatiṃ anuppādadhammā. Yāvatā kho, bhante, animittā cetovimuttiyo, akuppā tāsaṃ cetovimutti aggamakkhāyati. Sā kho pana akuppā cetovimutti suññā rāgena, suññā dosena, suññā mohena. Ayaṃ kho, bhante, pariyāyo yaṃ pariyāyaṃ āgamma ime dhammā ekatthā byañjanameva nānan”ti. “Lābhā te, gahapati, suladdhaṃ te, gahapati! Yassa te gambhīre buddhavacane paññācakkhu kamatī”ti. Sattamaṃ.


“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同的法语与法门” 的相关文章

第九章 杀害生命的供养有福德可言吗?

相应部3相应9经/牲祭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准备举办为国家祈福的祭祀大会,波斯匿王为此预备好了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只公山羊、五百只母山羊,他准备在祭祀大典上将这些公牛、山羊全部都捆绑到祭坛的大石柱上杀害掉作为对上天的供养。波斯匿王还为此预备...

第十三章 要知道控制自己的食量

相应部3相应13经/一桶煮好的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每天都要吃很多饭菜,他长的肥硕无比,稍微做点运动就会汗如雨下,有一天,波斯匿王吃完饭后,就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那时,佛陀看见肥头胖耳的波斯匿王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用毛巾不住的擦着头上和身上的...

第十四章 怎么样做才能睡个好觉?

相应部3相应14经/战斗经第一(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摩揭陀国的阿闍世王突然率领军队偷袭了迦尸国,并且在占领迦尸国后,又继续入侵骄萨罗国。骄萨罗国的军队被攻击后,波斯匿王仓促的率领军队,准备抵御阿闍世王军队的入侵。由于事发突然,波斯匿王毫无准备,他率领的军队又没有战心,很快阿闍世王的军...

第十七章 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长久的获益?

相应部3相应17经/不放逸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世间有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让自己的现在世获得利益,也可以让自己的未来世获得利益呢?有没有让自己的当世和来世都能获得好处的方法呢?”佛陀说:“大王,有...

第二十二章 没有谁可以逃过死亡

相应部3相应22经/祖母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佛陀对波斯匿王说:“大王,你为什么脸上挂着泪珠?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从何而来?”波斯匿王回答:“世尊,我慈祥的老祖母过世了,我正在王宫为老祖母举行丧礼,每当我想到老祖母在世...

第三十章 如何做到真正的不害?

相应部7相应5经/无害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不害婆罗门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不害婆罗门对佛陀说:“世尊,我的名字叫做不害,请您为我说法。”佛陀说:“婆罗门,你的名字叫不害,什么才是名副其实的不害呢?也就是身体行为做善事,口说善言,内心生起善念,不伤害别人这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