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再执着和挂念

相应部35相应105经/执取经(处相应/处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当由什么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由什么生起执着和挂念的时候,就会让自己产生快乐与痛苦呢?”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我们以您所说的正法为修行的根本,您是带领我们解脱的引路人、导师,您是我们的皈依,世尊,如果您能为我们解答刚才那个问题的话,那就很好了,我们听闻您的教导后,就会时刻忆念您所说的正法,并按您的正法去修行的,恭请世尊您为我们说法。”


佛陀说:“比丘们,当对眼睛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对眼睛执着和挂念的时候;当对眼睛看见的物质事物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对眼睛看见的物质事物执着和挂念的时候,就会让自己产生快乐与痛苦。


比丘们,你们是怎么想的?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是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是能够永远拥有的,还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眼睛会生病、衰老、丧失功能,物质事物会衰败、灭亡、消失。”


佛陀说:“比丘们!既然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那么是最终带来痛苦的,还是最终带来快乐的呢?”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最终带来的是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算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带来了快乐,那都是短暂的。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的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当失去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的时候,当眼睛生病、衰老、丧失功能的时候,当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就会带来痛苦,之前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当失去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的时候,当眼睛生病、衰老、丧失功能的时候,当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就会带来多少痛苦,所以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带来的最终都是痛苦。”


佛陀说:“比丘们!任何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如果不对它们生起念想,不执着和挂念它们,不贪爱它们,还会让自己产生快乐与痛苦吗?”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不对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生起念想,不执着和挂念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不贪爱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就不会让自己产生快乐与痛苦。”


佛陀说:“比丘们,同样的道理,当对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对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执着和挂念的时候;当对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对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执着和挂念的时候,就会让自己产生快乐与痛苦。


比丘们,你们是怎么想的?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是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是能够永远拥有的,还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是会生病、衰老、丧失功能的,物质身体是会生病、衰老、死亡的,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是会消退、灭尽、消失的。”


佛陀说:“比丘们!既然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那么是最终带来痛苦的,还是最终带来快乐的呢?”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最终带来的是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算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带来了快乐,那都是短暂的。


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的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当失去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的时候,当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生病、衰老、丧失功能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消退、灭尽、消失的时候,就会带来痛苦,之前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当失去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的时候,当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生病、衰老、丧失功能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思想、见解、念想消退、灭尽、消失的时候,就会带来多少痛苦,所以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带来的最终都是痛苦。”


佛陀说:“比丘们!任何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如果不对它们生起念想,不执着和挂念它们,不贪爱它们,还会让自己产生快乐与痛苦吗?”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不对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生起念想,不执着和挂念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不贪爱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就不会让自己产生快乐与痛苦。”


佛陀说:“比丘们!当你们有了这个正确的见解,那就是已经受到了如来的教导。已经受到如来教导的圣弟子们,他们不会执着和挂念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


当他们不执着和挂念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的时候,就不会被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束缚捆绑,就不会因为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胡思乱想、胡作非为,就不会让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污染自己内心清净的境界。


当他们彻底从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中解脱出来的时候,当他们除灭一切贪欲、渴爱的时候,当他们彻底的灭尽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时候,他们就开启了解脱的智慧,他们就证悟了解脱的果位,他们自己就明白了:「从这一世开始已经不会再出生在世间了。行为、言语、念想的修行已经圆满,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好,不会再有喜怒哀乐等等烦恼和痛苦的轮回状态了,不会再出生在世间了,已经彻底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35.105/(2). Upādāyasuttaṃ

   105. “Kismiṃ nu kho, bhikkhave, sati kiṃ upādāya uppajjati ajjhattaṃ sukhaṃ dukkhan”ti?

   “Bhagavaṃmūlakā no, bhante, dhammā …pe….

   “Cakkhusmiṃ kho, bhikkhave, sati cakkhuṃ upādāya uppajjati ajjhattaṃ sukhaṃ dukkhaṃ …pe… manasmiṃ sati manaṃ upādāya uppajjati ajjhattaṃ sukhaṃ dukkhaṃ. Taṃ kiṃ maññatha, bhikkhave, cakkhu niccaṃ vā aniccaṃ vā”ti?

