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大热恼地狱在什么地方?

相应部56相应43经/大热恼经(谛相应/大篇/修多罗)


直译(新译):

大热恼经


"比丘们,有一个名为大热恼的地狱。在那里,无论用眼睛看到什么色相,都只能看到不悦意的色相,而不是悦意的;只能看到不喜欢的色相,而不是喜欢的;只能看到不愉快的色相,而不是愉快的。无论用耳朵听到什么声音……用身体接触到什么触觉……用意识了知什么法,都只能了知不悦意的,而不是悦意的;只能了知不喜欢的,而不是喜欢的;只能了知不愉快的,而不是愉快的。"


当这样说时,一位比丘对佛陀说道:"世尊,那确实是巨大的热恼,那确实是极其巨大的热恼!世尊,是否有比这种热恼更大更可怕的热恼呢?"


"比丘,确实有比这种热恼更大更可怕的热恼。"


"世尊,什么是比这种热恼更大更可怕的热恼呢?"


"比丘们,任何沙门或婆罗门不如实了知'这是苦'……不如实了知'这是导向苦灭的道路',他们就会喜好导致轮回的行为……乐于其中……造作……造作之后,他们会被生的热恼所烧灼,被老的热恼所烧灼,被死的热恼所烧灼,被忧愁、悲伤、痛苦、忧郁和绝望的热恼所烧灼。他们无法从生、老、死、忧愁、悲伤、痛苦、忧郁和绝望中解脱。如来说他们无法从苦中解脱。"


"比丘们,任何沙门或婆罗门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导向苦灭的道路',他们就不会喜好导致轮回的行为……不乐于其中……不造作……不造作之后,他们不会被生的热恼所烧灼,不会被老的热恼所烧灼,不会被死的热恼所烧灼,不会被忧愁、悲伤、痛苦、忧郁和绝望的热恼所烧灼。他们能从生、老、死、忧愁、悲伤、痛苦、忧郁和绝望中解脱。如来说他们能从苦中解脱。"


"因此,比丘们,你们应当努力了知'这是苦'……努力了知'这是导向苦灭的道路'。"


这是第三经。


这篇经文的主要内容是佛陀向比丘们解释了一种比物质世界的痛苦更深重的精神痛苦,即不了解四圣谛所导致的轮回之苦。佛陀强调,只有通过如实了知四圣谛,才能真正从一切苦难中解脱出来。


意译:

大热恼经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众多的出家人说:“比丘们(比丘解释:受持具足戒的男出家人;具足戒解释:受持如来制定的所有戒律,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世间有一个名叫大热恼的地狱,你们想知道这个大热恼地狱在什么地方吗?你们想去看看吗?”


其中一位长老比丘说:“世尊,既然是地狱,那肯定是比较恐怖的地方,虽然我们比较好奇,想去看看,但是又害怕掉入这个地狱之中,还是比较矛盾。世尊,如果您带我们去的时候,不让我们受到伤害的话,我们到是可以去看看。”


佛陀说:“比丘们,你们不要害怕,也不要担心,这个大热恼地狱,其实你们可能曾经去过,只是你们自己不知道而已,你们过去也可能掉入到这个地狱中受过苦,只是你们并没有意识到掉入的是大热恼地狱。比丘们,你们要认真的听,你们要仔细的思考,如来现在为你们示现大热恼地狱。”


比丘们回答:“世尊,我们会认真听您说法的,我们会仔细的思考的,恭请世尊您为我们说法。”


佛陀说:“眼睛看见那些令众生厌烦、憎恨、讨厌的物质事物,并让自己的内心生起了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的负面情绪,就堕入了大热恼地狱之中(众生解释,见第三百八十八章)。


耳朵听到那些令众生厌烦、憎恨、讨厌的声音,并让自己的内心生起了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的负面情绪,就堕入了大热恼地狱之中。


鼻子闻到那些令众生厌烦、憎恨、讨厌的气味,并让自己的内心生起了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的负面情绪,就堕入了大热恼地狱之中。


