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白话直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这时,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请为我们讲解三藐三佛陀(正等正觉)的含义。我和其他大菩萨们,都想善于理解如来的本性,以及自觉觉他的道理。"
佛告诉大慧:"你可以随意提问,我会根据你的问题一一作答。"
大慧对佛说:"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是被造作的还是非造作的?是事还是因?是相还是所相?是说还是所说?是觉还是所觉?这些概念是有差别还是没有差别?"
佛告诉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对于这些概念既不是事也不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有过失。大慧,如果说如来是事,那么就是被造作的或是无常的。如果是无常的,那么一切事物都应该是如来了,这是我和诸佛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说不是被造作的,那就没有任何成就,方便就成了空谈,就像兔子的角或者石女的儿子一样,是不存在的。大慧,如果既不是事也不是因,那就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如果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就超出了四句(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句是世间的言说方式。如果超出四句,就不会落入四句之中。不落入四句中,就是智者所把握的。一切如来的语句意义也是如此。智者应当知道,就像我所说的一切法无我,应当理解这个意思。无我性就是无我,一切法都有自己的本性,没有他性,就像牛马一样。"
"大慧,比如说非牛马性就是马牛性,实际上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它并非没有自己的特征。同样,大慧,一切诸法并非没有自相,是有自相的,只是愚昧的凡夫因为妄想而不能了知。因此,应当知道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如来与五蕴,既不相同也不相异。如果与五蕴相同,就应该是无常的。如果相异,那么方便就成了空谈。如果两者都存在,就应该有差异。就像牛的两只角相似所以不异,长短有差别所以有异。一切法也是如此。"
"大慧,如来对于五蕴、十八界、十二入,既不相同也不相异。同样,如来的解脱,既不相同也不相异。如来用解脱这个名词来说明。如果如来与解脱不同,就应该有色相,有色相就应该是无常的。如果不异,那么修行者就应该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没有分别。但是修行者看到了分别,所以既不相同也不相异。同样,智慧和所知的对象,既不相同也不相异。"
"大慧,智慧和所知的对象既不相同也不相异,就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既不是造作也不是被造作,既不是有为也不是无为,既不是觉也不是所觉,既不是相也不是所相,既不是五蕴也不异于五蕴,既不是说也不是所说,既不是一也不是异,既不是同时存在也不是不同时存在。因为既不是一也不是异,既不是同时存在也不是不同时存在,所以远离一切量(见闻觉知这四种认识方式叫做量)。远离一切量就没有言说,没有言说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灭,没有灭就是寂灭,寂灭就是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就没有事也没有因,没有事没有因就没有攀缘,没有攀缘就超越了一切虚妄,超越一切虚妄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三藐三佛陀。大慧,这就叫做三藐三佛陀。佛陀就是远离一切根量的。"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意思,而说了一首偈颂:
"完全远离了各种感官的认识,
没有事也没有因,
已经远离了觉和所觉,
也远离了相和所相。
五蕴缘起等正觉,
一和异都无法看见。
如果没有看见的人,
怎么能够进行分别?
既非造作非不造作,
既非事物也非原因,
不是五蕴不在五蕴中,
也不是有其他杂糅。
也不是有各种本性,
如同那些妄想所见。
应当知道也并非无,
这法就是如此这般。
因为有才会有无,
因为无才会有有。
如果无就不应接受,
如果有就不应想象。
或者在我与非我间,
言说度量而徘徊不定。
沉溺于两个极端中,
自己毁坏也毁坏世间。
解脫一切过失后,
正确观察我通达,
这就叫做正确观察,
不毁谤伟大的导师。"
这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您所说的经典中包含不生不灭的道理。您又说不生不灭是如来的别名。世尊是因为无性才说不生不灭,还是说这就是如来的别名?"
佛告诉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是因为有无的现象不显现。"
大慧对佛说:"世尊,如果一切法不生,那么所包含的法就无法获得,因为一切法不生。如果名字中有法,请为我解说。"
佛告诉大慧:"很好,很好。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分别解说。"
大慧说:"是的,我听从您的教导。"
佛告诉大慧:"我说如来并非无性,也不是不生不灭。包含一切法也不是等待因缘才不生不灭,也不是无意义的。大慧,我说意生法身是如来的名号。那个不生的境界,是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和七住菩萨所不能达到的。大慧,那个不生就是如来的别名。大慧,就像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等这些东西,每一个都有很多名字,但并不是因为有多个名字就有多种本性,也不是没有自性。同样,大慧,我在这个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是能忍)有三阿僧祇百千个名号。愚昧的人都听说过我的名字,但不理解我这些如来的别名。"