   “Aniccaṃ, bhante”.

   “Yaṃ panāniccaṃ dukkhaṃ vā taṃ sukhaṃ vā”ti?

   “Dukkhaṃ, bhante”.

   “Yaṃ panāniccaṃ dukkhaṃ vipariṇāmadhammaṃ, api nu taṃ anupādāya uppajjeyya ajjhattaṃ sukhaṃ dukkhan”ti?

   “No hetaṃ bhante …”pe….

   “Jivhā niccā vā aniccā vā”ti?

   “Aniccā, bhante”.

   “Yaṃ panāniccaṃ dukkhaṃ vā taṃ sukhaṃ vā”ti?

   “Dukkhaṃ, bhante”.

   “Yaṃ panāniccaṃ dukkhaṃ vipariṇāmadhammaṃ, api nu taṃ anupādāya uppajjeyya ajjhattaṃ sukhaṃ dukkhan”ti?

   “No hetaṃ, bhante …”pe….

   “Mano nicco vā anicco vā”ti?

   “Anicco, bhante”.

   “Yaṃ panāniccaṃ dukkhaṃ vā taṃ sukhaṃ vā”ti?

   “Dukkhaṃ, bhante”.

   “Yaṃ panāniccaṃ dukkhaṃ vipariṇāmadhammaṃ, api nu taṃ anupādāya uppajjeyya ajjhattaṃ sukhaṃ dukkhan”ti?

   “No hetaṃ, bhante”.

   “Evaṃ passaṃ, bhikkhave, sutavā ariyasāvako cakkhusmimpi nibbindati …pe… manasmimpi nibbindati. Nibbindaṃ virajjati; virāgā vimuccati; vimuttasmiṃ vimuttamiti ñāṇaṃ hoti. ‘Khīṇā jāti, vusitaṃ brahmacariyaṃ, kataṃ karaṇīyaṃ, nāparaṃ itthattāyā’ti pajānātī”ti. Dutiyaṃ.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再执着和挂念” 的相关文章

第三章 世间有谁可以不衰老和死亡?

相应部3相应3经/老死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已经出生在世间的人或者有生命的众生,有哪一个是可以永远不衰老、永远不死的呢?有那种出生在世间可以免除衰老和死亡的人或者众生吗?”佛陀说:“大王,只要出生在世间,任何的人...

第四章 谁才是让别人喜欢和拥护的人?

相应部3相应4经/可爱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好,他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心里面生起了这样的念想:「什么样的人是让大家喜欢和拥护的人?什么样的人是让大家不喜欢、厌恶的人?」世尊,我自己是这样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第十二章 什么欲望是世间排名第一的欲望?

相应部3相应12经/五位国王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以波斯匿王为首的五位国王正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欲望是最让人贪爱不舍、恋恋不忘,排名第一的欲望呢?」五位国王有各自的说法,其中有位国王说:「眼睛看见的事物,比如看见黄金珠宝,看见国色天香的女子,看见等等的事物就是最让人陶醉,最让人贪...

第十三章 要知道控制自己的食量

相应部3相应13经/一桶煮好的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每天都要吃很多饭菜,他长的肥硕无比,稍微做点运动就会汗如雨下,有一天,波斯匿王吃完饭后,就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那时,佛陀看见肥头胖耳的波斯匿王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用毛巾不住的擦着头上和身上的...

第十五章 抢劫别人就是抢劫自己

相应部3相应15经/战斗经第二(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摩揭陀国的阿闍世王率领军队突袭占领了迦尸国,并且率领军队入侵骄萨罗国,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仓促应战,由于准备不足,波斯匿王的军队出师不利,被阿闍世王的军队击败。波斯匿王退守骄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波斯匿王在舍卫城中与大臣们紧急的召开军事...

第二十一章 世间有四种人

3.第三品相应部3相应21经/人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佛陀对波斯匿王说:“大王,世间有四种人,是那四种人呢?就是从黑暗走到黑暗的人,从黑暗走到光明的人,从光明走到黑暗的人,从光明走到光明的人。”大王,什么是从黑暗走到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