舌头尝到那些令众生厌烦、憎恨、讨厌的味道,并让自己的内心生起了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的负面情绪,就堕入了大热恼地狱之中。


身体触摸感觉到令众生厌烦、憎恨、讨厌的触觉,或是身体领纳到令众生厌烦、憎恨、讨厌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并让自己的内心生起了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的负面情绪,就堕入了大热恼地狱之中。


内心想到那些令众生厌烦、憎恨、讨厌的念想、思想、见解,并让自己的内心生起了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的负面情绪,就堕入了大热恼地狱之中。


比丘们,所谓大热恼地狱,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接触令众生厌烦、憎恨、讨厌的物质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念想、思想、见解,而引发内心生起了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所产生的痛苦让众生的身体发热,内心烦恼,让众生从快乐的高处 或是无烦恼的平地,跌落到烦恼和痛苦聚集的低处,犹如被关进了深不见底黑暗的监狱之中。”


佛陀说到这里的时候,一位长老比丘激动的说:“世尊,原来地狱就在自己的内心之中呀,生起了烦恼和痛苦就掉入了地狱之中,我现在明白了:地狱并是那些外教徒所描述的带有神化色彩的地狱,而是内心烦恼和痛苦的地狱。”


佛陀说:“比丘,确实如此,地狱是由六触所生起的(六触就是: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解释,见第四百二十二章),可以将地狱称为六触地狱。比丘们,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喜欢的念想,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的念想,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后只让自己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那么这个时候,就堕入地狱之中,就在六触地狱中被拷打、折磨、煎熬了,这个地狱是由眼睛与物质事物形成的,一旦眼睛看见物质事物生起了不喜欢、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一旦眼睛看见物质事物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就堕入六触地狱中受苦了。


当耳朵听到声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喜欢的念想,当耳朵听到声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的念想,当耳朵听到声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当耳朵听到声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那么这个时候,就堕入地狱之中,就在六触地狱中被拷打、折磨、煎熬了,这个地狱是由耳朵与声音形成的,一旦耳朵听到声音生起了不喜欢、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一旦耳朵听到声音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就堕入六触地狱中受苦了。


当鼻子闻到气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喜欢的念想,当鼻子闻到气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的念想,当鼻子闻到气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当鼻子闻到气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那么这个时候,就堕入地狱之中,就在六触地狱中被拷打、折磨、煎熬了,这个地狱是由鼻子与气味形成的,一旦鼻子闻到气味生起了不喜欢、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一旦鼻子闻到气味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就堕入六触地狱中受苦了。


当舌头尝到味道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喜欢的念想,当舌头尝到味道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的念想,当舌头尝到味道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当舌头尝到味道后只让自己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那么这个时候,就堕入地狱之中,就在六触地狱中被拷打、折磨、煎熬了,这个地狱是由舌头与味道形成的,一旦舌头尝到味道生起了不喜欢、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一旦舌头尝到味道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就堕入六触地狱中受苦了。


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喜欢的念想,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的念想,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后只让自己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那么这个时候,就堕入地狱之中,就在六触地狱中被拷打、折磨、煎熬了,这个地狱是由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形成的,一旦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生起了不喜欢、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一旦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就堕入六触地狱中受苦了。


当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喜欢的念想,当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的念想,当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当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后只让自己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那么这个时候,就堕入地狱之中,就在六触地狱中被拷打、折磨、煎熬了,这个地狱是由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形成的,一旦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生起了不喜欢、不满意、不舒服、不合意、不快乐、不喜悦、不开心的念想,一旦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生起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烦恼和痛苦的念想,就堕入六触地狱中受苦了。”