"大慧,有的众生知道我是如来,有的知道我是一切智者,有的知道我是佛,有的知道我是救世者,有的知道我是自觉者,有的知道我是导师,有的知道我是广导者,有的知道我是一切导者,有的知道我是仙人,有的知道我是梵,有的知道我是毘纽,有的知道我是自在,有的知道我是胜者,有的知道我是迦毘罗,有的知道我是真实边,有的知道我是月,有的知道我是日,有的知道我是生者,有的知道我是无生者,有的知道我是无灭者,有的知道我是空,有的知道我是如如,有的知道我是谛,有的知道我是实际,有的知道我是法性,有的知道我是涅槃,有的知道我是常,有的知道我是平等,有的知道我是不二,有的知道我是无相,有的知道我是解脱,有的知道我是道,有的知道我是意生。大慧,像这样的三阿僧祇百千个名号,不增不减。这个世界和其他世界都知道我,就像水中的月亮,既不出也不入。那些愚昧的人不能了解我,因为他们陷入两个极端。然而他们都恭敬供养我,却不能很好地理解词句的意义,不能分别名字,不能自己领悟,而执著于各种言说和文字。他们对不生不灭产生无性的想法,不知道如来名号的差别,就像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那样。他们不能自己领悟,不能理解最终的道理,对一切法都按照所说的去执著。"
"大慧,那些愚昧的人这样说:意义和言说的意义没有区别。为什么呢?因为意义没有实体,在言说之外没有其他意义,只有言说而已。大慧,那些智慧被烧毁的人不知道言说的本性,不知道言说生灭而意义不生不灭。大慧,一切言说都落入文字中,而意义则不落入。因为离开了有性无性,没有受生也没有实体。大慧,如来不说落入文字的法,因为文字的有无是无法得到的。除了不落入文字。大慧,如果有人说如来说落入文字的法,这就是妄语。因为法离开文字。所以大慧,我们诸佛和诸菩萨,不说一个字也不回答一个字。为什么呢?因为法离开文字。不是不利益众生而说。言说是因为众生的妄想。"
"大慧,如果不说一切法,教法就会毁坏。教法毁坏,就没有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如果没有,谁来说法,为谁说法?所以大慧,大菩萨不要执著言说,要随顺方便广说经法。因为众生的希望和烦恼不一样。我和诸佛为那些有各种不同理解的众生而说诸法,让他们远离心意识,不是为了得到自觉圣智的境界。大慧,对于一切法无所有,觉悟到自心现量,远离两种妄想,诸大菩萨应该依靠意义而不依靠文字。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依靠文字,就会自己毁坏第一义,也不能觉悟他人,陷入恶见相续,而为众生说法。不能善于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也不知道章句。如果善于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那么他就能以正确的无相之乐来自娱自乐,平等地建立大乘教法,利益众生。"
"大慧,接受大乘教法的人,就是接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接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的人,就是接受一切众生。接受一切众生的人,就是接受正法。接受正法的人,佛种就不会断绝。佛种不断绝的人,就能了知获得殊胜的入处。知道获得殊胜入处的大菩萨,常常能化生建立大乘,以十种自在力现出各种色像,通达众生的形态、希望和烦恼等相,如实说法。如实就是不异,如实就是不来不去相,一切虚妄都止息了,这就叫做如实。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该接受随说执著。真实的离开文字。大慧,就像为愚人用手指指物,愚人看着手指不能得到实际的意义。同样,愚人随着言说的指示,接受执著到底不舍弃,最终不能得到离开言说指示的第一实义。"
"大慧,就像婴儿应该吃熟食不应该吃生食。如果吃生食就会发狂,因为不知道次第方便熟的缘故。大慧,同样,不生不灭如果不方便修习就是不善的。所以应当善于修习方便,不要随着言说如同看指尖。所以大慧,对于真实义应当方便修习。真实义是微妙寂静的,是涅槃的因。言说是与妄想结合的,妄想是生死的集起。大慧,实义是从多闻者那里得到的。大慧,多闻者是指善于理解义理的人,不是善于言说的人。善于义理的人不会随从一切外道的经论,自己不随从也不让他人随从,这就叫做德高望重的多闻。所以想求义理的人,应当亲近善于义理的多闻者。与此相反,执著言说的人应当远离。"
这时,大慧菩萨又承佛威神而对佛说:"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外道的因也是不生不灭的。世尊,您也说虚空非数缘灭及涅槃界不生不灭。"世尊,外道说因生诸世间,世尊您也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世间。这因和缘只是名称的差别而已。外在的事物因缘也是如此。这样看来,世尊,您的说法与外道的论述没有什么区别。微尘、胜妙、自在、众生主等,这九种事物都是不生不灭的。世尊,您也说一切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外道也说四大不坏,自性不生不灭,四大是常住的,这四大甚至周流于各种生存状态中也不舍弃自性。世尊您所说的也是如此。因此我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恳请世尊,为我们解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您的说法特别胜过诸外道。如果没有差别的话,那么一切外道都应该是佛了,因为他们也说不生不灭。而世尊说一个世界中多佛同时出世是不可能的。按照刚才所说,一个世界中应该有多佛,因为没有差别。"
佛告诉大慧:"我所说的不生不灭,与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同。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外道有性自性,得到不生不变的相。我不是这样落入有无的范畴。大慧,我是离开有无范畴,离开生灭,既非性也非无性。就像各种幻梦显现,所以非无性。怎么是无性呢?就是说色没有自性相可以接受,因为现与不现的缘故,因为能接受与不能接受的缘故。因此,一切性无性非无性。只要觉悟到自心现量,妄想就不生,就安稳快乐,世间的事情永远止息。愚痴凡夫因妄想而造作,不是诸圣贤。不实在的妄想就像乾闼婆城和幻化人一样。"
"大慧,就像乾闼婆城和幻化人,各种众生商人出入,愚夫妄想认为真有出入,而实际上没有出入的人,只是他们的妄想而已。同样,大慧,愚痴凡夫产生不生不灭的想法,他们实际上既没有有为也没有无为,就像幻人生一样。实际上既没有生也没有灭,性无性,都是无所有的。一切法也是如此,离开了生灭。愚痴凡夫落入不如实的境地,产生生灭的妄想,而诸圣贤则不是这样。不如实的人不是这样。如果性自性的妄想不是这样,那就会执著一切性自性,看不到寂静。看不到寂静的人,永远不会离开妄想。"
"所以大慧,无相见胜过于相见。相是受生的原因所以不胜。大慧,无相就是妄想不生,不起不灭,我说这就是涅槃。大慧,涅槃就是如实义见,离开了先前的妄想心心所法,获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这就是涅槃。"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意思,而说了一首偈颂:
消除那种认为有"生"的理论,建立"不生"的道理。我所讲的这种法理,愚昧的人无法理解。
一切事物都不会产生,没有本质,也没有实体。就像干闼婆城、幻术、梦境一样,看似有实体的东西实际上是无因的。
