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二,白话直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这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世尊在经中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进入一切众生身中,就像宝贵的珍宝被污秽的衣服包裹着一样。如来藏常住不变,也是这样。它被五蕴、十八界、十二处这些污秽的衣服所包裹,被贪欲、愤怒、愚痴、虚妄的想法等尘劳所污染。这是一切诸佛所说的。世尊,您这样说不是和外道说的'我'一样吗?世尊,外道也说有一个常住的造物主,离开了求那(性质),遍满一切而不会灭亡。世尊,他们说有'我'。"


佛告诉大慧:"我所说的如来藏,和外道所说的'我'不同。大慧,我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等词语,这些都是在说如来藏。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了断除愚昧的人对无我这个概念的恐惧,才说离开妄想、无所有境界的如来藏。大慧,未来和现在的菩萨摩诃萨,不应该执著于'我'的看法。就像陶工用泥土,通过人工、水、木头、轮子、绳子等方法制作各种器皿一样。如来也是这样,在无我的法中,离开一切妄想相,用各种智慧和巧妙方便,有时说如来藏,有时说无我。这就是说如来藏的原因,不同于外道所说的'我'。这就是说如来藏的意义,为了引导那些执著于'我'的外道,说如来藏让他们远离不真实的我见和妄想,进入三解脱门的境界,希望他们能快速获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如来、应供、等正觉这样说。如来藏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和外道所说的'我'一样了。所以大慧,为了远离外道的见解,应当依据无我的如来藏。"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一首偈颂:


"人相续五蕴,缘与微尘,

胜性、自在天造作,心量妄想。"


这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考虑到未来的众生,又请求世尊:"恳请世尊为我们讲解,菩萨摩诃萨应该如何修行,才能获得大方便?"


佛告诉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种法,就能获得修行者的大方便。哪四种呢?一是善于分别自心所现的境界;二是观察外在事物的非实在性;三是远离生住灭的见解;四是获得自觉圣智的善乐。这就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获得修行者大方便。


什么是菩萨摩诃萨善于分别自心所现?就是这样观察:三界唯心,离开我和我所,没有动摇,没有来去,无始以来虚妄习气所熏染,三界种种色相行为的束缚,身体财物的建立,都是妄想随之而入现的。这就是菩萨摩诃萨善于分别自心所现。


什么是菩萨摩诃萨善于观察外在事物的非实在性?就是观察如幻梦等一切事物,都是由无始以来虚妄妄想习气为因,观察一切事物的自性。菩萨摩诃萨这样善于观察外在事物的非实在性,这就是菩萨摩诃萨善于观察外在事物的非实在性。


什么是菩萨摩诃萨善于远离生住灭的见解?就是如幻梦一样,一切事物不论是自性还是他性都不生,随着进入自心的范围,所以看到外在事物是非实在的,看到意识不生,以及缘不积聚,看到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看到离开自性生的见解都消灭了,知道如幻等诸法的自性,获得无生法忍。获得无生法忍后,就远离了生住灭的见解,这就是菩萨摩诃萨善于分别远离生住灭的见解。


什么是菩萨摩诃萨获得自觉圣智的善乐?就是获得无生法忍,住在第八菩萨地,获得离开心意识的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获得意生身。"


世尊,什么是意生身?


佛告诉大慧:"意生,就像意念快速无碍一样,所以叫意生。就像意念可以穿过石壁无碍一样,在那遥远的地方无量由旬,因为先前所见记忆不忘,自心流注不断,对身体没有障碍而生。大慧,这样的意生身,一时同时获得菩萨摩诃萨的意生身,如幻三昧,力量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同时生,就像意生一样没有障碍,随着所忆念的本愿境界,为了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获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当善于理解四大造色。什么是菩萨善于理解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这样学习:那真实的道理是,四大不生。对于那不生的四大,要这样观察:观察后觉悟到名相妄想的界限是自心显现的界限,外在的事物是非实在的,这就是自心显现的妄想界限。也就是说,观察三界那四大造色的本性是离开的,通过四句来净化,远离我和我所,如实相的自相界限安住,无生的自相成就。大慧,那四大种是如何生成造色的呢?就是湿润的妄想大种,生成内外的水界;坚硬的妄想大种,生成内外的地界;温暖的妄想大种,生成内外的火界;流动的妄想大种,生成内外的风界。色相和虚空一起,执著于错误的见解,五蕴聚集,四大造色就这样生成了。大慧,识是因为喜欢各种境界的痕迹,所以在其他趣向中相续。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的缘,但不是四大的缘。为什么呢?因为性质、形状、相貌、处所、作用、方法都是无实体的,大种不生。大慧,性质、形状、相貌、处所、作用、方法和合而生,并非无形。因此,四大造色相是外道的妄想,不是我所说的。"