这位长老比丘说:“世尊,我曾经堕入过您所说的大热恼地狱,只是那时的我并没有将它与地狱联系起来,在我过去的认识中,地狱应该是那种神话故事中描述出来的场景:各种刀山,各种油锅,各种血海,各种刑具,各种折磨众生的方法,想不到真正的地狱却是内心的烦恼和痛苦,这是我过去想不到的,外教徒那些胡编乱造出来的神化地狱,真是害人不浅,让我忽视了真正地狱所在的地方。我有时内心生起烦恼和痛苦的时候,身心就处于地狱之中,却不知道,真是太愚痴了。我今天知道了地狱是什么,知道了地狱在什么地方,那我就不会再去迷信什么神化的地狱了,那我就会尽可能的不让自己堕入由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或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与念想、思想、见解,构建出来的烦恼地狱之中。


世尊,有比大热恼地狱更恐怖的地方吗?”


佛陀说:“比丘们,有比大热恼地狱更恐怖的地方,什么地方比大热恼地狱更恐怖呢?


比丘们,那些不知道、不明白四圣谛的众生,那些不知道、不明白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灭苦之道圣谛,这四种圣谛的众生(众生解释,见第三百八十八章),他们会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出生的欢乐、喜悦、快乐。什么是会导致出生的欢乐、喜悦、快乐呢?就是会导致出现、显现、产生、发生的欢乐、喜悦、快乐,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钱财,他认为钱财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挣钱的行为,或者做生意,或者做工作,为了寻求、追求钱财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挣钱的行为,这样他挣钱的行为就出现、产生、发生了,这就是「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出生的欢乐、喜悦、快乐」的法义。


他们会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衰老的欢乐、喜悦、快乐,什么是会导致衰老的欢乐、喜悦、快乐呢?就是会导致消退、衰败、萧条、老化的欢乐、喜悦、快乐,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花钱享受,他认为花钱享受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或者吃喝玩乐,或者到处旅游,为了寻求、追求花钱享受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这样他的钱财数量就会在消费享受中逐渐的减少、消退、消减,这就是「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衰老的欢乐、喜悦、快乐」的法义。


他们会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死亡的欢乐、喜悦、快乐。什么是会导致死亡的欢乐、喜悦、快乐呢?就是会导致灭没、消失、消散、消逝的欢乐、喜悦、快乐,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花钱享受,他认为花钱享受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或者吃喝玩乐,或者到处旅游,为了寻求、追求花钱享受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这样他最终会花光自己的钱财,他的钱财最终会在消费享受中用完、消散、消失,这就是「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死亡的欢乐、喜悦、快乐」的法义。


他们会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欢乐、喜悦、快乐,什么是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欢乐、喜悦、快乐呢?就是会导致内心情绪负面变化的欢乐、喜悦、快乐,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花钱享受,他认为花钱享受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或者吃喝玩乐,或者到处旅游,为了寻求、追求花钱享受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当他花钱后却没有达到他心中所愿,没有满足他欲望需求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当他花钱后却被欺骗、诈骗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本来他花钱是为了享受到欢乐、喜悦、快乐,但是他花钱却给自己带来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这就是「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欢乐、喜悦、快乐」的法义。


这些众生,他们持续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出生的欢乐、喜悦、快乐,那么这就会导致出生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出生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个人,他持续不断的寻求、追求钱财,他认为钱财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持续不断的做挣钱的行为,或者持续不断的做生意,或者持续不断的做工作,为了寻求、追求钱财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持续不断的做挣钱的行为,这样他挣钱的行为就循环往复的出现、产生、发生了,这就是「出生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的法义。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寻求、追求欢乐、喜悦、快乐,而导致某种行为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造作、出现、产生、发生。


这些众生,他们持续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衰老的欢乐、喜悦、快乐,那么这就会导致衰老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衰老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花钱享受,他认为花钱享受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或者吃喝玩乐,或者到处旅游,为了寻求、追求花钱享受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这样他的钱财数量就会在消费享受中逐渐的减少、消退、消减,当他的钱财用完的时候,他又会去赚钱,赚到钱后,他又会去花钱享受,他的钱财数量会再一次的在消费享受中逐渐的减少、消退、消减,如此他的钱财就循环往复的减少、消退、消减了,这就是「衰老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的法义。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寻求、追求欢乐、喜悦、快乐,而导致某种事物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减少、消退、消减。