无生且无自性,为什么要说它是空的呢?因为远离了和合,觉知的本性就不会显现。因此空是不生的,我说它没有自性。
所谓的一一和合,本性虽然显现但并不存在。分析起来没有和合,这与外道的见解不同。
梦幻、垂发、海市蜃楼、干闼婆城,世间的种种事物,都是无因而显现的。
驳斥有因的理论,阐述无生的道理。阐述无生的人,法流永远不会断绝。
热烈讨论无因论,会让外道感到恐惧。他们会问:"为什么?什么原因?那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在哪里和合?"而做出无因的论述。
观察有为法,既非无因也非有因。那些持生灭论的人,他们的见解从此就消除了。
什么是无生呢?是无性吗?还是考虑各种因缘,有一种叫做无生的法?名字不应该没有意义,只是为了分别而说的。
既不是无性无生,也不是考虑各种因缘。不是有性而有名,名字也不是没有意义。
所有的外道、声闻、缘觉,都无法达到第七住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无生相。
远离所有因缘,也远离一切事物。只有微妙的心识住立,能想和所想都已远离。
身体随之转变,我说这就是无生。没有外在的性,也没有内在的性,心也不执着。
断除一切见解,我说这就是无生。像这样无自性、空等概念应该分别理解。
不是因为空才说空,而是因为无生才说空。因缘聚合就有生有灭,离开因缘就没有别的生灭。
舍弃因缘,也就没有其他的性质了。如果说有一或异,那是外道的妄想。
有性无性都不生,既不是有也不是无。除了数量的变化,其他都是不可得的。
只有世俗的数量,环环相扣。离开那些因缘的链条,生的道理就无法获得。
生是无性不起的,远离了外道的过失。只说因缘相连,凡夫无法理解。
如果离开因缘链条,另外有生的本性,那就是无因论,破坏了因缘相连的道理。
就像灯光显现众多影像,因缘链条的显现也是如此。这就是说,离开因缘链条,另外还有各种本性。
无性就没有生,就像虚空的本性。如果离开了因缘链条,智慧就无所分别。
还有其他的无生,是贤圣所得到的法。那种生而无生的(指四相生),就是无生法忍。
如果世间人能观察因缘链条,一切都离开因缘链条,从此就能得到三昧。愚痴、贪爱、各种业等,这些是内在的因缘链条。摩擦木头生火、泥团、轮子、种子等被称为外在的因缘链条。
如果有其他的本性,而从因缘生,那就不符合因缘链条的道理,这样就不成立了。如果生是无自性的,那又是谁的因缘链条呢?因为是轮回相生的,所以应该知道这就是因缘的道理。
如果生有其他的本性,而从因缘生,那就不符合因缘链条的道理,这样就不成立了。坚、湿、暖、动这些法,是凡夫产生的妄想。离开数量就没有其他的法,这就是说无性。
就像医生治疗各种疾病,并没有很多理论。因为病有不同,所以施行各种治疗。我为那些众生破除各种烦恼,了解他们根性的优劣,为他们讲说度脱的法门。
并非烦恼的根本不同而有各种法,只说一乘法,这就是大乘。
这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所有外道都产生无常的妄想。世尊也说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这个道理是怎么回事?是邪说还是正说?有几种无常呢?"
佛告诉大慧:"所有外道有七种无常的说法,这不是我的法。哪七种呢?有人说,做完就舍弃,这叫无常。有人说,形体毁坏,这叫无常。有人说,色本身就是无常。有人说,色在转变的过程中叫做无常。在转变过程中看不到的间隔自行散坏,就像乳酪等的转变过程中看不到的那样。无常毁坏一切事物的性质而转变。有人说,性是无常。有人说,性无性是无常。有人说,一切法不生是无常,遍及一切法。"
"大慧,性无性无常是指四大及所造物的自相毁坏,四大的自性不可得不生。那个不生无常,既非常也非无常。一切法的有无都不生,分析到微尘也看不见,这就是不生的道理,不是生。这就是不生无常的相。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就会落入外道所说的生无常的见解中。"
"大慧,性无常是指自心妄想,不是常也不是无常的性质。为什么呢?因为无常的自性是不会毁坏的。大慧,这就是一切性无性无常的事情。除了无常,没有什么能使一切法性无性。就像棍子、瓦、石头能破坏各种东西,现见各不相同,这就是性无常的事情。不是作为能造作的和所造作的有差别。这是无常,这是事情。作为能造作的和所造作的没有区别,一切性常无因性。"
"大慧,一切性无性是有原因的,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不是因为不相似的事情而产生。如果是产生的,那么一切性就都是无常的了。这是不相似的事情。作为能造作的和所造作的没有区别,而却都看到有差异。如果性是无常的,就会落入作为因的性相中。如果落入了,一切性就不究竟了。一切性作为因的相如果落入了,自身的无常应该是无常的。因为无常是无常的,所以一切性不是无常的,应该是常的。如果无常进入一切性中,就应该落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那过去的色与毁坏同在,未来的不生,色不生的缘故。现在的色与毁坏的相同在。所谓色是四大积聚的差别。四大及所造色的自性不毁坏,离开异同的缘故。"
"一切外道认为一切四大不毁坏。一切三有中的四大及所造色,在所知中有生灭。离开四大造色,一切外道在何处思考无常呢?四大不生,自性相不毁坏的缘故。离开最初造作的无常,不是四大又有别的四大,各个都有不同的自相的缘故。找不到差别。那些没有差别的东西不再造作。两种方法都不作,当知这就是无常。"
"那种形体毁坏的无常,是指四大及所造色不毁坏,到最后也不毁坏。大慧,最后是指分析到微尘。观察毁坏四大及所造色,形体变异的见解,长短不可得,不是四大,四大不毁坏。形体毁坏的现象落入数论学派。色即是无常,是指色本身就是无常,那么形体就是无常而不是四大。如果四大是无常的,就不是世俗的言说了。世俗的言说如果不是实在的,就会落入世间学说中。"
"看到一切事物只有言说,看不到自相的生。转变无常,是指色异性显现而不是四大。就像金子制作成装饰品,转变显现而不是金子的性质毁坏,只是装饰品的形状毁坏。像这样,其他性质的转变等也是如此。像这样种种外道的无常见都是妄想。火烧四大的时候,自相不烧。各个自相相互毁坏,四大所造的色应该断绝。"
"大慧,我的法不是常也不是无常。为什么呢?因为外在的性质不确定。只说三有微妙的心,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四大聚合的差别,四大及所造色的缘故。妄想有能取所取两种事。知道两种妄想,离开外在的有性无性两种见解。觉悟到自心现量的妄想,思想造作而生,不是不造作。离开心的有性无性妄想。"
"世间、出世间、最上的一切法,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不觉悟自心现量,就会落入两边的恶见中而相续。一切外道不觉悟自己的妄想。这些凡夫没有根本,说世间、出世间、最上的法,都是从妄想而生,不是凡夫所能觉悟的。"
这时,世尊想要重申这个意思,就说了偈颂:
远离最初的造作,以及形体的变异,
性与色的无常,是外道愚昧的妄想。
诸法的本性没有毁坏,大大的自性常住,
外道的无常想,陷入种种见解中。
那些外道们,没有生也没有灭,
大大的性自常,何谓无常想?