"再次,大慧,我要讲解诸蕴的自性相。什么是诸蕴的自性相?就是五蕴。哪五种呢?就是色、受、想、行、识。其中四蕴不是色,即受、想、行、识。大慧,色是指四大和造色,各有不同的相貌。大慧,非色的四蕴不能像虚空那样计数。就像虚空超越数量相,离开数量,而妄想说是一个虚空。大慧,同样的,蕴超越数量相,离开数量,离开有无,超越四句。数量相是愚昧人所说的,不是圣贤说的。大慧,圣人知道如幻的种种色相,离开异不异的设定。又如梦中影像中的人,离开异不异。大慧,圣智的境界和五蕴的妄想显现是一样的。这就是诸蕴的自性相,你应当除灭它。除灭后,就能说寂静法,断除一切佛国土中外道的见解。大慧,说寂静法时,法无我见就清净了,就能进入不动地。进入不动地后,就能获得无量三昧自在和意生身,获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的力量和明智自在,救护利益一切众生。就像大地承载滋养众生一样,菩萨摩诃萨普遍救济众生,也是这样。"


"再次,大慧,外道有四种涅槃。什么是四种呢?一是性自性非性涅槃,二是种种相性非性涅槃,三是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四是诸蕴自共相相续流转断绝涅槃。这就是外道的四种涅槃,不是我所说的法。大慧,我所说的涅槃是指妄想识灭尽。"


大慧问佛:"世尊,您不建立八识吗?"


佛说:"我是建立的。"


大慧问:"如果建立的话,为什么说离开意识就不是七识呢?"


佛告诉大慧:"因为有那个因和那个攀缘,所以七识不生。意识是因为对境界分段计著而生的。习气长养的藏识和意识一起,我和我所的计著,思维因缘而生。不坏身相的藏识,因为攀缘自心显现的境界而计著,心聚集而生,展转相因。就像海浪一样,自心显现的境界之风吹动,或生或灭也是这样。所以意识灭了,七识也就灭了。"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一首偈颂:


"我不是涅槃性,

所作及与相,

妄想意识,

这些灭了就是我的涅槃。

那个因那个攀缘,

意趣等形成身体,

与因者是心,

作为识的所依。

就像大水流尽,

波浪就不会生起,

同样意识灭了,

种种识就不会生起。"


"再次,大慧,现在我要讲解妄想自性分别的共同特征。如果能够很好地分别妄想自性分别的共同特征,你和其他的菩萨摩诃萨就能远离妄想,达到自觉圣智,善于观察外道的共同趋向,看到能取所取的妄想断除,缘起的种种相和妄想自性的行为就不再有妄想了。大慧,什么是妄想自性分别的共同特征呢?就是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益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就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束缚不束缚妄想,这些就是妄想自性分别的共同特征。


大慧,什么是言说妄想?就是执著于各种美妙的音乐歌声,这就是言说妄想。


大慧,什么是所说事妄想?就是对所说的事情的自性,圣智所知道的,依据那个而生起言说的妄想,这就是所说事妄想。


大慧,什么是相妄想?就是对所说的事情,就像鹿渴望水一样,产生种种计著,认为有坚硬、湿润、温暖、流动等相,对一切事物的妄想,这就是相妄想。


大慧,什么是利益妄想?就是喜欢各种金银珍宝,这就是利益妄想。


大慧,什么是自性妄想?就是认为自性保持这样不变,这种错误见解的妄想,就是自性妄想。


大慧,什么是因妄想?就是如果有因有缘,就会对有无产生分别,因相就会生起,这就是因妄想。


大慧,什么是见妄想?就是有无、一异、俱不俱等错误见解,外道的妄想计著,这就是见妄想。


大慧,什么是成就妄想?就是对我和我所的想法形成决定的理论,这就是成就妄想。


大慧,什么是生妄想?就是执著于有无的本性而生,这就是生妄想。


大慧,什么是不生妄想?就是认为一切事物本来不生,无种无因缘生无因身,这就是不生妄想。


大慧,什么是相续妄想?就是认为那些事物相续不断,就像金线一样,这就是相续妄想。


大慧,什么是束缚不束缚妄想?就是执著于束缚的因缘,就像一个人用方法或束缚或解脱,这就是束缚不束缚妄想。


对于这些妄想自性分别的共同特征,所有愚昧的人都执著于有无。大慧,那些执著于缘起的人,因为各种妄想执著自性,就像幻术显现各种身体一样。凡夫因为妄想,看到种种不同的幻相。大慧,幻相与种种现象,既不相同也不不同。如果说它们相同,那么幻相就不是种种现象的因;如果说它们不同,那么幻相与种种现象就没有区别了。但我们确实看到了区别,所以说它们既不相同也不不同。因此,大慧,你和其他菩萨摩诃萨,对于如幻的缘起和妄想自性,不要执著于异不异、有无等观念。"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一首偈颂:


