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世界是如何出现的?

相应部35相应107经/世间的集起经(处相应/处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如来现在要教导你们世间、世界的出现、显现与消散、消失,你们要认真的听,你们要仔细的思考,如来要开始说法了。”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我们会认真听您说法的,我们会仔细思考的,恭请世尊您为我们说法。”


佛陀说:“比丘们,什么是世间、世界的出现、显现呢?”眼睛与物质事物相遇的时候,通过光线的传递就会产生眼识(眼识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当眼睛、物质事物(通过光线传递)、眼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眼触(眼触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以「贪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执着、执取」,以「执着、执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这样有「生」就会产生出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聚集、出现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顺行就会继续的在生死轮回中煎熬沉沦,受尽折磨和痛苦。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出现、显现。


耳朵与声音相遇的时候,通过各种介质的传递就会产生耳识(耳识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当耳朵、声音(通过各种介质传递)、耳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耳触(耳触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以「贪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执着、执取」,以「执着、执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这样有「生」就会产生出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聚集、出现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顺行就会继续的在生死轮回中煎熬沉沦,受尽折磨和痛苦。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出现、显现。


鼻子与气味相遇的时候,通过各种介质的传递就会产生鼻识(鼻识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当鼻子、气味(通过各种介质传递)、鼻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鼻触(鼻触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以「贪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执着、执取」,以「执着、执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这样有「生」就会产生出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聚集、出现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顺行就会继续的在生死轮回中煎熬沉沦,受尽折磨和痛苦。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出现、显现。


舌头与味道相遇的时候,就会产生舌识(舌识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当舌头、味道、舌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舌触(舌触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以「贪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执着、执取」,以「执着、执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这样有「生」就会产生出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聚集、出现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顺行就会继续的在生死轮回中煎熬沉沦,受尽折磨和痛苦。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出现、显现。


身体触摸到事物,感觉到环境变化(冷热、舒适等等)的时候,就会产生身识(身识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当身体、触觉(或者环境变化感觉)、身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身触(身触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以「贪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执着、执取」,以「执着、执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这样有「生」就会产生出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聚集、出现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顺行就会继续的在生死轮回中煎熬沉沦,受尽折磨和痛苦。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出现、显现。


内心与物质事物、精神思想相遇的时候,就会产生意识(意识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当内心,物质事物、精神思想,意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意触(意触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以「贪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执着、执取」,以「执着、执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这样有「生」就会产生出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聚集、出现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顺行就会继续的在生死轮回中煎熬沉沦,受尽折磨和痛苦。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出现、显现。


比丘们,什么是世间、世界的消散、消失呢?眼睛与物质事物相遇的时候,通过光线的传递就会产生眼识,当眼睛、物质事物(通过光线传递)、眼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眼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当「贪爱」生起的时候,除灭、灭尽「贪爱」,或者不由「感受」生起「贪爱」,那么「贪爱」就灭除了。「贪爱」灭尽了,「取」就灭除了。「取」灭尽了,「有」就灭除了。「有」灭尽了,「生」就灭除了。「生」灭尽了,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灭除了。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灭除、灭尽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逆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消散、消失。


耳朵与声音相遇的时候,通过各种介质的传递就会产生耳识。当耳朵、声音(通过各种介质传递)、耳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耳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当「贪爱」生起的时候,除灭、灭尽「贪爱」,或者不由「感受」生起「贪爱」,那么「贪爱」就灭除了。「贪爱」灭尽了,「取」就灭除了。「取」灭尽了,「有」就灭除了。「有」灭尽了,「生」就灭除了。「生」灭尽了,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灭除了。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灭除、灭尽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逆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消散、消失。


鼻子与气味相遇的时候,通过各种介质的传递就会产生鼻识。当鼻子、气味(通过各种介质传递)、鼻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鼻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当「贪爱」生起的时候,除灭、灭尽「贪爱」,或者不由「感受」生起「贪爱」,那么「贪爱」就灭除了。「贪爱」灭尽了,「取」就灭除了。「取」灭尽了,「有」就灭除了。「有」灭尽了,「生」就灭除了。「生」灭尽了,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灭除了。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灭除、灭尽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逆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消散、消失。


舌头与味道相遇的时候,就会产生舌识,当舌头、味道、舌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舌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当「贪爱」生起的时候,除灭、灭尽「贪爱」,或者不由「感受」生起「贪爱」,那么「贪爱」就灭除了。「贪爱」灭尽了,「取」就灭除了。「取」灭尽了,「有」就灭除了。「有」灭尽了,「生」就灭除了。「生」灭尽了,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灭除了。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灭除、灭尽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逆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消散、消失。


身体触摸到事物,感觉到环境变化(冷热、舒适等等)的时候,就会产生身识,当身体、触觉(或者环境变化感觉)、身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身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当「贪爱」生起的时候,除灭、灭尽「贪爱」,或者不由「感受」生起「贪爱」,那么「贪爱」就灭除了。「贪爱」灭尽了,「取」就灭除了。「取」灭尽了,「有」就灭除了。「有」灭尽了,「生」就灭除了。「生」灭尽了,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灭除了。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灭除、灭尽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逆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消散、消失。