一切唯心所现,两种心识流转,
能取及所取,没有我和我所。
梵天是树的根本,枝条遍布各处,
如是我所说,只是那心的显现。
这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们讲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入灭尽定的次第相续。如果善于理解灭尽定次第相续的相,我和其他菩萨就永远不会错误地舍弃灭尽定的快乐,不会落入所有声闞、缘觉、外道的愚痴中。"
佛告诉大慧:"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现在为你讲说。"大慧对佛说:"世尊,请为我们讲说。"
佛告诉大慧:"六地的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尽定。第七地的菩萨摩诃萨,念念入定,远离一切性自性相的正受,这不是声闻缘觉所能做到的。声闻缘觉落入有能取所取相的灭尽定,所以第七地不是念念入定。得到一切法无差别相而非分别,得到种种相性。觉悟一切法善不善性相的正受,所以第七地没有善念正受。"
"大慧,第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心意识的妄想相灭。初地到第七地的菩萨摩诃萨,观察三界心意识的量,远离我和我所,自己的妄想修行落入外在种种相中。愚人有能取所取两种自心,趋向无知不觉,被无始以来的恶习所熏染。"
"大慧,第八地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的涅槃,对菩萨来说是三昧觉所维持的。因此三昧之门的快乐不入涅槃。如果不维持,就不能圆满如来地。舍弃一切为众生做的事,佛种就会断绝。诸佛世尊为了显示如来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声闞缘觉的三昧之门,得到快乐所牵引而产生涅槃的想法。"
"大慧,我所分别的,七地善修心意识相,善修我我所能取所取、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于四无碍辩、决定力、三昧门,地的次第相续,入道品法,不让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于七地就会落入外道邪径,所以立地的次第。"
"大慧,实际上没有生灭,除了自心现量。所谓的地次第相续,以及三界种种行,都是愚人所不觉的。愚人所不觉的,就是我和诸佛所说的地次第相续,以及所说的三界种种行。"
再者,大慧啊,声闻、缘觉和第八菩萨地的人都陶醉于灭尽定的快乐中。他们不能善于观察自己内心的真实情况。他们被共同和个别的习气所障碍,陷入了对人我和法我的执着见解中。他们妄想涅槃,但这并非真正的寂灭智慧觉悟。大慧啊,菩萨们虽然也看到灭尽定的快乐,但因为本愿的慈悲心和大悲心的成就,他们能够理解十种无尽句的分别。他们不会妄想涅槃,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涅槃的妄想。他们远离了能取所取的妄想,觉悟到一切法都是自心所现,因此不再生起妄想。他们不会陷入心意识对外在事物本质的执著妄想中,也不会落入非佛法因。他们随顺智慧生起,获得如来的自觉境界。就像一个人在梦中想方设法渡河,还没渡过就醒了。醒来后他思考这是对是错,其实既不对也不错。这只是无始以来所见所闻所觉所识的因缘,以及各种习气在各种形态和处所中显现,落入有无的想法,在心意识的梦境中显现。大慧啊,就是这样,菩萨摩诃萨在第八菩萨地时,看到妄想生起。从初地到第七地,他们看到一切法如幻等方便,超越了能取所取的心的妄想行为,修行佛法的方便,使未得者得到。大慧啊,这就是菩萨的涅槃方便,不执著,远离心意识,获得无生法忍。大慧啊,在第一义谛中是没有次第相续的,说无所有、妄想寂灭的法。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道理,又说了一首偈语:
心的范围是无所有的,这包括住地和佛地。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这样说。
心的范围到第七地,无所有是第八地。
这两地称为住地,佛地称为最殊胜。
自觉智慧和清净,这就是我的境地。
自在最殊胜的处所,清净美妙庄严。
照耀如盛大的火焰,光明遍及一切处。
炽热却不会损坏眼睛,周遍化现三界。
化现在三界中,有时先前就已化现。
在那里演说各种教法,这都是如来的境地。
十地则是初地,初地则是八地。
第九地则是七地,七地也是八地。
第二地是第三地,第四地是第五地。
第三地是第六地,无所有哪有次第呢?