"心被境界束缚,

觉想和智慧随之转变,

无所有及殊胜,

平等的智慧生起。

妄想的自性是存在的,

但在缘起中却不存在,

妄想或者执取,

缘起并非妄想。

种种支分生起,

如幻则不成立,

那些相有种种,

妄想则不成立。

那些相就是过失,

都从心的束缚中生起,

妄想无所知,

对缘起产生妄想。

这些妄想的本性,

就是那缘起,

妄想有种种,

对缘起产生妄想。

世俗谛第一义谛,

第三是无因生,

妄想说世俗谛,

断除则是圣人的境界。

就像修行的事,

在一中显现种种,

在那里没有种种,

妄想的相也是如此。

就像种种眼翳,

妄想显现众多色彩,

翳既非色非非色,

缘起不觉也是这样。

就像炼真金,

远离各种污垢,

虚空没有云翳,

妄想清净也是这样。

没有妄想的本性,

也没有那缘起的本性,

建立及诽谤,

都是被妄想所破坏。

如果妄想没有本性,

而有缘起的本性,

无性而有性,

有性从无性生。

依因于妄想,

而得到那缘起,

相和名常相随,

而生起各种妄想。

究竟不能成就,

就超越了各种妄想,

然后知道清净,

这就是第一义谛。

妄想有十二种,

缘起有六种,

自觉知识,

它们没有差别。

五法为真实,

自性有三种,

修行分别这些,

不超越于如如。

众相及缘起,

那些名称引起妄想,

那些妄想的相,

从那缘起而生。

觉慧善于观察,

无缘无妄想,

成就后无有本性,

怎么会有妄想觉呢?

那妄想的自性,

建立二种自性,

妄想种种显现,

清净是圣人的境界。

妄想如同画的颜色,

缘起执著于妄想,

如果与妄想不同,

就依据外道的理论了。

妄想说所想,

因见和合而生,

离开二种妄想,

如此就能成就。"


大慧菩萨摩诃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们讲解自觉圣智的特征和一乘法。如果您能讲解自觉圣智的特征和一乘法,我和其他菩萨就能善于理解自觉圣智的特征和一乘法,不需要依靠他人就能通达佛法。"


佛告诉大慧:"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现在为你讲解。"


大慧说:"好的,我听从您的教导。"


佛告诉大慧:"前圣所知道的,传授转相,妄想无性。菩萨摩诃萨独自在静处自我觉察观察,不依靠他人,远离见解和妄想,逐步上升进入如来地,这就是自觉圣智的特征。


大慧,什么是一乘法的特征呢?就是获得一乘道的觉悟,我说这就是一乘。怎么获得一乘道的觉悟呢?就是能取所取的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这就是一乘觉。大慧,一乘觉不是其他外道、声闻、缘觉、梵天王等所能获得的,只有如来才能获得,所以称为一乘。"


大慧问佛:"世尊,为什么说三乘而不说一乘呢?"


佛告诉大慧:"因为不是自己获得涅槃的法,所以不对所有声闻缘觉说一乘。因为所有声闻缘觉都是如来调伏,用寂静的方便而获得解脱,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所以不说一乘。


再者,大慧,因为烦恼障和业习气没有断除,所以不对所有声闻缘觉说一乘。因为他们不觉悟法无我,不离开分段生死,所以说三乘。大慧,那些已经断除了一切烦恼过失和习气,并觉悟了法无我的人,他们已经断除了一切烦恼过失和习气,但还执著于三昧的乐味,这是非本性的无漏界觉。觉悟后,又进入出世间更高层次的无漏界,圆满具足众多功德,将获得如来不可思议的自在法身。"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一首偈颂:


"诸天及梵乘,

声闻缘觉乘,

诸佛如来乘,

我说这些乘。

只要有心的转动,

这些乘都不是究竟,

如果那心灭尽,

就没有乘也没有乘者。

没有乘的建立,

我说为一乘,

为了引导众生,

分别说诸乘。

解脱有三种,

以及法无我,

烦恼智慧等,

解脱则远离。

譬如海中浮木,

常随波浪转动,

声闻愚昧也是这样,

被相的风所飘荡。

他们的烦恼灭除,

除了习气烦恼的愚昧,

贪著三昧的快乐,

安住在无漏界。

没有究竟的归趣,

也不会退还,

获得各种三昧身,

即使经过劫数也不觉悟。

就像昏醉的人,

酒醒了才觉悟,

他们觉悟法也是这样,

获得佛的无上身。"


大慧再次对佛说:"世尊,请为我们讲解名、句、形身的特征。如果菩萨摩诃萨能很好地观察名、句、形身,就能迅速获得无上正等正觉。觉悟后,就能让一切众生觉悟。"


