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什么是六胜处?

相应部35相应96经/退失法经(处相应/处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如来现在要教导你们什么是退失之法?什么是不退失之法?什么是六胜处?你们要认真的听,你们要仔细的思考,如来要开始说法了。”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我们会认真听您说法的,我们会仔细思考的,恭请世尊您为我们说法。”


佛陀说:“比丘们,什么是退失之法呢?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后,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让身体行为做不善的行为,让口说不善的言语,让内心生起不善的念想,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了烦恼和痛苦,如果这时,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停止、不舍离、不除灭、不铲除、不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远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在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退失之法。


当耳朵听到声音后,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让身体行为做不善的行为,让口说不善的言语,让内心生起不善的念想,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了烦恼和痛苦,如果这时,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停止、不舍离、不除灭、不铲除、不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远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在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退失之法。


当鼻子闻到气味后,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让身体行为做不善的行为,让口说不善的言语,让内心生起不善的念想,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了烦恼和痛苦,如果这时,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停止、不舍离、不除灭、不铲除、不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远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在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退失之法。


当舌头尝到味道后,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让身体行为做不善的行为,让口说不善的言语,让内心生起不善的念想,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了烦恼和痛苦,如果这时,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停止、不舍离、不除灭、不铲除、不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远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在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退失之法。


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后,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让身体行为做不善的行为,让口说不善的言语,让内心生起不善的念想,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了烦恼和痛苦,如果这时,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停止、不舍离、不除灭、不铲除、不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远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在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退失之法。


当内心想到念想、思想、见解后,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让身体行为做不善的行为,让口说不善的言语,让内心生起不善的念想,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了烦恼和痛苦,如果这时,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停止、不舍离、不除灭、不铲除、不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不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远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在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退失之法。


比丘们,什么是不退失之法呢?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后,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而生起善行、善语、善念,或者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不让身体行为继续做不善的行为,不让口继续说不善的言语,不让内心继续生起不善的念想,不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明白:「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近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没有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不退失之法。


当耳朵听到声音后,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而生起善行、善语、善念,或者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不让身体行为继续做不善的行为,不让口继续说不善的言语,不让内心继续生起不善的念想,不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明白:「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近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没有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不退失之法。


当鼻子闻到气味后,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而生起善行、善语、善念,或者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不让身体行为继续做不善的行为,不让口继续说不善的言语,不让内心继续生起不善的念想,不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明白:「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近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没有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不退失之法。


当舌头尝到味道后,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而生起善行、善语、善念,或者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不让身体行为继续做不善的行为,不让口继续说不善的言语,不让内心继续生起不善的念想,不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明白:「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近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没有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不退失之法。


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后,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而生起善行、善语、善念,或者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不让身体行为继续做不善的行为,不让口继续说不善的言语,不让内心继续生起不善的念想,不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明白:「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近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没有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不退失之法。


当内心想到念想、思想、见解后,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而生起善行、善语、善念,或者生起了恶行、恶语、恶念,不让身体行为继续做不善的行为,不让口继续说不善的言语,不让内心继续生起不善的念想,不被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恶的、不善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明白:「我已经离善法越来越近了,我的善行、善语、善念没有退失。」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不退失之法。


比丘们,什么是六胜处呢?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后,既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也不生起善行、善语、善念,不生起善恶的分别。身体行为不做善恶的行为,口不说善恶的言语,内心不生起善恶的念想,不被善行、善语、善念、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灭尽了善恶的烦恼和痛苦,我不会因为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扰动、污染、影响自己的内心,我不会因为善恶法胡思乱想、胡作非为。我已经从善恶法中解脱出来,我的内心已经进入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挂念,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清净境界。」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最殊胜、清净、解脱的境界。


当耳朵听到声音后,既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也不生起善行、善语、善念,不生起善恶的分别。身体行为不做善恶的行为,口不说善恶的言语,内心不生起善恶的念想,不被善行、善语、善念、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灭尽了善恶的烦恼和痛苦,我不会因为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扰动、污染、影响自己的内心,我不会因为善恶法胡思乱想、胡作非为。我已经从善恶法中解脱出来,我的内心已经进入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挂念,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清净境界。」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最殊胜、清净、解脱的境界。