这些众生,他们持续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死亡的欢乐、喜悦、快乐,那么这就会导致死亡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死亡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花钱享受,他认为花钱享受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或者吃喝玩乐,或者到处旅游,为了寻求、追求花钱享受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这样他最终会花光自己的钱财,他的钱财最终会在消费享受中用完、消散、消失,当他花光钱后,又去挣钱,挣到钱后,他又去花钱享受,他的钱又一次在消费享受中用完、消散、消失,如此他的钱财就循环往复的用完、消散、消失了,这就是「死亡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的法义。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寻求、追求欢乐、喜悦、快乐,而导致某种事物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灭没、消失、消散、消逝。


这些众生,他们持续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欢乐、喜悦、快乐,那么这就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花钱享受,他认为花钱享受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或者吃喝玩乐,或者到处旅游,为了寻求、追求花钱享受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当他花钱后却没有达到他心中所愿,没有满足他欲望需求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当他花钱后却被欺骗、诈骗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当他花钱后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没有获得心中所愿,没有满足自己各种欲望需求的时候,当他花钱后持续不断、循环往复被欺骗、诈骗的时候,他的内心中就会循环往复的生起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这就是「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的法义。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寻求、追求欢乐、喜悦、快乐,而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生起、出现、显现、产生。


这些众生,他们重复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出生的欢乐、喜悦、快乐,当寻求、追求的次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他们就会堕入循环往复出生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会被出生的大火烦恼焚烧受尽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折磨、拷打、煎熬,然而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他们的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他们的贪欲、渴爱带来的。循环往复出生的陷阱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个人,他持续不断的寻求、追求钱财,他认为钱财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持续不断的做挣钱的行为,或者持续不断的做生意,或者持续不断的做工作,为了寻求、追求钱财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持续不断的做挣钱的行为,这样他挣钱的行为就循环往复的出现、产生、发生了,这个人就堕入了循环往复挣钱行为的陷阱之中,这就是「循环往复出生陷阱」的法义。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寻求、追求欢乐、喜悦、快乐,而导致某种行为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造作、出现、产生、发生,众生这种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行为会将他们束缚捆绑起来,会让他们堕入循环往复的行为陷阱之中,会让他们被出生的大火烦恼焚烧。


这些众生,他们重复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衰老的欢乐、喜悦、快乐,当寻求、追求的次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他们就会堕入循环往复衰老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会被衰老的大火烦恼焚烧受尽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折磨、拷打、煎熬,然而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他们的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他们的贪欲、渴爱带来的。循环往复衰老的陷阱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花钱享受,他认为花钱享受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或者吃喝玩乐,或者到处旅游,为了寻求、追求花钱享受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这样他的钱财数量就会在消费享受中逐渐的减少、消退、消减,当他的钱财用完的时候,他又会去赚钱,赚到钱后,他又会去花钱享受,他的钱财数量会再一次的在消费享受中逐渐的减少、消退、消减,如此他的钱财就循环往复的减少、消退、消减了,这个人就堕入了循环往复钱财消减的陷阱之中,这就是「循环往复衰老陷阱」的法义。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寻求、追求欢乐、喜悦、快乐,而导致某种事物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减少、消退、消减,这种事物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减少、消退、消减会将众生束缚捆绑起来,会让众生堕入循环往复的事物消减陷阱之中,会让众生被衰老的大火烦恼焚烧。