佛告诉大慧:"好好听,好好听,仔细思考,我现在为你分别解释。"


大慧说:"好的,世尊,我听从您的教导。"


佛告诉大慧:"不了解心量的愚昧凡夫,执取内外的事物,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概念,因为自性的习气而产生执著和妄想。就像一群鹿被口渴所逼迫,看到春天的阳炎而产生水的想象,迷乱奔跑却不知道那不是水。同样,愚昧的人被无始以来的虚妄妄想所熏染,三毒烧心,贪爱色境,见到生住灭,执取内外的事物,落入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的想象中。他们的妄见就像干闼婆城一样虚幻,凡夫愚昧无知而产生城市的想象,这都是无始以来的习气执著所显现的。那里其实既不是有城也不是无城。


同样,外道因为无始以来虚妄的习气执著,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见解,不能了知自心所现的境界。就像有人在梦中看到男女、马车、步行、城邑、园林、山河、浴池等各种庄严,自己进入其中,醒来后还记得。大慧,你怎么看?这个人对之前梦中所见的记忆不放,是聪明还是愚蠢?"


大慧说:"不是的,世尊。"


佛告诉大慧:"同样,凡夫被恶见所咬伤,外道的智慧不知道如梦般的自心所现,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见解。就像画像既不高也不低,但那些凡夫却产生高低的想象。同样,未来的外道,充满恶见的习气,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见解,自己毁坏也毁坏他人。他们远离无生的论述,也说无,诽谗因果,拔除善根,破坏清净因。追求殊胜的人应当远离他们。他们这样说,落入自他俱见的有无妄想中,落入建立和诽谗中。因为这种恶见,他们将堕入地狱。


就像眼睛有翳障的人看到垂下的头发,对众人说:'你们看这个。'但那垂下的头发最终既非实有也非非有,因为有人看见有人看不见。同样,外道妄见希望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见解,诽谗正法,自己陷入也陷害他人。就像火轮并非真实的轮子,愚昧的人产生轮子的想象,有智慧的人则不会。同样,外道恶见希望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想象,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生出来的。


就像水泡看似摩尼珠,愚昧无知的人产生摩尼珠的想象而追逐,但那水泡既不是摩尼珠也不是非摩尼珠,因为有人取有人不取。同样,外道被恶见妄想的习气所熏染,对于无所有说有生,对于有缘的事物说有灭。"


"再者,大慧,有三种量和五分论。各自建立后就获得圣智自觉,离开二种自性,但对事物还是产生有性的妄想执著。大慧,心意识身心的转变,自心所现能取所取的诸妄想断除,如来地的自觉圣智,修行者不应该对那些产生有性非性的想象。如果修行者对这样的境界产生有性非性的执取想象,那么他就会执取长养和我人。大慧,如果说那些性的自性和共相,那全都是化佛所说的,不是法佛所说的。而且,所有言说都是因为愚昧人的希望见解而生的,不是为了别立趣向自性法。对于获得圣智自觉三昧乐住的人来说,这只是分别显示而已。


就像水中有树的影子显现,那既不是影子也不是非影子,既不是树的形状也不是非树的形状。同样,外道被见解习气所熏染,产生妄想执著,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想象,而不能知道自心所现的境界。


就像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没有妄想,那既不是像也不是非像,而是见到像非像。妄想的愚夫却产生像的想象。同样,外道恶见对自心所现的像产生妄想执著,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见解。


就像风和水和合发出声音,那既非有性也非无性。同样,外道恶见妄想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见解。


就像大地上没有草木的地方,热气像河流一样流动,波浪云涌,那既非有性也非无性,因为有贪无贪。同样,愚昧的人被无始以来虚妄的习气所熏染,产生妄想执著,依据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缘于自住的事相,也像那热气的波浪一样。


就像有人用咒术机关,用非众生数的毗舍阇鬼方便合成,使之动摇说话。凡夫愚昧妄想执著于往来。同样,外道恶见希望依据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见解,戏论执著不实的建立。


大慧,因此,如果想获得自觉圣智的境界,就应该远离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恶见妄想。"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一首偈颂:


"幻、梦、水中树影,

垂发、热时的阳炎,

这样观察三有,

最终能获得解脱。

就像鹿渴望水,

心动转迷乱,

鹿想象那是水,

而实际上没有水。

同样识的种子,

动转见到境界,

愚夫生起妄想,

如同被翳障所遮蔽。

在无始的生死中,

执著于能取所取的本性,

就像逆光射光,

应舍离贪著执取。

如幻术、咒语、机关,

浮云、梦境、闪电,

观察这些得解脱,

永断三种相续。

对那里没有作为,

就像炎热中的虚空,

这样了知诸法,

就是无所知。

言教只是假名,

那也没有相貌,

对那里起妄想,

五蕴的行为如垂发。

如画、垂发、幻术,

梦中的乾闼婆城,

火轮、热时的阳炎,

无而现众生。

常无常、一异,

俱不俱也是这样,

无始以来的过失相续,

愚夫愚痴妄想。

明镜、清水、净眼,

摩尼妙宝珠,

其中现众色,

而实际上无所有。

一切性显现,

如画、热时的阳炎,

种种众色显现,

如梦中无所有。"