当鼻子闻到气味后,既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也不生起善行、善语、善念,不生起善恶的分别。身体行为不做善恶的行为,口不说善恶的言语,内心不生起善恶的念想,不被善行、善语、善念、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灭尽了善恶的烦恼和痛苦,我不会因为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扰动、污染、影响自己的内心,我不会因为善恶法胡思乱想、胡作非为。我已经从善恶法中解脱出来,我的内心已经进入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挂念,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清净境界。」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最殊胜、清净、解脱的境界。


当舌头尝到味道后,既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也不生起善行、善语、善念,不生起善恶的分别。身体行为不做善恶的行为,口不说善恶的言语,内心不生起善恶的念想,不被善行、善语、善念、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灭尽了善恶的烦恼和痛苦,我不会因为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扰动、污染、影响自己的内心,我不会因为善恶法胡思乱想、胡作非为。我已经从善恶法中解脱出来,我的内心已经进入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挂念,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清净境界。」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最殊胜、清净、解脱的境界。


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后,既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也不生起善行、善语、善念,不生起善恶的分别。身体行为不做善恶的行为,口不说善恶的言语,内心不生起善恶的念想,不被善行、善语、善念、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灭尽了善恶的烦恼和痛苦,我不会因为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扰动、污染、影响自己的内心,我不会因为善恶法胡思乱想、胡作非为。我已经从善恶法中解脱出来,我的内心已经进入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挂念,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清净境界。」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最殊胜、清净、解脱的境界。


当内心想到念想、思想、见解后,既不生起恶行、恶语、恶念,也不生起善行、善语、善念,不生起善恶的分别。身体行为不做善恶的行为,口不说善恶的言语,内心不生起善恶的念想,不被善行、善语、善念、恶行、恶语、恶念束缚捆绑,不由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烦恼和痛苦,不容忍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停止、舍离、除灭、铲除、消除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把这些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灭尽,让它们不存在。那么这个修行人,就应该知道:「我已经灭尽了善恶的烦恼和痛苦,我不会因为善恶的行为、言语、念想扰动、污染、影响自己的内心,我不会因为善恶法胡思乱想、胡作非为。我已经从善恶法中解脱出来,我的内心已经进入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挂念,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清净境界。」因为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最殊胜、清净、解脱的境界。


比丘们,这就是退失之法,不退失之法,六胜处的法义。”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35.96/(3). Parihānadhammasuttaṃ

   96. “Parihānadhammañca vo, bhikkhave, desessāmi aparihānadhammañca cha ca abhibhāyatanāni. Taṃ suṇātha. Kathañca, bhikkhave, parihānadhammo ho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no cakkhunā rūpaṃ disvā uppajjanti pāpakā akusalā sarasaṅkappā saṃyojaniyā. Tañce bhikkhu adhivāseti nappajahati na vinodeti na byantīkaroti na anabhāvaṃ gameti, veditabbametaṃ, bhikkhave, bhikkhunā– ‘parihāyāmi kusalehi dhammehi’. Parihānañhetaṃ vuttaṃ bhagavatāti …pe….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no jivhāya rasaṃ sāyitvā uppajjanti …pe…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no manasā dhammaṃ viññāya uppajjanti pāpakā akusalā sarasaṅkappā saṃyojaniyā. Tañce bhikkhu adhivāseti nappajahati na vinodeti na byantīkaroti na anabhāvaṃ gameti, veditabbametaṃ, bhikkhave, bhikkhunā– ‘parihāyāmi kusalehi dhammehi’. Parihānañhetaṃ vuttaṃ bhagavatāti. Evaṃ kho, bhikkhave, parihānadhammo hoti.