这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是常还是无常?"佛告诉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有过失。说常有造作主宰的过失,外道都说作者无所作为,所以如来不是常。不是常是因为常有过失。如果说如来是无常,就有作为无常的过失。五蕴的相状是无自性的,如果五蕴坏灭就应该断灭,但如来并不断灭。大慧,一切所作都是无常的,就像瓶子、衣服等。一切都有无常的过失。一切智慧和方便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是所作的缘故。一切所作都应该是如来,因为没有差别的因性。所以大慧,如来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
"再者,大慧,如来也不像虚空那样常。如果像虚空那样常,自觉圣智就没有意义了。大慧,就像虚空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远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的过失,所以不可说。因此如来不是常。再者,大慧,如果说如来是无生常,就像兔子、马等的角一样。因为是无生常,方便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有无生常的过失,所以如来不是常。再者,大慧,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知道如来是常。为什么呢?因为无间所得的智慧是常的,所以如来是常。大慧,如来出世或不出世,法都是确定不变的。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这不是愚人所能觉知的。大慧,如来所得的智慧,是般若所熏习的。大慧,如来不是心意识所熏习的,不是五蕴、十八界、十二入处所熏习的。大慧,一切三界都是不真实的,是妄想所生的。如来不是从不实虚妄想生的。大慧,因为有两种法,所以有常无常,不是不二。不二是寂静的,因为一切法没有二生相。所以如来、应供、等正觉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大慧,只要有言语分别,就有常无常的过失。如果分别觉悟灭除了,就远离了愚人的常无常见。寂静智慧永远远离常无常,不被常无常所熏习。"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又说了一首偈语:
"众多的方便没有意义,会产生常无常的过失。
如果没有分别觉,就永远远离常无常。
从自己所立的宗旨,就会有众多杂乱的意义。
平等观察自心的范围,言说就不可得了。"
这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您再为我解说五蕴、十八界、十二入处的生灭。它们没有我,谁在生谁在灭?愚人依靠生灭,不觉悟苦的尽头,不认识涅槃。"佛说:"好的,仔细听,我要为你解说。"大慧说:"好的,我听从您的教导。"佛告诉大慧:"如来藏是善与不善的因,能遍兴造一切六道的众生。就像魔术师变现各种形象一样,离开我和我所。因为不觉悟这点,所以三种缘和合而生。外道不觉悟这点,执著有作者。因为无始以来虚妄恶习的熏习,称为识藏。它与七识一起生起无明住地。就像海浪一样,身体常常生起不断。远离无常的过失,远离我的理论。自性无垢,究竟清净。其他的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每一刹那都有七种。因为不真实的妄想,取各种境界、形状、处所,执著名相,不觉悟自心所现的色相,不觉悟苦乐,不能到达解脱。被名相所缠缚,贪欲生起又生起贪欲。如果因和所缘都灭尽了,那些感受的根源就会次第不生。除了自心的妄想,不知道苦乐。入于灭受想定、第四禅、善、真谛解脱的修行者,以为自己已经解脱了。不离不转的称为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因缘所生的识。这不是声闻、缘觉修行的境界。因为不觉悟无我,所以生起五蕴、十八界、十二入处。如果看到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无我、法无我,这些就会灭除。地地相续转进,其他外道的见解不能动摇。这就是住于菩萨不动地。获得十种三昧道门的快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可思议的佛法,自己发愿不接受三昧门的快乐和实际,向着自觉圣智的趣向,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外道所修行的道。获得十种贤圣种性道和身、智、意生,远离三昧的行为。所以大慧,菩萨摩诃萨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就应该净化如来藏和藏识的名称。大慧,如果没有识藏的名称,如来藏就没有生灭。大慧,然而所有凡夫圣人都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智的境界,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这个如来藏识藏,是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的。虽然自性清净,但被客尘所覆盖,所以还是看起来不清净。这不是诸如来的境界。大慧,如来的境界就像看掌中的阿摩勒果一样清晰。大慧,我用神力建立这个道理,让胜鬘夫人和具有利智的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和识藏的名称与七识俱生。声闻执著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见解。所以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的境界不是声闻、缘觉和外道的境界。如来藏识藏只有佛和其他依义的利智菩萨才能理解。所以你和其他菩萨摩诃萨应该勤奋学习如来藏识藏,不要只是听了就觉得满足了。"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又说了一首偈语:
"深奥的如来藏,与七识同在。
两种摄受生起,智者就远离了。
如镜中的影像显现在心中,无始以来的习气所熏染。
如实观察的人,看到一切事都是无事。
就像愚人看指月,只看到手指不看月亮。
执著名字的人,看不到我的真实。
心就像一个工匠,意就像配合的演员。
五识是同伴,妄想观看表演的观众。"
这时,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请为我解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的究竟分别相。我和其他菩萨摩诃萨,在一切地次第相续中,分别这个法就能进入一切佛法。进入一切佛法的意思是直到如来自觉的境界。"佛告诉大慧:"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大慧说:"好的,我听从您的教导。"佛告诉大慧:"五法、自性、识、二无我的分别趣相是指名、相、妄想、正智、如如。如果修行者修行进入如来自觉圣智的境界,就能远离断常、有无等见解,现法乐正受住于现前。大慧,不觉悟那五法、自性、识、二无我是自心所现的外在性质,凡夫就会产生妄想。这不是贤圣的境界。"大慧问:"世尊,为什么愚人会产生妄想,而贤圣不会?"佛告诉大慧:"愚人执著世俗的名相,随心流散。流散后产生各种相貌,落入我和我所的见解中,希望执著美好的色相。执著后无知覆盖心灵,生起染著。染著后产生贪欲和瞋恚,积累业力。积累后妄想自缠,就像蚕做茧一样,落入生死海和轮回的旷野中。就像汲水的水车一样,因为愚痴不能知道如幻、如海市蜃楼、如水中月一样的自性,远离我和我所,所以对一切不真实的事物产生妄想。远离相和所相及生住灭,从自心妄想而生,不是从自在、时节、微尘、最胜妙而生。愚痴的凡夫随名相而流转。大慧,那个'相'是指眼识所照见的叫做色,耳鼻舌身意识所照见的叫做声香味触法。这就是所谓的'相'。大慧,'妄想'是指设立众多名称来显示各种相貌,说这个就是这个,不是那个,比如象、马、车、步、男、女等名称,这就是所谓的'妄想'。大慧,'正智'是指那些名相都不可得,就像过客一样。诸识不生不灭不常,不落入一切外道、声闻、缘觉的境地。再者,大慧,菩萨摩诃萨以这种正智不立名相,也不是不立名相。舍离建立和诽谤两种见解,知道名相不生,这就是所谓的'如如'。大慧,菩萨摩诃萨住于如如,就能获得无所有的境界。获得菩萨欢喜地后,永远远离一切外道的恶趣,正住于出世间的趣向,法相成熟,分别幻等一切法,自觉法的趣向相,远离各种妄见怪异相。次第到达法云地,在中间阶段获得三昧力、自在神通的开展,到达如来地后,能够示现各种变化,圆满照耀,成熟众生,就像水中的月亮一样。善巧究竟圆满十种无尽句,为各种不同理解的众生分别说法。法身远离意识所作,这就是菩萨进入如如所获得的境界。