"再者,大慧,如来说法离开这样的四句: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远离有无的建立和诽谤分别结集,真谛、缘起、道、灭、解脱,如来说法以这些为首,不是性,不是自在,不是无因,不是微尘,不是时间,不是自性相续而说法。再者,大慧,为了净化烦恼和无明的障碍,就像商主一样,次第建立一百零八句无所有,善于分别诸乘和诸地的相貌。


再者,大慧,有四种禅。什么是四种呢?一是愚夫所行禅,二是观察义禅,三是攀缘如禅,四是如来禅。


什么是愚夫所行禅?就是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观察人无我性的自相共相,骨锁、无常、苦、不净等相为首,这样观察不异,前后转进的想法不除灭,这就是愚夫所行禅。


什么是观察义禅?就是观察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都无性后,再观察法无我,那些地的相貌意义逐渐增进,这就是观察义禅。


什么是攀缘如禅?就是对二种无我的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这就是攀缘如禅。


什么是如来禅?就是进入如来地,行自觉圣智相的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可思议的事,这就是如来禅。"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一首偈颂:


"凡夫所修行的禅,

观察意义的禅,

缘如实性的禅,

如来的清净禅。

就像日月的形状,

和莲花深险的地方,

如同虚空中的火星,

修行者这样观察。

这样种种的相貌,

外道所通达的禅,

也会落入声闻,

和缘觉的境界。

舍弃那一切,

就是无所有,

所有国土的诸佛,

用不可思议的手,

同时抚摸他的头顶,

随顺进入如实的相貌。"


这时,大慧菩萨又问佛:"世尊,涅槃是指什么法?什么叫做涅槃?"


佛告诉大慧:"一切自性习气藏、意识见的习气转变,这就叫做涅槃。诸佛和我的涅槃,是自性空的境界。再者,大慧,涅槃是圣智自觉的境界,远离断常妄想的有性无性。为什么说非常?因为自相共相的妄想断除了,所以非常。为什么说非断?因为一切圣人过去现在未来都获得自觉,所以非断。大慧,涅槃不会坏灭,也不会死亡。如果涅槃是死亡,那就应该再受生相续。如果是坏灭,就应该落入有为相。所以涅槃既不坏灭也不死亡,因此是修行者所归依的。再者,大慧,涅槃既不是舍弃也不是获得,既不是断灭也不是常住,既不是单一的意义也不是多种意义,这就是涅槃。再者,大慧,声闻缘觉的涅槃是觉悟自相共相,不亲近境界,不产生颠倒见,妄想不生,他们对此产生涅槃的觉悟。"


"再者,大慧,有两种自性相。什么是两种?一是言说自性相的执著,二是事物自性相的执著。言说自性相的执著是从无始以来言说虚妄习气的执著而生的。事物自性相的执著是从不觉察自心所显现的界限而生的。"


"再者,大慧,如来用两种神力来建立。菩萨摩诃萨顶礼诸佛,听受问义。什么是两种神力建立?一是三昧正受,为显现一切身相言说的神力;二是手灌顶的神力。大慧,菩萨摩诃萨初入菩萨地时住在佛的神力中,就是进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进入这个三昧后,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显现一切身相言说,就像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和其他具有这样功德的菩萨摩诃萨一样。大慧,这就是初地菩萨摩诃萨获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经过百千劫积集善根而成就,次第经过诸地对治所治的相,通达究竟,到达法云地,住在大莲花微妙宫殿,坐在大莲花宝座上,同类的菩萨摩诃萨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同黄金、旃檀、日月光明。诸最胜手从十方来,就在大莲花宫殿座上灌顶。就像自在转轮圣王和帝释天太子灌顶一样,这就是菩萨手灌顶神力。大慧,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两种神力。如果菩萨摩诃萨住在这两种神力中,就能面见诸佛如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见到。再者,大慧,菩萨摩诃萨所分别的三昧神足说法的行为,这些都是住在如来的两种神力中。大慧,如果菩萨摩诃萨离开佛的神力能辩说的话,那么一切凡夫也应该能说。为什么呢?因为不住在神力中。大慧,山石树木和各种乐器、城墙宫殿,因为如来入城的威神力,都自然发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的人呢?聋盲哑哑无量众苦,都得到解脱。如来有这样等无量神力,利益安乐众生。"


大慧菩萨又问佛:"世尊,为什么如来应供等正觉在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正受时,以及进入更高地位灌顶时,要加持他们的神力?"


