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七十七种解脱的智慧
相应部12相应34经/智之事经第二(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如来现在来为你们讲说七十七种解脱的智慧,你们要认真的听,你们要仔细的思考,如来要开始说法了。”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我们会认真的听您说法的,我们会仔细的思考的,恭请世尊您为我们说法。”
佛陀说:“弟子们,什么是七十七种解脱的智慧呢?那就是:明白以「生」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老死」的智慧。明白当「生」灭尽、不存在了,则「老死」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生」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老死」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生」灭尽、不存在了,「老死」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生」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老死」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生」灭尽、不存在了,「老死」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有」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生」的智慧。明白当「有」灭尽、不存在了,则「生」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有」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生」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有」灭尽、不存在了,「生」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有」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生」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有」灭尽、不存在了,「生」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取」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有」的智慧。明白当「取」灭尽、不存在了,则「有」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取」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有」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取」灭尽、不存在了,「有」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取」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有」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取」灭尽、不存在了,「有」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爱」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取」的智慧。明白当「爱」灭尽、不存在了,则「取」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爱」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取」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爱」灭尽、不存在了,「取」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爱」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取」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爱」灭尽、不存在了,「取」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受」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爱」的智慧。明白当「受」灭尽、不存在了,则「爱」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受」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爱」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受」灭尽、不存在了,「爱」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受」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爱」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受」灭尽、不存在了,「爱」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触」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受」的智慧。明白当「触」灭尽、不存在了,则「受」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触」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受」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触」灭尽、不存在了,「受」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触」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受」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触」灭尽、不存在了,「受」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六处」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触」的智慧。明白当「六处」灭尽、不存在了,则「触」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六处」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触」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六处」灭尽、不存在了,「触」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六处」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触」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六处」灭尽、不存在了,「触」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名色」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六处」的智慧。明白当「名色」灭尽、不存在了,则「六处」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名色」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六处」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名色」灭尽、不存在了,「六处」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名色」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六处」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名色」灭尽、不存在了,「六处」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识」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名色」的智慧。明白当「识」灭尽、不存在了,则「名色」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识」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名色」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识」灭尽、不存在了,「名色」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识」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名色」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识」灭尽、不存在了,「名色」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行」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识」的智慧。明白当「行」灭尽、不存在了,则「识」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行」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识」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行」灭尽、不存在了,「识」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行」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识」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行」灭尽、不存在了,「识」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明白以「无明」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行」的智慧。明白当「无明」灭尽、不存在了,则「行」也就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以「无明」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行」的智慧,明白过去世也是当「无明」灭尽、不存在了,「行」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以「无明」为前提条件才会产生出「行」的智慧,明白未来世也是当「无明」灭尽、不存在了,「行」才会灭尽、不存在的智慧。明白证悟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智慧也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败坏、毁灭、消失之法,连理解、明白、证悟缘起法的智慧都不会去执着和挂念,不执着和挂念缘起法的智慧。
弟子们这就是七十七种解脱的智慧。”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12.34/(4). Dutiyañāṇavatthusuttaṃ
34. Sāvatthiyaṃ viharati …pe… “sattasattari vo, bhikkhave, ñāṇavatthūni desessāmi. Taṃ suṇātha, sādhukaṃ manasi karotha; bhāsissāmī”ti. “Evaṃ, bhante”ti kho te bhikkhū bhagavato paccassosuṃ. Bhagavā etadavoca–
“Katamāni bhikkhave, sattasattari ñāṇavatthūni? Jātipaccayā jarāmaraṇanti ñāṇaṃ asati jātiyā natthi jarāmaraṇanti ñāṇaṃ; atītampi addhānaṃ jātipaccayā jarāmaraṇanti ñāṇaṃ, asati jātiyā natthi jarāmaraṇanti ñāṇaṃ; anāgatampi addhānaṃ jātipaccayā jarāmaraṇanti ñāṇaṃ, asati jātiyā natthi jarāmaraṇanti ñāṇaṃ; yampissa taṃ dhammaṭṭhitiñāṇaṃ tampi khayadhammaṃ vayadhammaṃ virāgadhammaṃ nirodhadhammanti ñāṇaṃ.
“Bhavapaccayā jātīti ñāṇaṃ …pe… upādānapaccayā bhavoti ñāṇaṃ… taṇhāpaccayā upādānanti ñāṇaṃ… vedanāpaccayā taṇhāti ñāṇaṃ… phassapaccayā vedanāti ñāṇaṃ… saḷāyatanapaccayā phassoti ñāṇaṃ… nāmarūpapaccayā saḷāyatananti ñāṇaṃ… viññāṇapaccayā nāmarūpanti ñāṇaṃ… saṅkhārapaccayā viññāṇanti ñāṇaṃ; avijjāpaccayā saṅkhārāti ñāṇaṃ, asati avijjāya natthi saṅkhārāti ñāṇaṃ; atītampi addhānaṃ avijjāpaccayā saṅkhārāti ñāṇaṃ, asati avijjāya natthi saṅkhārāti ñāṇaṃ; anāgatampi addhānaṃ avijjāpaccayā saṅkhārāti ñāṇaṃ, asati avijjāya natthi saṅkhārāti ñāṇaṃ; yampissa taṃ dhammaṭṭhitiñāṇaṃ tampi khayadhammaṃ vayadhammaṃ virāgadhammaṃ nirodhadhammanti ñāṇaṃ. Imāni vuccanti, bhikkhave, sattasattari ñāṇavatthūnī”ti. Catuttha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