   “Kathañca, bhikkhave, aparihānadhammo hoti? Idha, bhikkhave, bhikkhuno cakkhunā rūpaṃ disvā uppajjanti pāpakā akusalā sarasaṅkappā saṃyojaniyā. Tañce bhikkhu nādhivāseti pajahati vinodeti byantīkaroti anabhāvaṃ gameti, veditabbametaṃ, bhikkhave, bhikkhunā– ‘na parihāyāmi kusalehi dhammehi’. Aparihānañhetaṃ vuttaṃ bhagavatāti …pe….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no jivhāya rasaṃ sāyitvā uppajjanti …pe…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no manasā dhammaṃ viññāya uppajjanti pāpakā akusalā sarasaṅkappā saṃyojaniyā. Tañce bhikkhu nādhivāseti pajahati vinodeti byantīkaroti anabhāvaṃ gameti, veditabbametaṃ bhikkhave, bhikkhunā– ‘na parihāyāmi kusalehi dhammehi’. Aparihānañhetaṃ vuttaṃ bhagavatāti. Evaṃ kho, bhikkhave, aparihānadhammo hoti.

   “Katamāni ca, bhikkhave, cha abhibhāyatanāni? Idha, bhikkhave, bhikkhuno cakkhunā rūpaṃ disvā nuppajjanti pāpakā akusalā sarasaṅkappā saṃyojaniyā. Veditabbametaṃ, bhikkhave, bhikkhunā– ‘abhibhūtametaṃ āyatanaṃ’. Abhibhāyatanañhetaṃ vuttaṃ bhagavatāti …pe…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no manasā dhammaṃ viññāya nuppajjanti pāpakā akusalā dhammā sarasaṅkappā saṃyojaniyā. Veditabbametaṃ, bhikkhave, bhikkhunā– ‘abhibhūtametaṃ āyatanaṃ’. Abhibhāyatanañhetaṃ vuttaṃ bhagavatāti. Imāni vuccanti, bhikkhave, cha abhibhāyatanānī”ti. Tatiyaṃ.


“第四百一十三章 什么是六胜处?” 的相关文章

第十七章 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长久的获益?

相应部3相应17经/不放逸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世间有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让自己的现在世获得利益,也可以让自己的未来世获得利益呢?有没有让自己的当世和来世都能获得好处的方法呢?”佛陀说:“大王,有...

第十九章 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财富

相应部3相应19经/无子者经第一(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中午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佛陀对波斯匿王说:“大王,你今天这么早,中午就到如来这里来了,你从什么地方赶过来的呢?”波斯匿王说:“世尊,是这样的,舍卫城中最大钱庄的老板刚刚过世了,他是个孤人,没...

第二十四章 供养谁获得的福德果报最大?

相应部3相应24经/弓术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应该将自己的财物施舍给哪些人呢?应该布施供养什么人呢?”佛陀说:“大王,施舍、布施供养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施舍、布施供养那些能够让你断恶修善,解除烦恼...

第二十九章 愤怒只会伤害到自己

相应部7相应4经/酸粥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阿修罗王皈依佛陀后,与佛陀和波斯匿王一同进餐,在阿修罗王旁边站立的毗兰耆迦婆罗门横眉怒目、咬牙切齿。他一言不发,默默的独自生着闷气,他心里想:「这个秃头既然哄骗了大王,大王已经皈依他了,我现在也不好去反驳他...

第三十五章 丢失十四头牛的忧愁

相应部7相应10经/许多女儿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骄萨罗国的某个密林中。那个时候,有个婆罗门丢失了十四头牛,他到处寻找这些自己丢失的牛,不知不觉的来到佛陀的住所,他看见佛陀正在密林中静坐。就对静坐中的佛陀说到:“我的十四头牛在六天前丢失了,我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然而在这里打...

第四十三章 如来修行不是为了获得好处

相应部7相应18经/打柴者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骄萨罗国的某处森林中,那个时候,有个姓婆罗堕若的婆罗门,他让他的众多弟子们,到森林中砍柴,他们进入森林的深处,看见佛陀在一棵大树下盘腿静坐,一动不动,感到非常的吃惊,于是他们就立刻转身回去见他们的老师,他们对老师说:“尊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