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快乐最终导致痛苦

相应部35相应136经/色的快乐经第一(处相应/处篇/修多罗)

相应部35相应137经/色的快乐经第二(处相应/处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以及凡间的人们(天界解释,见第四百四十一章)从物质事物中获得欢乐、喜悦、快乐,当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物质事物发生变化、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他们的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当他们失去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物质事物的时候,这些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和凡间的人们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


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以及凡间的人们(天界解释,见第四百四十一章)从声音中获得欢乐、喜悦、快乐,当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声音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他们失去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声音的时候,这些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和凡间的人们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


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以及凡间的人们从气味中获得欢乐、喜悦、快乐,当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气味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他们失去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气味的时候,这些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和凡间的人们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


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以及凡间的人们从味道中获得欢乐、喜悦、快乐,当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味道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他们失去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味道的时候,这些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和凡间的人们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


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以及凡间的人们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中获得欢乐、喜悦、快乐,当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他们失去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的时候,这些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和凡间的人们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


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以及凡间的人们从见解、思想、念想中获得欢乐、喜悦、快乐,当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见解、思想、念想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他们失去这些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见解、思想、念想的时候,这些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和凡间的人们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


比丘们,世间的圣者们,他们明白世间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聚集、生起、消退、灭没、滋味、祸患、解脱(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的聚集、生起、消退、灭没就是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的滋味、祸患、解脱解释,见第三百九十三章),他们不会由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欢乐、喜悦、快乐。


当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物质事物发生变化、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圣者们的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当圣者们失去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物质事物的时候,圣者们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圣者们不会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的变化而扰动、影响、污染自己的念想,他们能够让内心保持清净的境界。


当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声音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圣者们失去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声音的时候,圣者们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圣者们不会被声音的变化而扰动、影响、污染自己的念想,他们能够让内心保持清净的境界。


当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气味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圣者们失去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气味的时候,圣者们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圣者们不会被气味的变化而扰动、影响、污染自己的念想,他们能够让内心保持清净的境界。


当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味道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圣者们失去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味道的时候,圣者们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圣者们不会被味道的变化而扰动、影响、污染自己的念想,他们能够让内心保持清净的境界。


当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圣者们失去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的时候,圣者们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圣者们不会被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的变化而扰动、影响、污染自己的念想,他们能够让内心保持清净的境界。


当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见解、思想、念想发生变化、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圣者们失去这些令人欢乐、喜悦、快乐的见解、思想、念想的时候,圣者们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圣者们不会被见解、思想、念想的变化而扰动、影响、污染自己的念想,他们能够让内心保持清净的境界。”


佛陀这时进一步的对出家弟子们说到:“如果喜欢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喜欢世间任何的事物;如果由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欢乐、喜悦、快乐,由世间任何的事物生起欢乐、喜悦、快乐,就被如来称为:「被囚禁、关押、束缚、捆绑,失去自由的人或众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活动的人或众生。」这些世间人或众生,他们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的监狱、索链囚禁、关押、束缚、捆绑了,他们只能在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划定的范围内活动,无法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的监牢中释放出来。


不同阶层天界中的天人以及凡间的人们,他们认为是给自己带来快乐、喜悦、安乐、幸福、开心、快活、愉快、高兴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当这些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他们的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当这些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带来烦恼和痛苦。


圣者们没有对「我」的执着和挂念,因此,他们对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世间一切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都会这样来看待:「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不是我所拥有的;我不是这个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这个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我。」简单的说就是:「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我。」因为圣者们灭尽了对「我」的执着和挂念,所以他们能够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


圣者们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的生起、形成、显现就是烦恼和痛苦的生起、形成、显现;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的消退、灭没、消失就是烦恼和痛苦的消退、灭没、消失。他们也不会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贪欲、渴爱,他们知道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如果贪爱、执着、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当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


这恰好与世间人或众生的观点是相反的。世间人或众生都是积极的去追求那些给自己带来短暂快乐、喜悦、安乐、幸福、开心、快活、愉快、高兴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世间人或众生认为是给他们带来欢乐、喜悦、快乐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圣者们却认为这些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最终带来的是烦恼和痛苦。因为这些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就算带来了欢乐、喜悦、快乐也是短暂的,也是不常久的,失去这些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的时候就将带来烦恼和痛苦。