内心与物质事物、精神思想相遇的时候,就会产生意识,当内心,物质事物、精神思想,意识三者汇合、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意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各种「感受」,以「感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贪爱」。当「贪爱」生起的时候,除灭、灭尽「贪爱」,或者不由「感受」生起「贪爱」,那么「贪爱」就灭除了。「贪爱」灭尽了,「取」就灭除了。「取」灭尽了,「有」就灭除了。「有」灭尽了,「生」就灭除了。「生」灭尽了,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灭除了。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灭除、灭尽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逆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的消散、消失。


比丘们,这就是世间、世界出现、显现与消散、消失的法义。”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35.107/(4). Lokasamudayasuttaṃ

   107. “Lokassa, bhikkhave, samudayañca atthaṅgamañca desessāmi. Taṃ suṇātha. Katamo ca, bhikkhave, lokassa samudayo? Cakkhuñca paṭicca rūpe ca uppajjati cakkhuviññāṇaṃ. Tiṇṇaṃ saṅgati phasso. Phassapaccayā vedanā; vedanāpaccayā taṇhā; taṇhāpaccayā upādānaṃ; upādānapaccayā bhavo; bhavapaccayā jāti; jātipaccayā jarāmaraṇaṃ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āyāsā sambhavanti. Ayaṃ kho, bhikkhave, lokassa samudayo …pe… jivhañca paṭicca rase ca uppajjati jivhāviññāṇaṃ …pe… manañca paṭicca dhamme ca uppajjati manoviññāṇaṃ. Tiṇṇaṃ saṅgati phasso. Phassapaccayā vedanā; vedanāpaccayā taṇhā; taṇhāpaccayā upādānaṃ; upādānapaccayā bhavo bhavapaccayā jāti; jātipaccayā jarāmaraṇaṃ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āyāsā sambhavanti. Ayaṃ kho, bhikkhave, lokassa samudayo.

   “Katamo ca, bhikkhave, lokassa atthaṅgamo? Cakkhuñca paṭicca rūpe ca uppajjati cakkhuviññāṇaṃ. Tiṇṇaṃ saṅgati phasso. Phassapaccayā vedanā; vedanāpaccayā taṇhā. Tassāyeva taṇhāya asesavirāganirodhā upādānanirodho; upādānanirodhā bhavanirodho bhavanirodhā jātinirodho; jātinirodhā jarāmaraṇaṃ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āyāsā nirujjhanti. Evametassa kevalassa dukkhakkhandhassa nirodho hoti. Ayaṃ kho, bhikkhave, lokassa atthaṅgamo …pe… jivhañca paṭicca rase ca uppajjati …pe… manañca paṭicca dhamme ca uppajjati manoviññāṇaṃ. Tiṇṇaṃ saṅgati phasso. Phassapaccayā vedanā; vedanāpaccayā taṇhā. Tassāyeva taṇhāya asesavirāganirodhā upādānanirodho; upādānanirodhā …pe… evametassa kevalassa dukkhakkhandhassa nirodho hoti. Ayaṃ kho, bhikkhave, lokassa atthaṅgamo”ti. Catutthaṃ.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世界是如何出现的?” 的相关文章

第五章 谁才是真正保护好了自己的人?

相应部3相应5经/已自己守护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坐下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内心生起了这样的念想:「谁保护好了自己?谁没有保护好自己?」世尊,我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任何人只要他们的身体行为做恶事,口说恶语,内心生...

第二十一章 世间有四种人

3.第三品相应部3相应21经/人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佛陀对波斯匿王说:“大王,世间有四种人,是那四种人呢?就是从黑暗走到黑暗的人,从黑暗走到光明的人,从光明走到黑暗的人,从光明走到光明的人。”大王,什么是从黑暗走到黑暗的...

第二十二章 没有谁可以逃过死亡

相应部3相应22经/祖母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佛陀对波斯匿王说:“大王,你为什么脸上挂着泪珠?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从何而来?”波斯匿王回答:“世尊,我慈祥的老祖母过世了,我正在王宫为老祖母举行丧礼,每当我想到老祖母在世...

第二十六章 杀死什么能让自己不生烦恼?

7.婆罗门相应1.阿罗汉品相应部7相应1经/大那若尼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那个时候,有一位叫婆罗堕若的婆罗门,他的妻子大那若尼对佛法僧三宝有坚固的信心。有一次大那若尼给婆罗堕若婆罗门送饭,不小心跌倒了,她虔诚恭敬的诵念三次:“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

第三十五章 丢失十四头牛的忧愁

相应部7相应10经/许多女儿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骄萨罗国的某个密林中。那个时候,有个婆罗门丢失了十四头牛,他到处寻找这些自己丢失的牛,不知不觉的来到佛陀的住所,他看见佛陀正在密林中静坐。就对静坐中的佛陀说到:“我的十四头牛在六天前丢失了,我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然而在这里打...

第四十七章 善人不是口中说出来的

相应部7相应22经/抠么度色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释迦族的一个叫库摩都萨的城市中,那时,佛陀中午前穿好法衣,拿着饭钵进入库摩都萨城挨家挨户,不分贫富贵贱的化缘饭食。那个时候,库摩都萨城里的婆罗门教徒正在一个大房子里面聚会,天空下着毛毛细雨。佛陀来到婆罗门教徒聚会的大房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