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经序,白话直译

十六国

译者:昙无谶

卷第一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 释道朗 撰写


《大般涅槃经》是佛陀法身的神圣殿堂,是真正觉悟的完美称号,是众多经典中最深奥的明镜,是无数佛法流派的最高宗旨。就其本质而言,它微妙地存在于万物之外,又流传在无限的空间之内。它随缘运动,见机行事。随缘运动,就是乘着虚空之光来控制万物,借助言语来传播教化。见机行事,就是随应万物而现形,根据众生的心来设立教法。


它能使形体充满十方,却心不改变;教化遍布天下,却不执著于自我。混迹于众生之中而不觉低下,超越群圣而不觉高傲。功德普济万物而不自恃,光明超过万千太阳而不居功。它与太虚同等浩瀚,与法性融为一体。


法性以至高无上为本体,至高无上就归于永恒不变。因此生死不能改变它的永恒,生死不能改变它的永恒,所以它的常性不动。快乐不能损害它的快乐,所以它的快乐无穷无尽。


有些人对"我"产生错误的想法,"非我"是因缘和合而起。因缘存在于名相数量中,所以真正的"我"超越名相数量却并非虚无。超越名相数量却并非虚无,所以能安住在自在的圣者境界而"非我"不能改变。"非净"生于虚妄的清净,所以真正的清净能照见万法。能照见万法,所以"非净"不能改变它。


因此,这部经典主要阐述常、乐、我、净这四种性质,开示究竟真理作为涅槃的根本作用。能够向未曾听闻者展示秘密法藏,开启智慧之门以通达觉照。救治四重罪的重病,拔除无间地狱的罪业。展示秘密法藏就是畅达众生的心意,审察妙我的存在;开启智慧之门就是领悟深奥道理的潜藏,照见自身本具的佛性。


然而犯四重罪和诽谤大乘经典的人,这是众多过患中最严重的病症。因此大涅槃以无病痛为义理之名,此经以大涅槃为宗旨。宗旨一立,就明白它统摄众多妙法,言简意赅;义理确立,就能照见三乘优劣,至高无上的所在。


虽然玄妙的教化无迹可寻,微妙的契合无法言说,但顺应这种深奥境界,道理就不会虚设。因此此经以诚实语言为教导根本,广设比喻来阐明义理,建立护法来入门,见到秘藏来究竟根源。疏通千年来的疑惑,消除灵鹫山遗留的疑问。


至于那些极其深奥难懂的道理,诸位菩萨发挥巧匠之功,广施法船普渡众生。他们提出的问题层出不穷,反复详细讨论。由此使得幽深的道路变得通达,宗旨变得明朗。因此诵读经文不觉疲倦,谈论义理不觉厌烦,品味其味道永不满足,听闻其声音永不厌倦。


这才可以说是玄妙言论在中国兴起,高深法音首次在中国传唱。梵音震响于愚昧的世俗,真实法相大放光明于今日。然而见闻浅薄的人、偏执一端的人,不能衡量自己的愚见,竟敢评论圣人无边的经典,因此产生是非争论,生起诽谗之心。先觉者不能改变他们的迷惑,众圣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意志。他们将沉沦在邪见之网中,长久沉溺在九流之渊里。真是可悲啊,真是可悲啊!


天竺沙门昙无谶是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姓,天资聪慧超群,见识深邃,机智辩才清晰超绝,内外典籍都精通。他顺应因缘来传播佛法,先到达敦煌,停留数年。大沮渠河西王德行深厚,建立王业。虽然处理着繁多的政务,却常常想弘扬大道,作为佛法的护城河。适逢开拓西夏,这部经典与昙无谶从远方而来。如果不是至诚感应在先,怎会有这样的相遇呢?


昙无谶到达这里后,在玄始十年岁次大梁,十月二十三日,河西王劝请他翻译。昙无谶手持梵文,口述中文。他神情专注,对佛法十分重视,翻译时态度恭敬,几乎没有遗漏。认真研究原文,务求保存经典旨意。只可惜梵文原本残缺不全,尚未完备。


我以浅陋之见,有幸赶上这个时机,日夜感激,深感欣遇。聊且试着标示位次,叙述其宗旨格调。哪敢说一定能窥见它的宏大要义呢?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大般涅槃经》经序,白话直译”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