世间人或众生认为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贪欲、渴爱,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是非常烦恼和痛苦的事情,然而圣者们却认为: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贪欲、渴爱,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就不会随着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的变化而循环往复的产生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能让内心保持清净安宁的境界。不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扰动、影响、污染而生起念想,这样就能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


圣者们的解脱法是很难让世间人或众生明白的,没有智慧的人会沉迷在贪欲、渴爱之中,会循环往复的被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拷打、折磨、煎熬。他们被烦恼和痛苦包裹住了,陷入了黑暗之中,他们看不见一丝的智慧光明。


愿意按圣者们的正法去修行的人或众生,他们撕裂、刺破黑暗烦恼和痛苦的包裹,开启了智慧光明。


愚痴的人或众生,就算将圣者们的正法告诉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也不会按着圣者们的正法去修行,就如同盲人看不见摆在他眼前正在发光的灯火一样。


被贪欲、渴爱征服奴役的人或众生,他们就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念想的流动,这些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流动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贪欲、渴爱推动着生死轮回不止。


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就是魔王设下的监狱,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就是魔王的刑具,一旦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贪欲、渴爱,一旦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就被魔王关押进监狱了。魔王会用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刑具拷打、折磨这些被他关进监狱的人或众生。为什么这些世间人或众生会被魔王征服、控制、奴役、拷打、折磨呢?就是因为这些世间人或众生,他们不明白圣者们所说的正法,他们不按圣者们的正法去修行,所以魔王才能征服、控制、抓住他们,才能将他们关进监狱,才能奴役、拷打、折磨他们。


除了圣者们之外,还有谁明白开启解脱智慧的修行方法呢?


当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着圣者们修行的足迹、修行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去实践修行的时候,就能逐渐除灭他们的烦恼和痛苦,当他们一切的贪欲、渴爱灭尽的时候,当他们一切的烦恼和痛苦灭尽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再被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束缚捆绑了,他们就不会再被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拷打、折磨了,他们就从世间永远的解脱出来,就从生死中永远的解脱出来,他们就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的涅槃境界之中了。”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35.136/(3) Paṭhamarūpārāmasuttaṃ

   136. “Rūpārām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rūparatā rūpasammuditā. Rūpavipariṇāmavirāganirodhā dukkh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viharanti. Saddārām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saddaratā saddasammuditā. Saddavipariṇāmavirāganirodhā dukkh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viharanti. Gandhārāmā… rasārāmā… phoṭṭhabbārāmā… dhammārām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dhammaratā dhammasammuditā. Dhammavipariṇāmavirāganirodhā dukkh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viharanti. Tathāgato ca kho, bhikkhave,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rūpānaṃ samudayañca atthaṅgamañca assādañca ādīnavaṃ ca nissaraṇañca yathābhūtaṃ viditvā na rūpārāmo na rūparato na rūpasammudito. Rūpavipariṇāmavirāganirodhā sukho, bhikkhave, tathāgato viharati. Saddānaṃ… gandhānaṃ… rasānaṃ… phoṭṭhabbānaṃ… dhammānaṃ samudayañca atthaṅgamañca assādañca ādīnavañca nissaraṇañca yathābhūtaṃ viditvā na dhammārāmo, na dhammarato, na dhammasammudito. Dhammavipariṇāmavirāganirodhā sukho, bhikkhave, tathāgato viharati”. Idamavoca bhagavā. Idaṃ vatvāna sugato athāparaṃ etadavoca satthā–

   “Rūpā saddā rasā gandhā, phassā dhammā ca kevalā;

   Iṭṭhā kantā manāpā ca, yāvatatthīti vuccati.

   “Sadevakassa lokassa, ete vo sukhasammatā;

   Yattha cete nirujjhanti, taṃ tesaṃ dukkhasammataṃ.

   “Sukhaṃ diṭṭhamariyebhi, sakkāyassa nirodhanaṃ;

   Paccanīkamidaṃ hoti, sabbalokena passataṃ.