佛告诉大慧:"这是为了让他们远离魔业烦恼,不落入声闻地的禅定,为了让他们获得如来自觉地,以及增进所得的法,所以如来应供等正觉都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萨。如果不以神力建立的话,他们就会落入外道恶见妄想和诸声闻众魔的希望中,不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诸佛如来都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一首偈颂:


"神力是人中的尊者,

大愿都是清净的,

三昧和灌顶,

从初地到十地。"


这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们讲解缘起的道理。如果我们能觉悟缘起的相貌,我和其他菩萨就能远离一切性有无的妄见,无妄想见就会渐次俱生。"


佛告诉大慧:"一切法有两种缘相,即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缘,比如说泥团、柱子、轮子、绳子、水、木头、人工,这些方便的缘能生成瓶子。就像泥做的瓶子、线做的衣服、草做的席子、种子生长、酪变成酥等,这些方便的缘能生成事物,也是这样。这就是外在的缘,前后转生。


什么是内在的缘呢?就是无明、爱、业等法得到缘的名称。从那里生出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等法,得到缘所起的名称。那里没有差别,而愚夫产生妄想,这就是内在的缘法。


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缘,但不是四大的缘。为什么呢?因为性质、形状、相貌、处所、作用、方法都是无实体的,大种不生。大慧,性质、形状、相貌、处所、作用、方法和合而生,并非无形。因此,四大造色相是外道的妄想,不是我所说的。"


这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再次对佛说:"世尊,佛说缘起,是这样说因缘,不自己说道理。世尊,外道也说因缘,说胜论、自在天、时间、微尘等生起。这样的诸法性生起。但是世尊所说的因缘生诸法性的言说,有间接的教化,也有直接的教化(教化可以译为'宗旨'、'完成'或'默许')。世尊,外道也说有无有生。世尊也说无有生已灭。如世尊所说,无明缘行乃至老死。这是世尊的无因说法,不是有因说法。世尊建立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不是建立渐次生起。观察外道所说胜论,不是如来的道理。为什么呢?世尊,外道说因,不是从缘生而有所生。世尊说观察因有事,观察事有因。这样因缘混乱,如此展转无穷。"


佛告诉大慧:"我不是无因说法,也不是因缘混乱说法。'此有故彼有'这句话,是说能取所取非实有。要觉悟自心现量。大慧,如果执著能取所取,不觉悟自心现量,外境界有无,就会有这样的过失。不是我说的缘起。我常说:因缘和合而生诸法,不是无因生。"


大慧又对佛说:"世尊,言说不是有性有一切性吗?世尊,如果无性的话,言说就不会产生。世尊,因此言说有性有一切性。"


佛告诉大慧:"无性而作言说,就像说兔角、龟毛等世间常见的言说。大慧,非性非非性,只是言说而已。如你所说,言说自性有一切性,你的论点就有问题了。大慧,不是一切国土都有言说。言说是作相而已。有的佛国土用注视来显示法,有的用作相,有的扬眉,有的动眼睛,有的笑,有的打哈欠,有的清嗓子,有的忆念国土,有的摇动。大慧,就像注视和香积世界,普贤如来的国土只用注视,就让诸菩萨得到无生法忍和殊胜三昧。所以不是言说有性有一切性。大慧,看这个世界的蚊子、苍蝇、蚂蚁等这些众生,它们没有言说却能各自做事。"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偈颂:


"如同虚空和兔角,以及龟毛等,

无而有言说,如此性是妄想。

因缘和合法,凡夫起妄想,

不能如实知,轮回三有之家。"


这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又对佛说:"世尊,常声说的是什么事?"


佛告诉大慧:"为了迷惑。以那迷惑,圣者也现而非颠倒。大慧,就像春天的阳炎、火轮、垂发、乾闼婆城、幻梦、镜像,世间颠倒非明智。但是并非不现。大慧,那迷惑,有种种显现非迷惑作无常。为什么呢?就是离开有无故。大慧,怎么离开有无迷惑呢?就是说一切愚夫有种种境界。就像恒河,饿鬼看不见,所以没有迷惑性。对其他众生显现,所以非无性。这样的迷惑,圣者离开颠倒不颠倒。所以迷惑是常,因为相相不坏故。大慧,非迷惑种种相妄想相坏,所以迷惑是常。大慧,怎么说迷惑真实呢?如果再有因缘,圣者对这迷惑不起颠倒觉非不颠倒觉。大慧,除了圣者对这迷惑有少分想,不是圣智事想。"