这时,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世尊是如何将三种自性纳入五法中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本质吗?"佛告诉大慧:"三种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都包含在五法中。大慧,那个名称和相貌就是妄想自性。大慧,如果依那妄想生起心和心法,名称就会同时生起,就像太阳和阳光同时出现一样。各种相貌分别持有,这就叫做缘起自性。大慧,正智和如如因为不可破坏,所以称为成自性。"
"再者,大慧,自心现起的妄想有八种分别,即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及五种感官识。这些相不是真实的,是妄想产生的。我和我所这两种执着消除后,两种无我就产生了。所以大慧,这五法是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的内容,一切佛法都包含在其中。"
"再者,大慧,五法是指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相'是指某个地方、形状、色像等显现,这就叫做'相'。如果那里有这样的相貌就叫做瓶子等,就是这个不是别的,这就叫做'名'。设立各种名称来显示各种相貌,瓶子等心心法,这就叫做'妄想'。那个名和那个相究竟不可得,从始至终没有觉知,对诸法没有转变,远离不实的妄想,这就叫做'如如'。真实决定究竟的自性不可得,那就是如的相貌。我和诸佛随顺进入的境界,普遍为众生如实演说,设立显示。在那里,随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智的趣向,这是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能得到的相貌,这就叫做'正智'。大慧,这就是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都包含在其中。所以大慧,你应该自己想办法学习,也教导其他人,不要随从他人。"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又说了一首偈语:
"五法三自性,以及八种识,
两种无我,全都包含在大乘中。
名相虚妄想,自性有两种相,
正智及如如,这就是成就相。"
这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就像世尊所说的那样,过去诸佛如恒河沙那么多,未来现在也是如此。世尊,这是按字面意思理解吗?还是有其他含义?请如来慈悲解释。"佛告诉大慧:"不要按字面意思理解。三世诸佛的数量不像恒河沙那么多。为什么呢?因为这超越了世间的比喻,不是比喻所能比拟的。为了让执著常见的凡夫和外道放弃妄想,不再生死轮回,想让他们厌离生死,精进修行,所以对他们说诸佛容易见到,不像优昙钵华那样难得一见,这样他们就会停止寻求方便。有时又观察那些接受教化的人,就说佛难得遇见,就像优昙钵华一样。优昙钵华没有人见过、现在见到或将来会见到,而如来是世间都能看到的。不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神通力,所以说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大慧,自己建立自己的神通力是超越世间的比喻的,那些凡夫愚人是不能相信的。自觉圣智的境界是无法用比喻来形容的。真实的如来超越了心意识所见的相貌,是不可比喻的。大慧,然而我用恒河沙来比喻佛,这是没有过失的。大慧,就像恒河沙被所有的鱼、龟、鳄鱼、师子、象、马、人、兽践踏,沙子不会想'它们在侵扰我'而产生妄想。沙子自性清净,没有任何污垢。如来应供等正觉的自觉圣智就像恒河一样,大力神通自在等同沙子,所有外道和众生等的一切侵扰,如来不会因此而产生妄想。如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慰众生,所以没有烦恼,就像恒河沙一样毫无差别。又因为断除了贪欲和瞋恨,所以比喻为恒河沙。"
"这是地的自性,劫末燃烧时会烧尽一切大地,但那个地大不会舍弃自己的本性,因为它与火大一同生起。其余的愚人认为地在燃烧,但地实际上并没有燃烧,因为火是它的因。同样的,大慧,如来的法身就像恒河沙一样不会毁坏。大慧,就像恒河沙没有限量,如来的光明也是如此,没有限量,为了成熟众生,普照一切诸佛大众。大慧,就像恒河沙,你另外找不到其他的沙子。同样的,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没有生死生灭,因为因缘已经断除了。大慧,就像恒河沙的增减无法得知,同样的,大慧,如来的智慧成熟众生,也不增不减,因为不是身体的法。身体的法是会毁坏的,如来的法身不是身体的法。就像压榨恒河沙得不到油一样,所有极度痛苦的众生虽然逼迫如来,但在众生未得涅槃之前,如来不会舍弃法界,仍然保持自己的三昧愿乐,这是因为大悲心的缘故。"
"大慧,就像恒河沙随水流动并非没有水一样,同样的,大慧,如来所说的一切诸法都随顺涅槃之流,所以说像恒河沙。如来不随诸法流转,因为'去'是毁坏的意思。大慧,生死的本源是不可知的,既然不知道,怎么能说'去'呢?大慧,'去'是断灭的意思,但愚人不知道这一点。"大慧问佛:"世尊,如果众生生死的本源不可知,那么怎么能知道解脱呢?"佛告诉大慧:"无始以来虚妄的过失、恶劣的妄想习气的因消除了,自心现起知道外在的境界,妄想的身体转变了,解脱是不会消失的,所以是无边的,但并非完全没有。为那些妄想创造了无边等各种名称。观察内外,远离妄想,就没有差别的众生了。智慧和真如,一切诸法都是寂静的。因为不识自心所现的缘故而产生妄想,如果认识了就会消除。"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又说了一首偈语:
"观察诸导师,就像恒河沙,
不坏也不去,也不会穷尽,
这就是平等。观察诸如来,
就像恒河沙那样多,都远离一切过失,
随流而性常,这就是佛的正觉。"
这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请为我解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灭的相貌。世尊,什么是一切法刹那?"佛告诉大慧:"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要为你解说。"佛告诉大慧:"一切法是指善、不善、无记,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大慧,简单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这五蕴的因就是心、意、意识习气的滋养。凡夫愚人对善不善的妄想。大慧,修三昧乐、三昧正受、现法乐住,这叫做贤圣善无漏。大慧,善不善是指八识。什么是八识呢?就是如来藏又叫识藏、心、意、意识及五种感官识,这不是外道所说的。大慧,五种感官识与心、意、意识一起,善不善的相貌不断变化,相续流转不坏。身体生起也生起也灭,不觉察自心所现。次第灭去,其他识生起。形相差别摄受,意识与五识相应而生。刹那间不住,这就叫做刹那。大慧,刹那是指识藏、如来藏、意俱生的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不是刹那,这不是凡夫愚人所能觉察的。他们执著刹那论,所以不觉察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毁坏无为法。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不是涅槃的因。大慧,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一起,或生或灭,被四种住地无明和无始无明所迷惑,凡夫不觉察,刹那见熏习了心。"
"再者,大慧,就像金子、金刚、佛舍利,获得了特殊的性质永远不会损坏。大慧,如果得到无间有刹那,圣人就应该变成非圣人,但圣人从未成为非圣人。就像金子、金刚,虽然经过很长时间,称量也不会减少。为什么凡夫愚人不善于理解我隐晦的说法,对内外一切法产生刹那想呢?"
