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陷入「界」之中

相应部35相应129经/瞿师罗经(处相应/处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阿难尊者住在拘睒弥城的瞿师罗园,有一天,布施供养给阿难尊者瞿师罗园的大居士来到阿难尊者的住所,他顶礼阿难尊者后就在一旁坐下,大居士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尊者,什么是「界」呢?什么情况就是陷入「界」之中了呢?什么情形就是被「界」束缚捆绑了呢?”


阿难尊者说:“居士!眼睛能看见物质事物的范围就叫做「眼界」,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的时候,就会分别、区别各个物质事物的不同、有无、大小、形状、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这种眼睛分别、区别各个物质事物的不同、有无、大小、形状、存在与否等等特性的能力就叫做「眼识」。当眼睛区别、分别出物质事物,确认、认知、确定看见的物质事物是什么的时候,就产生了「眼触」,「眼触」就是眼睛看见物质事物后确认自己看见的是什么物质事物。「眼识」与「眼触」的区别是:「眼识」是分别、区别物质事物的不同、有无、大小、形状、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而「眼触」是确认自己看见的物质事物是什么。实际上是眼睛、物质事物(通过光线传递)、眼识三者汇合、和合产生的「眼触」,也就是眼睛与物质事物相遇,通过光线传递,就会分别出各种物质事物的不同、有无、大小、形状、存在与否等等特性,最后确定认知自己看见的物质事物。以「眼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看见喜欢的物质事物产生快乐的感受;看见不喜欢的物质事物产生烦恼和痛苦的感受;看见普通平常的物质事物产生不苦不乐的感受。


一旦由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产生了各种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等等的感受,就陷入眼界之中,就被眼界束缚捆绑了。


耳朵能听到声音的范围就叫做「耳界」,当耳朵听到声音的时候,就会分别、区别各个声音的不同、大小、远近、高低、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这种耳朵分别、区别各个声音的不同、大小、远近、高低、存在与否等等特性的能力就叫做「耳识」。当耳朵区别、分别出声音,确认、认知、确定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的时候,就产生了「耳触」,「耳触」就是耳朵听到声音后确认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耳识」与「耳触」的区别是:「耳识」是分别、区别声音的不同、大小、远近、高低、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而「耳触」是确认自己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实际上是耳朵、声音(通过各种介质传递)、耳识三者汇合、和合产生的「耳触」,也就是耳朵与声音相遇的时候,通过各种介质的传递,就会分别出各种声音的不同、大小、远近、高低、存在与否等等特性,最后确定认知自己听到的声音。以「耳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听到喜欢的声音产生快乐的感受;听到不喜欢的声音产生烦恼和痛苦的感受;听到普通平常的声音产生不苦不乐的感受。


一旦由耳朵与听到的声音产生了各种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等等的感受,就陷入耳界之中,就被耳界束缚捆绑了。


鼻子能闻到气味的范围就叫做「鼻界」,当鼻子闻到气味的时候,就会分别、区别各个气味的不同、香臭、浓淡、腥臊、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这种鼻子分别、区别各个气味的不同、香臭、浓淡、腥臊、存在与否等等特性的能力就叫做「鼻识」。当鼻子区别、分别出气味,确认、认知、确定闻到的气味是什么的时候,就产生了「鼻触」,「鼻触」就是鼻子闻到气味后确认自己闻到的是什么气味。「鼻识」与「鼻触」的区别是:「鼻识」是分别、区别气味的不同、香臭、浓淡、腥臊、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而「鼻触」是确认自己闻到的气味是什么。实际上是鼻子、气味(通过各种介质传递)、鼻识三者汇合、和合产生的「鼻触」,也就是鼻子与气味相遇的时候,通过各种介质的传递,就会分别出各种气味的不同、香臭、浓淡、腥臊、存在与否等等特性,最后确定认知自己闻到的气味。以「鼻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闻到喜欢的气味产生快乐的感受;闻到不喜欢的气味产生烦恼和痛苦的感受;闻到普通平常的气味产生不苦不乐的感受。


一旦由鼻子与闻到的气味产生了各种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等等的感受,就陷入鼻界之中,就被鼻界束缚捆绑了。