"大慧,凡有的,是愚夫妄说,不是圣者言说。那迷惑,是颠倒不颠倒妄想,起两种种性,就是圣种性和愚夫种性。圣种性有三种分别,就是声闻、缘觉乘和佛乘。怎么说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呢?就是执著自相共相,起声闻乘种性。这就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大慧,同样那迷惑妄想,起缘觉乘种性,就是说同样那迷惑自相共相不观察执著,起缘觉乘种性。怎么说智者同样那迷惑想,起佛乘种性呢?就是觉悟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种性。这就叫同样那迷惑起佛乘种性。还有种种事性,凡夫迷惑想,起愚夫种性。那不是有事非无事,这就是种性的意义。大慧,就是那迷惑不妄想,圣者心意意识过去习气自性法转变性,这就叫如。所以说如离心。我说这句话是为了显示离想,就是说离一切想。"


大慧对佛说:"世尊,迷惑是有还是无?"


佛告诉大慧:"如幻无执著相。如果迷惑有执著相的话,执著性就不可能消除。缘起应该如外道说的因缘生法。"


大慧对佛说:"世尊,如果迷惑如幻的话,又会与其他迷惑作因。"


佛告诉大慧:"幻不是迷惑因,不起过失故。大慧,幻不起过失,没有妄想。大慧,幻是从他明处生,不是自己妄想过去习气处生,所以不起过失。大慧,这是愚夫心迷惑执著,不是圣贤。"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偈颂:


"圣者不见迷惑,中间也没有实在。

如果中间是真实,迷惑就是真实。

舍离一切迷惑,如果有相生起,

这也是迷惑,不净就像眼翳。"


"再者,大慧,幻没有相似的。看一切法如幻。"


大慧对佛说:"世尊,是种种幻相执著说一切性如幻,还是异相执著?如果是种种幻相执著说一切性如幻的话,世尊,有性不如幻。为什么呢?就是说色有种种相非因。世尊,没有因色,种种相显现如幻。世尊,所以没有种种幻相执著相似,性如幻。"


佛告诉大慧:"不是种种幻相执著相似,一切法如幻。大慧,然而不实一切法,迅速消灭如电,这就是如幻。大慧,譬如电光刹那间显现,显现已即灭,不是愚夫所见。如是一切性自妄想自共相,观察无性,不是现在色相执著。"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偈颂:


"幻没有比喻,说法性如幻。

不实速如电,所以说如幻。"


大慧又对佛说:"如世尊所说,一切性无生及如幻。是不是世尊前后所说自相矛盾呢?说无生性如幻。"


佛告诉大慧:"我说无生性如幻,前后不相矛盾。为什么呢?就是说生无生觉自心现量,有非有外性非性无生显现。大慧,我前后说不相矛盾。然而为了破坏外道因生,我说一切性无生。大慧,外道愚痴聚集,想要有无有生,不是自己妄想种种执著缘。大慧,我不是有无有生,所以我以无生说而说。大慧,说性是为了接受生死,破坏无见断见,为我的弟子接受种种业受生处。以性声说接受生死。大慧,说幻性自性相,是为了离开性自性相。落入愚夫恶见相希望,不知自心现量,破坏因所作生缘自性相执著。说幻梦自性相一切法,不让愚夫恶见希望执著,自己及他人。一切法如实处见作不正确的论说。大慧,如实处见一切法,就是说起自心现量。"


这时,世尊想要重复说明这个意思,就说了偈颂:


心被束缚在外境中,觉知和想象就会随之而转。

当没有执著和超越执著时,平等的智慧就会产生。

妄想认为事物有自己的本性,但在缘起的角度看则没有。

妄想可能会捕捉某些东西,但缘起不是妄想。

各种支分生起,如幻觉一样并不真实。

那些现象有各种各样,但在妄想中并不成立。

那些现象其实是过错,都是从心的束缚中产生的。

妄想对事物一无所知,对缘起也只是妄想。

这些妄想的本性,其实就是那些缘起。

妄想有各种各样,对缘起也有妄想。

世俗谛和胜义谛,第三种是无因而生。

妄想说的是世俗谛,断除妄想则是圣者的境界。

就像修行的事情,在一件事上会显现出种种现象。

在那里并没有种种现象,妄想的相状就是这样。

就像各种眼病,会使人妄想看到各种颜色。

眼病并非颜色也不是非颜色,缘起也是这样不被觉察。

就像提炼真金,远离了各种污垢。

虚空中没有云翳,妄想的清净也是这样。

没有妄想的本性,也没有那个缘起的本性。

建立和诽谤,都是由妄想所破坏的。

如果妄想没有本性,而有缘起的本性,

无本性却又有本性,有本性从无本性生。

依靠妄想为因,而得到那个缘起。

相和名字常常相随,而生出各种妄想。

究竟不能成就,就能超越各种妄想。

然后就知道清净,这就叫做第一义。

妄想有十二种,缘起有六种。

自己觉悟知道这些,它们之间没有差别。

五法为真实,自性有三种。

修行分别这些,不会超出如如。

众多相状和缘起,那些名字引起妄想。

那些妄想的相状,是从那些缘起中生出的。

觉悟的智慧善于观察,没有缘也没有妄想。

已经成就就没有本性,怎么会有妄想的觉知呢?