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就像世尊所说,圆满六波罗蜜就能成就正觉。什么是六波罗蜜?"佛告诉大慧:"波罗蜜有三种分别:世间的、出世间的、出世间上上的。大慧,世间的波罗蜜是指执著我和我所,执著两边,为了获得各种生处的快乐、色声香味触而圆满布施波罗蜜。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是如此。这是凡夫的神通和生到梵天的方法。大慧,出世间的波罗蜜是指声闻、缘觉因为执著涅槃而修行六波罗蜜,他们只追求自己的涅槃乐。出世间上上波罗蜜是指觉察到自心现起的妄想度量、执取以及自心二元对立,因此不生起妄想。对各种境界不执著,不执著自心的色相。为了安乐一切众生而生起布施波罗蜜,运用高超的方便。在那些缘上不生起妄想的戒,这是持戒波罗蜜。在那些妄想上不生起忍辱,了知能取所取,这是忍辱波罗蜜。初夜、中夜、后夜精进用功,随顺修行方便,妄想不生,这是精进波罗蜜。妄想全部消除,不落入声闻涅槃的执著,这是禅定波罗蜜。观察自心妄想非实有的智慧,不落入两边,先前的身体转变殊胜而不可坏,获得自觉圣智的境界,这是般若波罗蜜。"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又说了一首偈语:
"空无常刹那,是愚人的妄想。
如河流、灯光、种子,而产生刹那想。
刹那息灭烦恼,寂静远离所作,
一切法不生,我说这就是刹那的意义。
事物生起就有灭亡,这不是为愚人说的。
无间相续的本性,是妄想所熏习的。
无明是它的因,心就从那里生起。
直到色法未生之前,中间有什么可分别的?
相续次第灭去,其他心随之而生。
当不住于色法时,依靠什么而生起?
因为从那里生起,所以不是如实因生。
怎么会无所成就,而知道刹那坏灭?
修行者的正受、金刚、佛舍利,
光音天的宫殿,世间不坏的事物,
安住于正法得到如来的智慧具足,
比丘获得平等,怎么会看到刹那?
干闼婆城、幻术等,色法并非刹那,
对于不真实的色法等,却视之如真实。"
这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您曾经预言阿罗汉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与诸菩萨没有差别。一切众生的法性不会入涅槃,那么谁能达到佛道呢?从最初成佛到入涅槃,在这期间不说一个字,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因为如来常在定中,所以既不思虑也不观察。化佛做佛事,为什么还说识刹那变化坏灭的相状呢?金刚力士常常跟随保护,不设定本际,显现魔王和魔业的恶业果报,旃遮摩纳、孙陀利女空着钵出来,显现恶业障碍。如来怎么能获得一切种智,却不离开这些过失呢?"
佛告诉大慧:"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要为你解说。"大慧说:"好的,世尊,我听从您的教导。"佛告诉大慧:"为了无余涅槃,为了引导那些修行菩萨道的人,为了这个世界和其他世界修行菩萨道的人。那些喜欢声闻乘涅槃的人,为了让他们离开声闻乘,进入大乘,化佛授记给声闻,这不是法身佛做的。大慧,因此才说声闻与菩萨没有差别。大慧,没有差别是指声闻、缘觉、诸佛如来,都断除了烦恼障,解脫是一样的,但智障还没有断除。大慧,智障是指见到法无我,殊胜清净。烦恼障是指先前习惯于见人无我而断除的。七识灭除,法障解脱,识藏的习气灭除,最终清净。因为本住法的缘故,前后没有实性。因为无尽的本愿,如来虽然不思虑不观察,却能演说法。因为正智所化,因为念不忘,所以无需思虑观察。因为断除了四种住地无明住地的习气,断除了两种烦恼,离开了两种死,觉悟了人法无我,并断除了两种障碍。"
"大慧,心、意、意识、眼识等七识,离开了刹那习气因,离开了善无漏品,不再轮回。大慧,如来藏是轮回、涅槃、苦乐的因,是空乱的意识。大慧,愚痴的凡夫不能觉察这一点。大慧,金刚力士所保护的是化佛,不是真如来。大慧,真如来是离开一切根量的,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及外道的根量都消除了,获得了现法乐住、无间法、智忍,所以不需要金刚力士保护。一切化佛不是从业而生的。化化佛不是佛,也不离开佛。因为众生所作的相,如陶工的轮等,而说法,不是从自己的境界说自觉的境界。"
"再者,大慧,愚人依七识身灭起断见,因为不觉察识藏所以起常见。因为自己忘记了妄想,所以不知道本际。因为自己忘记了妄想的智慧灭除,所以解脱。因为断除了四住地无明住地的习气,所以一切过失都断除了。"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又说了一首偈语:
"三乘其实不是乘,如来不会磨灭,
一切佛所说的,都说要离开各种过错。
为了那些无间智,以及无余涅槃,
引导那些低劣的人,所以隐覆着说。
诸佛所产生的智慧,就是分别说道,
诸乘其实不是乘,那就不是涅槃。
欲界、色界、有顶天及见,说是四种住地,
意识所产生的,识的住处意所住。
意识及眼识等,断灭说是无常,
有时作涅槃见,而为说常住。"
这时,大慧菩萨用偈语问道:
"那些菩萨们,志在求取佛道的人,
酒肉以及葱,饮食该如何?
唯愿无上尊,慈悲为我们解说。
愚人所贪著的,臭秽无名声的,
虎狼所喜欢吃的,怎么可以食用?