   “Yaṃ pare sukhato āhu, tadariyā āhu dukkhato;

   Yaṃ pare dukkhato āhu, tadariyā sukhato vidū.

   “Passa dhammaṃ durājānaṃ, sammūḷhettha aviddasu;

   Nivutānaṃ tamo hoti, andhakāro apassataṃ.

   “Satañca vivaṭaṃ hoti, āloko passatāmi;

   Santike na vijānanti, maggā dhammassa akovidā.

   “Bhavarāgaparetebhi bhavarāgānusārībhi.

   Māradheyyānupannehi, nāyaṃ dhammo susambudho.

   “Ko nu aññatra mariyebhi, padaṃ sambuddhumarahati;

   Yaṃ padaṃ sammadaññāya, parinibbanti anāsavā”ti. Tatiyaṃ.


SN.35.137/(4) Dutiyarūpārāmasuttaṃ

   137. “Rūpārām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rūparatā rūpasammuditā. Rūpavipariṇāmavirāganirodhā dukkh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viharanti. Saddārāmā… gandhārāmā… rasārāmā phoṭṭhabbārāmā… dhammārām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dhammaratā dhammasammuditā. Dhammavipariṇāmavirāganirodhā dukkhā, bhikkhave, devamanussā viharanti. Tathāgato ca, bhikkhave,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rūpānaṃ samudayañca atthaṅgamañca assādañca ādīnavañca nissaraṇañca yathābhūtaṃ viditvā na rūpārāmo na rūparato na rūpasammudito. Rūpavipariṇāmavirāganirodhā sukho, bhikkhave, tathāgato viharati. Saddānaṃ… gandhānaṃ… rasānaṃ… phoṭṭhabbānaṃ… dhammānaṃ samudayañca atthaṅgamañca assādañca ādīnavañca nissaraṇañca yathābhūtaṃ viditvā na dhammārāmo na dhammarato na dhammasammudito. Dhammavipariṇāmavirāganirodhā sukho, bhikkhave, tathāgato viharatī”ti. Catutthaṃ.


“第四百四十二章 快乐最终导致痛苦” 的相关文章

第六章 富有后能够管束好自己的人很少

相应部3相应6经/少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内心生起这样的念想:在世间获得大量财富、富甲天下的人,他们在获得巨额财富后,不沉迷享受,不放任自己胡作非为,不贪求对欲望的满足,不侵害别...

第十章 什么才是世间最大的捆绑和束缚?

相应部3相应10经/繫缚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有一大群罪犯被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下令抓捕,这些罪犯一些人的身体被绳子捆绑,一些人的脚上被套上脚链,一些人全身都被套上锁链,他们垂头丧气的被官差押赴监狱关押。那个时候,有很多出家人在中午前穿好法衣,拿着饭钵到舍卫城中化缘饭食,他们看见了被...

第十四章 怎么样做才能睡个好觉?

相应部3相应14经/战斗经第一(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摩揭陀国的阿闍世王突然率领军队偷袭了迦尸国,并且在占领迦尸国后,又继续入侵骄萨罗国。骄萨罗国的军队被攻击后,波斯匿王仓促的率领军队,准备抵御阿闍世王军队的入侵。由于事发突然,波斯匿王毫无准备,他率领的军队又没有战心,很快阿闍世王的军...

第二十一章 世间有四种人

3.第三品相应部3相应21经/人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佛陀对波斯匿王说:“大王,世间有四种人,是那四种人呢?就是从黑暗走到黑暗的人,从黑暗走到光明的人,从光明走到黑暗的人,从光明走到光明的人。”大王,什么是从黑暗走到黑暗的...

第二十三章 生起哪三种念想会烦恼痛苦?

相应部3相应23经/世间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当内心生起什么念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烦恼痛苦、无法安宁?”佛陀说:“大王,当内心生起贪欲念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烦恼痛苦、无法安宁;当内心生起愤怒念想的时...

第五十一章 世间有四种食物

2.食品相应部12相应11经/食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有四种食物让世间的人或众生生存下去,是哪四种食物呢?第一种是或粗、或细能够填饱肚子的物质食物。第二种是感知外界事物事情存在与否的认识、判断、分别能力,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