舌头能尝到味道的范围就叫做「舌界」,当舌头尝到味道的时候,就会分别、区别各个味道的不同、苦甜、酸咸、鲜辣、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这种舌头分别、区别各个味道的不同、苦甜、酸咸、鲜辣、存在与否等等特性的能力就叫做「舌识」。当舌头区别、分别出味道,确认、认知、确定尝到的味道是什么的时候,就产生了「舌触」,「舌触」就是舌头尝到味道后确认自己尝到的是什么味道。「舌识」与「舌触」的区别是:「舌识」是分别、区别味道的不同、苦甜、酸咸、鲜辣、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而「舌触」是确认自己尝到的味道是什么。实际上是舌头、味道、舌识三者汇合、和合产生的「舌触」,也就是舌头与味道相遇的时候,就会分别出各种味道的不同、苦甜、酸咸、鲜辣、存在与否等等特性,最后确定认知自己尝到的味道。以「舌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尝到喜欢的味道产生快乐的感受;尝到不喜欢的味道产生烦恼和痛苦的感受;尝到普通平常的味道产生不苦不乐的感受。


一旦由舌头与尝到的味道产生了各种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等等的感受,就陷入舌界之中,就被舌界束缚捆绑了。


身体能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的范围就叫做「身界」,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的时候,就会分别、区别各个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的不同、细滑、柔嫩、冷热、舒适、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这种身体分别、区别各个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的不同、细滑、柔嫩、冷热、舒适、存在与否等等特性的能力就叫做「身识」。当身体区别、分别出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确认、认知、确定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是什么的时候,就产生了「身触」,「身触」就是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后确认自己触摸感觉到,领纳到的是什么触觉、环境变化感觉。「身识」与「身触」的区别是:「身识」是分别、区别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的不同、细滑、柔嫩、冷热、舒适、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而「身触」是确认自己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是什么。实际上是身体、触觉(或者环境变化感觉)、身识三者汇合、和合产生的「身触」,也就是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相遇的时候,就会分别出各种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的不同、细滑、柔嫩、冷热、舒适、存在与否等等特性,最后确定认知自己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以「身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触摸感觉到,领纳到喜欢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产生快乐的感受;触摸感觉到,领纳到不喜欢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产生烦恼和痛苦的感受;触摸感觉到,领纳到普通平常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产生不苦不乐的感受。


一旦由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产生了各种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等等的感受,就陷入身界之中,就被身界束缚捆绑了。


内心能想到见解、思想、念想的范围就叫做「意界」,当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的时候,就会分别、区别各个见解、思想、念想的不同、喜厌、善恶、美丑、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这种内心分别、区别各个见解、思想、念想的不同、喜厌、善恶、美丑、存在与否等等特性的能力就叫做「意识」,当内心区别、分别出见解、思想、念想,确认、认知、确定想到的见解、思想、念想是什么的时候,就产生了「意触」。「意触」就是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后确认自己想到的是什么见解、思想、念想。「意识」与「意触」的区别是:「意识」是分别、区别见解、思想、念想的不同、喜厌、善恶、美丑、存在与否等等特性,而「意触」是确认自己想到的见解、思想、念想是什么。实际上是内心,见解、思想、念想(可以由物质事物或者精神思想生起见解、思想、念想),意识三者汇合、和合产生的「意触」,也就是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可以由物质事物或者精神思想生起见解、思想、念想)相遇的时候,就会分别出各种见解、思想、念想的不同、喜厌、善恶、美丑、存在与否等等特性,最后确定认知自己想到的见解、思想、念想。以「意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想到喜欢的见解、思想、念想产生快乐的感受;想到不喜欢的见解、思想、念想产生烦恼和痛苦的感受;想到普通平常的见解、思想、念想,产生不苦不乐的感受。


一旦由内心与想到的见解、思想、念想产生了各种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等等的感受,就陷入意界之中,就被意界束缚捆绑了。


居士,这就是「界」的法义,这就是陷入「界」之中的法义,这就是被「界」束缚捆绑的法义。”


阿难尊者说法后,这位大居士再次的顶礼阿难尊者,他随喜赞叹阿难尊者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阿难尊者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35.129/(6). Ghositasuttaṃ