食用会生出各种过错,不食用是福德善事,
唯愿为我解说,食用不食用的罪过和福德。"
大慧菩萨说完偈语后,又对佛说:"唯愿世尊,为我们解说食肉与不食肉的功德和过错。我和诸菩萨在现在和未来,将为各种希望吃肉的众生分别说法,让那些众生产生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后,各自在自己的修行阶段清净明了,迅速获得究竟的无上菩提。声闻缘觉在自己的境界停止后,也能成就无上菩提。那些邪恶错误的论法,外道们的邪见、断见、常见、颠倒执著,尚且有禁止的法律不让吃肉,何况是如来这个世间的救护者,正法的成就者,怎么可能吃肉呢?"
佛告诉大慧:"很好,很好。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要为你解说。"大慧说:"好的,我听从您的教导。"佛告诉大慧:"有无数原因不应该吃肉。但我现在要为你简单地说。所有众生从本来以来,因缘相续常常是六亲眷属。因为有亲属的想法,所以不应该吃肉。驴、骡子、骆驼、狐狸、狗、牛、马、人、兽等的肉,屠夫混杂着卖,所以不应该吃肉。因为是不净的气分所生长的,所以不应该吃肉。众生闻到气味都会产生恐惧,就像看到旃陀罗和屠夫等,狗见了就会厌恶惊吓狂吠,所以不应该吃肉。又会使修行者不能生起慈悲心,所以不应该吃肉。凡夫愚人所喜爱的,臭秽不净没有好名声,所以不应该吃肉。会使各种咒术不能成就,所以不应该吃肉。因为杀生的人看到形状就会起意识深深地贪著,所以不应该吃肉。那些吃肉的人,诸天会抛弃他们,所以不应该吃肉。会使口气臭,所以不应该吃肉。会做很多恶梦,所以不应该吃肉。在空旷的树林中老虎狼闻到香味,所以不应该吃肉。会使饮食没有节制,所以不应该吃肉。会使修行者不能生起厌离心,所以不应该吃肉。我常说,凡是饮食都要想象成吃自己孩子的肉,想象成服药,所以不应该吃肉。允许吃肉是不可能的。"
"再者,大慧,过去有个国王名叫师子苏陀娑,吃各种肉最后竟然吃人肉。大臣和百姓受不了就谋反,断绝了他的俸禄。因为吃肉的人有这样的过错,所以不应该吃肉。"
"再者,大慧,凡是杀生的人都是为了钱财利益而杀生屠宰贩卖。那些愚痴的吃肉众生,用钱作为网来捕捉各种肉。那些杀生的人,或者用钱财或者用钩网,捕捉那些空中、水中、陆地的众生,各种杀害屠宰贩卖谋取利益。大慧,也没有不教导、不追求、不想象而有鱼肉的。因此不应该吃肉。大慧,我有时说禁止五种肉,或者禁止十种。现在在这部经中,一切种类一切时间,除了方便,一切都断绝。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且无所食用,何况吃鱼肉。也不教导别人这样做。因为以大悲心为先导,视一切众生如同一个儿子。所以不允许吃自己儿子的肉。"
这时,世尊为了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又说了一首偈语:
"曾经都是亲属,低贱污秽不净杂乱,
不净所生长的,闻到气味都会恐惧。
一切肉与葱,以及各种韭菜蒜等,
各种放纵的酒,修行人常常远离。
也常常远离麻油,以及各种有孔的床,
因为那里有很多小虫,极度恐惧。
饮食会生放逸,放逸会生各种觉受,
从觉受生贪欲,所以不应该食用。
因为食用生贪欲,贪欲使心迷醉,
迷醉增长爱欲,生死不能解脱。
为利益杀害众生,用钱财网罗各种肉,
两者都是恶业,死后堕入叫唤地狱。
如果没有教导想象追求,就没有三净肉,
那不是无因而有的,所以不应该食用。
那些修行的人,因此都远离了,
十方诸佛世尊,一切都呵责。
轮回中互相吃,死后堕入虎狼类中,
臭秽可厌恶的,所生常常愚痴。
多生为旃陀罗,猎人屠夫种姓,
或生为陀夷尼,以及各种吃肉的性格,
罗刹、猫、狸等,遍布在这其中生。
约束大象与大云经,央掘利魔罗经,
以及这部楞伽经,我都禁止吃肉。
诸佛及菩萨,声闻所呵责的,
吃了没有惭愧,生生世世常常愚痴。
先前说见闻疑,已经断绝一切肉,
忘记不觉知,所以生在吃肉的地方。
如同那贪欲的过错,障碍圣人的解脱,
酒肉葱韭蒜,都是圣道的障碍。
未来世的众生,对肉愚痴地说,
说这清净无罪,佛允许我们吃。
吃就像服药一样,也像吃自己孩子的肉,
知足生厌离心,修行人行乞食。
安住慈悲心的人,我说常常厌离,
虎狼等恶兽,经常可以同游止。
如果吃各种血肉,众生都会恐惧,
所以修行的人,慈悲心不吃肉。
吃肉没有慈悲心,永远背离正确的解脱,
也违背圣人的表相,所以不应该食用。
能生在婆罗门种姓,以及各种修行的地方,
智慧富贵的家庭,这是因为不吃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这篇《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的核心精华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探讨了如来、三藐三佛陀的本质,指出如来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超越了一切概念和言说。
2. 解释了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三自性、八识和二无我的关系,这些都包含在大乘佛法中。
3. 讨论了诸佛数量的比喻,用恒河沙来比喻佛的特质,如清净无染、不增不减等。
4. 批评了"一切法刹那坏灭"的观点,指出某些法并非刹那生灭。
5. 解释了六波罗蜜的三个层次:世间、出世间和出世间上上。
6. 阐述了声闻与菩萨的差别,以及如来的真实性质。
7. 详细论述了不应该食肉的原因,强调素食的重要性。
8. 贯穿全文的是对妄想、执着的批评,以及对觉悟自心、远离二元对立的强调。
9. 经文反复强调要超越语言文字,直接体悟真如实相。
这些内容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特别是如来藏思想和唯识学说,同时也包含了修行实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