这些众生,他们重复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死亡的欢乐、喜悦、快乐,当寻求、追求的次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他们就会堕入循环往复死亡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会被死亡的大火烦恼焚烧受尽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折磨、拷打、煎熬,然而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他们的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他们的贪欲、渴爱带来的。循环往复死亡的陷阱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花钱享受,他认为花钱享受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或者吃喝玩乐,或者到处旅游,为了寻求、追求花钱享受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这样他最终会花光自己的钱财,他的钱财最终会在消费享受中用完、消散、消失,当他花光钱后,又去挣钱,挣到钱后,他又去花钱享受,他的钱又一次在消费享受中用完、消散、消失,如此他的钱财就循环往复的用完、消散、消失了,这个人就堕入了循环往复钱财耗尽的陷阱之中,这就是「循环往复死亡陷阱」的法义。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寻求、追求欢乐、喜悦、快乐,而导致某种事物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灭没、消失、消散、消逝,这种事物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灭没、消失、消散、消逝会将众生束缚捆绑起来,会让众生堕入循环往复的事物灭没、消散陷阱之中,会让众生被死亡的大火烦恼焚烧。


这些众生,他们重复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欢乐、喜悦、快乐,当寻求、追求的次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他们就会堕入循环往复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会被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大火烦恼焚烧受尽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折磨、拷打、煎熬,然而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他们的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他们的贪欲、渴爱带来的。循环往复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陷阱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个人,他寻求、追求花钱享受,他认为花钱享受能够给他带来欢乐、喜悦、快乐,于是他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或者吃喝玩乐,或者到处旅游,为了寻求、追求花钱享受带来的欢乐、喜悦、快乐,就去做花钱享受的行为,当他花钱后却没有达到他心中所愿,没有满足他欲望需求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当他花钱后却被欺骗、诈骗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当他花钱后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没有获得心中所愿,没有满足自己各种欲望需求的时候,当他花钱后持续不断、循环往复被欺骗、诈骗的时候,他的内心中就会循环往复的生起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这样此人就堕入了循环往复生起的情绪陷阱之中,这就是「循环往复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陷阱」的法义。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寻求、追求欢乐、喜悦、快乐,而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情绪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生起、出现、显现、产生,众生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生起负面情绪,会将他们束缚捆绑起来,会让他们堕入循环往复的情绪陷阱之中,会让他们被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大火烦恼焚烧。


如来就说:「这些堕入循环往复行为陷阱之中的众生,这些堕入循环往复事物消减陷阱之中的众生,这些堕入循环往复事物灭没、消散陷阱之中的众生,这些堕入循环往复情绪陷阱之中的众生,这些被出生大火烦恼焚烧的众生,这些被衰老大火烦恼焚烧的众生,这些被死亡大火烦恼焚烧的众生,这些被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大火烦恼焚烧的众生,他们无法从出生、衰老、死亡、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中解脱出来,他们被出生、衰老、死亡、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监牢关押,无法被释放出来。」,如来说:「这些众生无法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他们被关押进了烦恼和痛苦的牢狱,无法被释放出来。」


比丘们,那些知道、明白四圣谛的众生,那些知道、明白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灭苦之道圣谛,这四种圣谛的众生(众生解释,见第三百八十八章),他们不会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出生的欢乐、喜悦、快乐。


他们不会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衰老的欢乐、喜悦、快乐。


他们不会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死亡的欢乐、喜悦、快乐。


他们不会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欢乐、喜悦、快乐。


这些众生,他们不会持续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出生的欢乐、喜悦、快乐,那么这就不会导致出生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


这些众生,他们不会持续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衰老的欢乐、喜悦、快乐,那么这就不会导致衰老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


这些众生,他们不会持续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死亡的欢乐、喜悦、快乐,那么这就不会导致死亡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


这些众生,他们不会持续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欢乐、喜悦、快乐,那么这就不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循环往复的出现、显现、产生、发生。


这些众生,他们不会重复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出生的欢乐、喜悦、快乐,他们就不会堕入循环往复出生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不会被出生的大火烦恼焚烧受尽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折磨、拷打、煎熬,他们熄灭、平息、灭尽了贪欲、渴爱,或者他们没有生起贪欲、渴爱,就不会给他们带来烦恼和痛苦。