   129. Ekaṃ samayaṃ āyasmā ānando kosambiyaṃ viharati ghositārāme. Atha kho ghosito gahapati yenāyasmā ānando tenupasaṅkami …pe… ekamantaṃ nisinno kho ghosito gahapati āyasmantaṃ ānandaṃ etadavoca– “‘dhātunānattaṃ, dhātunānattan’ti bhante ānanda, vuccati. Kittāvatā nu kho, bhante, dhātunānattaṃ vuttaṃ bhagavatā”ti? “Saṃvijjati kho, gahapati, cakkhudhātu, rūpā ca manāpā, cakkhuviññāṇañca sukhavedaniyaṃ. Phassaṃ paṭicca uppajjati sukhā vedanā. Saṃvijjati kho, gahapati, cakkhudhātu, rūpā ca amanāpā, cakkhuviññāṇañca dukkhavedaniyaṃ. Phassaṃ paṭicca uppajjati dukkhā vedanā. Saṃvijjati kho, gahapati, cakkhudhātu, rūpā ca manāpā upekkhāvedaniyā, cakkhuviññāṇañca adukkhamasukhavedaniyaṃ. Phassaṃ paṭicca uppajjati adukkhamasukhā vedanā …pe… saṃvijjati kho, gahapati, jivhādhātu, rasā ca manāpā, jivhāviññāṇañca sukhavedaniyaṃ. Phassaṃ paṭicca uppajjati sukhā vedanā. Saṃvijjati kho, gahapati, jivhādhātu, rasā ca amanāpā, jivhāviññāṇañca dukkhavedaniyaṃ. Phassaṃ paṭicca uppajjati dukkhā vedanā. Saṃvijjati kho, gahapati, jivhādhātu, rasā ca upekkhāvedaniyā, jivhāviññāṇañca adukkhamasukhavedaniyaṃ. Phassaṃ paṭicca uppajjati adukkhamasukhā vedanā …pe… saṃvijjati kho, gahapati, manodhātu, dhammā ca manāpā, manoviññāṇañca sukhavedaniyaṃ. Phassaṃ paṭicca uppajjati sukhā vedanā. Saṃvijjati kho, gahapati, manodhātu, dhammā ca amanāpā, manoviññāṇañca dukkhavedaniyaṃ. Phassaṃ paṭicca uppajjati dukkhā vedanā. Saṃvijjati kho, gahapati, manodhātu, dhammā ca upekkhāvedaniyā, manoviññāṇañca adukkhamasukhavedaniyaṃ. Phassaṃ paṭicca uppajjati adukkhamasukhā vedanā. Ettāvatā kho, gahapati, dhātunānattaṃ vuttaṃ bhagavatā”ti. Chaṭṭhaṃ.


“第四百三十六章 陷入「界」之中” 的相关文章

第六章 富有后能够管束好自己的人很少

相应部3相应6经/少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内心生起这样的念想:在世间获得大量财富、富甲天下的人,他们在获得巨额财富后,不沉迷享受,不放任自己胡作非为,不贪求对欲望的满足,不侵害别...

第二十章 什么是死后可以带走的?

相应部3相应20经/无子者经第二(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中午去拜见佛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佛陀说:“大王,你从什么地方而来?”波斯匿王说:“世尊,还是昨天那件事情,世尊,我昨天来过您这里,告诉过您我正在处理钱庄老板财产的事情,昨天我们舍卫城里有个钱庄的老板过世了...

第二十三章 生起哪三种念想会烦恼痛苦?

相应部3相应23经/世间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当内心生起什么念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烦恼痛苦、无法安宁?”佛陀说:“大王,当内心生起贪欲念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烦恼痛苦、无法安宁;当内心生起愤怒念想的时...

第二十七章 如何面对辱骂和指责?

相应部7相应2经/辱骂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有一个叫婆罗堕婆阇的婆罗门,他听说婆罗堕若婆罗门已经皈依佛陀,并出家修行,就非常的生气和愤怒,他气急败坏的来到佛陀的住所,对佛陀破口大骂、恶语中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怒骂佛陀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感觉口干舌燥,...

第三十二章 清净是循序渐进修行出来的

相应部7相应7经/概要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清净婆罗门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好。清净婆罗门对佛陀说:“世尊,世间所有的婆罗门修行人都不清净,即便他们受持戒律,修习各种苦行。这个世间只有智慧和身口意修行都圆满的人才是最清净的人,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受持戒律,由此让内心清净...

第三十三章 佛陀说法随顺因缘,不为利养

相应部7相应8经/拜火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那个时候,有个拜火教的婆罗门正在为火供做准备,他煮好奶酪乳粥,放置好各种祭火的供品,准备举行拜火祭祀的仪式。这时,佛陀在中午前穿好法衣,拿着饭钵,进入舍卫城不分贫富贵贱挨家挨户的化缘饭食。当佛陀化缘来到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