那个妄想的自性,建立了两种自性。

妄想显现各种现象,清净是圣者的境界。

妄想就像画出的颜色,缘起被计算为妄想。

如果与妄想不同,就是依靠外道的理论。

妄想说出所想的东西,因为见到和合而生。

离开两种妄想的人,就是这样成就的。


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讲解自觉圣智的特征和一乘法。如果您讲解了自觉圣智的特征和一乘法,我和其他菩萨就能很好地理解自觉圣智的特征和一乘法,不用依靠他人就能通达佛法。"佛告诉大慧:"仔细听,好好思考,我现在为你讲解。"大慧回答说:"是的,我听从您的教导。"佛告诉大慧:"前代圣人所知道的,相互传授的,其实都是无实质的妄想。菩萨独自在安静的地方,通过自己的觉察观察,不依靠他人,远离妄想的见解,逐渐上进,最终进入如来的境界,这就叫做自觉圣智的特征。什么是一乘法的特征呢?就是获得一乘道的觉悟,我说这就是一乘法。怎样获得一乘道的觉悟呢?就是把能取所取的妄想如实地看待,不再产生妄想,这就叫做一乘觉悟。大慧,一乘觉悟不是其他外道、声闻、缘觉、梵天王等所能获得的,只有如来才能获得,所以称为一乘。"大慧问佛:"世尊,为什么说三乘而不说一乘呢?"佛告诉大慧:"因为声闻缘觉不能自己达到涅槃,所以不对所有声闻缘觉说一乘。所有声闻缘觉都是如来用方便法调伏教导而得到解脱的,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所以不说一乘。"


"再者,大慧,因为烦恼障碍和业习气没有断除,所以不对所有声闻缘觉说一乘。他们不觉悟法无我,不能离开分段生死,所以说三乘。大慧,那些断除了一切烦恼过失和习气,觉悟了法无我的人,他们断除了一切烦恼过失和习气,不再执著于三昧的快乐,觉悟了无漏界。觉悟之后,他们再次进入更高层次的出世间无漏界,具足一切功德,最终将获得如来不可思议的自在法身。"这时,世尊想要重复强调这个意思,就说了一首偈语:


诸天和梵乘,声闻缘觉乘,

诸佛如来乘,我说这些乘。

只要心还在转,诸乘都不究竟,

如果心灭尽了,既无乘也无乘者。

没有乘的建立,我说为一乘,

为了引导众生,分别说诸乘。

解脱有三种,以及法无我,

烦恼和智慧等,解脱就是远离。

譬如海上浮木,常随波浪转动,

声闞愚人也是,被相的风飘荡。

他们的烦恼灭了,除了习气烦恼的愚昧,

贪著三昧的快乐,安住在无漏界。

没有究竟的归趣,也不会再退回,

获得各种三昧身,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也不觉醒。

譬如昏醉的人,酒醒了才清醒,

他们觉悟法也是这样,最终得到佛的无上身。


这段经文的核心精华可以概括如下:


1. 如来藏思想:经文强调如来藏自性清净,但被烦恼所覆盖。这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思想。


2. 空性与无我:强调诸法空性,无我的智慧。这是佛教的根本教义。


3. 心识理论:讲述八识的关系,特别是阿赖耶识与其他识的关系。这是唯识学说的基础。


4. 修行次第:详细描述了从初果须陀洹到阿罗汉的修行过程和境界。


5. 批判外道:指出外道关于涅槃等概念的错误理解,以凸显佛教的正确观点。


6. 妄想分析:详细分析了十二种妄想,指出妄想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7. 一乘思想:强调佛教最终目标是一乘,即成佛。但也解释了为什么要方便说三乘。


8. 自觉圣智:强调通过自身观察和修行获得智慧,而不是依赖他人。


9. 般若智慧:贯穿全文的是对智慧的强调,认为只有通过智慧才能真正解脱。


10. 究竟解脱:最终目标是完全断除烦恼习气,获得佛的无上法身。


这些思想体现了大乘佛教,特别是如来藏和唯识学说的核心内容,强调通过智慧观察和修行来获得最终解脱。


“《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二,白话直译” 的相关文章

《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白话直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宋朝印度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翻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佛陀住在南海边的楞伽山顶上。那里用各种珍贵的花朵装饰得非常华丽。佛陀和大比丘僧众以及大菩萨众在一起。这些菩萨是从其他不同的佛国土来的。这些大菩萨们有无量的三昧自在力量和神通游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