这些众生,他们不会重复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衰老的欢乐、喜悦、快乐,他们就不会堕入循环往复衰老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不会被衰老的大火烦恼焚烧受尽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折磨、拷打、煎熬,他们熄灭、平息、灭尽了贪欲、渴爱,或者他们没有生起贪欲、渴爱,就不会给他们带来烦恼和痛苦。


这些众生,他们不会重复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死亡的欢乐、喜悦、快乐,他们就不会堕入循环往复死亡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不会被死亡的大火烦恼焚烧受尽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折磨、拷打、煎熬,他们熄灭、平息、灭尽了贪欲、渴爱,或者他们没有生起贪欲、渴爱,就不会给他们带来烦恼和痛苦。


这些众生,他们不会重复的去寻求、追求那些会导致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欢乐、喜悦、快乐,他们就不会堕入循环往复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他们就不会被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大火烦恼焚烧受尽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折磨、拷打、煎熬,他们熄灭、平息、灭尽了贪欲、渴爱,或者他们没有生起贪欲、渴爱,就不会给他们带来烦恼和痛苦。


如来就说:「这些没有堕入循环往复行为陷阱之中的修行者,这些没有堕入循环往复事物消减陷阱之中的修行者,这些没有堕入循环往复事物灭没、消散陷阱之中的修行者,这些没有堕入循环往复情绪陷阱之中的修行者,这些没有被出生大火烦恼焚烧的修行者,这些没有被衰老大火烦恼焚烧的修行者,这些没有被死亡大火烦恼焚烧的修行者,这些没有被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大火烦恼焚烧的修行者,他们能够最终从出生、衰老、死亡、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中解脱出来,他们不会被出生、衰老、死亡、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的监牢永远关押,他们最终会被释放出来。」,如来说:「这些修行者能够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他们不会被永远的关押在烦恼和痛苦的牢狱之中,他们最终会被释放出来。」


比丘们,是哪四种圣谛呢?即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灭苦之道圣谛,这四种圣谛(四圣谛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


「出生在世间的众生是很痛苦的」这是「苦圣谛」的法义(众生解释,见第三百八十八章);


「痛苦的根源是贪爱」这是「苦集圣谛」的法义;


「只有先灭除了贪爱才能灭除痛苦」这是「苦灭圣谛」的法义;


「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这是「灭苦之道圣谛」的法义。


比丘们,你们要彻底弄明白四圣谛的法义,你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去忆念、回想四圣谛,你们要按着道谛中灭尽苦的方法去修行(道谛中灭尽苦的方法解释,即是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56.43/(3) Mahāpariḷāhasuttaṃ

   1113. “Atthi, bhikkhave, mahāpariḷāho nāma nirayo. Tattha yaṃ kiñci cakkhunā rūpaṃ passati, aniṭṭharūpaññeva passati no iṭṭharūpaṃ; akantarūpaññeva passati no kantarūpaṃ; amanāparūpaññeva passati no manāparūpaṃ. Yaṃ kiñci sotena saddaṃ suṇāti …pe… yaṃ kiñci kāyena phoṭṭhabbaṃ phusati …pe… yaṃ kiñci manasā dhammaṃ vijānāti, aniṭṭharūpaññeva vijānāti no iṭṭharūpaṃ; akantarūpaññeva vijānāti no kantarūpaṃ; amanāparūpaññeva vijānāti no manāparūpan”ti.

   Evaṃ vutte aññataro bhikkhu bhagavantaṃ etadavoca– “mahā vata so, bhante, pariḷāho, sumahā vata so, bhante, pariḷāho! Atthi nu kho, bhante, etamhā pariḷāhā añño pariḷāho mahantataro ceva bhayānakataro cā”ti? “Atthi kho, bhikkhu, etamhā pariḷāhā añño pariḷāho mahantataro ca bhayānakataro cā”ti.

   “Katamo pana, bhante, etamhā pariḷāhā añño pariḷāho mahantataro ca bhayānakataro cā”ti? “Ye hi keci, bhikkhave, samaṇā vā brāhmaṇā vā ‘idaṃ dukkhan’ti yathābhūtaṃ nappajānanti …pe… ‘ayaṃ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ti yathābhūtaṃ nappajānanti, te jātisaṃvattanikesu saṅkhāresu abhiramanti …pe… abhiratā …pe… abhisaṅkharonti …pe… abhisaṅkharitvā jātipariḷāhenapi pariḍayhanti, jarāpariḷāhenapi pariḍayhanti, maraṇapariḷāhenapi pariḍayhanti,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āyāsapariḷāhenapi pariḍayhanti Te na parimuccanti jātiyā jarāya maraṇena sokehi paridevehi dukkhehi domanassehi upāyāsehi. ‘Na parimuccanti dukkhasmā’ti vadāmi”.

   “Ye ca kho keci, bhikkhave, samaṇā vā brāhmaṇā vā ‘idaṃ dukkhan’ti yathābhūtaṃ pajānanti …pe… ‘ayaṃ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ti yathābhūtaṃ pajānanti. Te jātisaṃvattanikesu saṅkhāresu nābhiramanti …pe… anabhiratā …pe… nābhisaṅkharonti …pe… anabhisaṅkharitvā jātipariḷāhenapi na pariḍayhanti, jarāpariḷāhenapi na pariḍayhanti, maraṇapariḷāhenapi na pariḍayhanti,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āyāsapariḷāhenapi na pariḍayhanti. Te parimuccanti jātiyā jarāya maraṇena sokehi paridevehi dukkhehi domanassehi upāyāsehi. ‘Parimuccanti dukkhasmā’ti vadāmi”.

   “Tasmātiha, bhikkhave, ‘idaṃ dukkhan’ti yogo karaṇīyo …pe… ‘ayaṃ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ti yogo karaṇīyo”ti. Tatiyaṃ.


“第九百七十三章 大热恼地狱在什么地方?” 的相关文章

第六章 富有后能够管束好自己的人很少

相应部3相应6经/少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内心生起这样的念想:在世间获得大量财富、富甲天下的人,他们在获得巨额财富后,不沉迷享受,不放任自己胡作非为,不贪求对欲望的满足,不侵害别...

第二十六章 杀死什么能让自己不生烦恼?

7.婆罗门相应1.阿罗汉品相应部7相应1经/大那若尼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那个时候,有一位叫婆罗堕若的婆罗门,他的妻子大那若尼对佛法僧三宝有坚固的信心。有一次大那若尼给婆罗堕若婆罗门送饭,不小心跌倒了,她虔诚恭敬的诵念三次:“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

第三十八章 世间的圣者也不能免除病痛

相应部7相应13经/提婆西多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患上了重感冒,那时尊者优波哇那侍奉在佛陀的左右,佛陀对尊者优波哇那说:“优波哇那,请你为如来找些热水来。”尊者优波哇那回答:“世尊,好的,我现在就去为您找热水。”于是,尊者优波哇那穿上法衣,拿着饭钵,挨家挨户,不分贫富贵贱的化缘...

第四十章 应该对谁恭敬有礼?

相应部7相应15经/慢刚愎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有个叫骄慢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他不尊敬父母,不尊敬老师,不尊敬兄长。那时,佛陀正在为大众说法,那个骄慢婆罗门心里就想:「出家人乔达摩(佛陀)正在为大众说法,我也去凑凑热闹吧,看看他长什么样子。如果出家人乔达摩对我说话,我就对他说话,如...

第七十五章 痛苦熄灭的修行方法

6.苦品相应部12相应51经/审虑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为了除灭一切的痛苦而修行的人,应该如何去思量,如何去思索呢?”出家弟子们说:“世尊,我们修行的方法是世尊您教导给我们的,所以我们以世尊您所说的法为根本,以世...

第八十五章 发现古城的道路

相应部12相应65经/城市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如来过去还没有证悟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还在修行菩萨道的时候,就经常的想:这个世间是如此的让人痛苦和烦恼,一旦出生在这个世间就会衰老、死亡。死后又会再次的出生,如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