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五根的法义解析
相应部48相应36经/解析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有五根,是哪五种根呢?即是乐根、苦根、喜悦根、忧根、舍根(乐根、苦根、喜悦根、忧根、舍根解释,见第八百零八章)。
比丘们,什么是乐根呢?凡是能由身体生起快乐、喜悦、欢喜,凡是能由身体与接触到的外界事物生起快乐、喜悦、欢喜,就被称为乐根。比丘们,你们要注意,这个身体指的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就是说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了快乐、喜悦、欢喜,那么乐根就被触发了。「乐根」是由外到内的,是由外界的事物触发生起的快乐感受,是由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触发生起的快乐感受。比如眼睛看见美丽的风景生起快乐的感受,眼睛看见国色天香的美女生起快乐的感受。
比丘们,你们要注意如来刚才说的由外到内:「外」指的是物质事物,「内」指的是内心生起的见解、思想、念想。
简单的说:「外」指的是物质事物的范围,「内」指的是精神思想的范围。
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属于物质事物的范围,所以是「外」界事物。
比丘们,也许你们会有所疑惑,为什么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属于物质事物的范围呢?因为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是由肌肤、皮肤生起的,没有肌肤、皮肤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就无法生起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所以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是属于物质事物的范围。
比丘们,什么是苦根呢?凡是能由身体生起痛苦、不快、苦楚,凡是能由身体与接触到的外界事物生起痛苦、不快、苦楚,就被称为苦根。比丘们,你们要注意,这个身体指的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就是说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了痛苦、不快、苦楚,那么苦根就被触发了。「苦根」是由外到内的,是由外界的事物触发生起的痛苦感受,是由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触发生起的痛苦感受。比如眼睛看见自己的房子被大火焚烧垮塌生起的痛苦感受,眼睛看见自己的妻子孩子被杀害生起的痛苦感受。
比丘们。你们要注意,如来刚才说的由外到内,「外」指的是物质事物,「内」指的是内心生起的见解、思想、念想。
简单的说「外」指的是物质事物的范围,「内」指的是精神思想的范围。
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属于物质事物的范围,所以是「外」界事物。
比丘们,什么是喜悦根呢?凡是能由内心生起快乐、喜悦、欢喜,凡是能由内心的见解、思想、念想产生快乐、喜悦、欢喜,就被称为喜悦根。
比丘们,你们要注意,如来这里说的「内心」指的是精神思想,如来这里说的「内心」指的不是物质事物。也就是说当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生起了快乐、喜悦、欢喜,那么喜悦根就被触发了。「喜悦根」是由内到外的,是由内心的念想、思想、见解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比如幻想自己住进了宫殿楼阁生起了快乐、喜悦、欢喜的感受,幻想自己成为了大富翁拥有了很多钱财、房产、妻妾而生起了快乐、喜悦、欢喜的感受。
比丘们,「乐根」与「喜悦根」的区别是什么呢?「乐根」是由外界事物触发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而「喜悦根」是由内心的念想、思想、见解触发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的感受。
如来这里说的「外」指的是物质事物的范围,「内」指的是精神思想的范围。
什么是忧根呢?凡是由内心的念想、思想、见解触发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就被称为「忧根」。
「忧根」与「苦根」的区别就在于:「忧根」是由内到外生起的,是由内心的念想、思想、见解触发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而「苦根」是由外到内生起的,是由身体与外界事物触发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比丘们,如来这里说的身体指的是物质化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如来这里说的外界事物指的是:物质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也就是说:内心与念想、思想、见解属于「内」部事物,精神思想的范围;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是属于「外」界事物,物质事物的范围。
什么是舍根呢?凡是由身体与内心体验到的不苦不乐的感受,凡是由身体与内心体验到的既不快乐也不痛苦的感受,就被称为舍根。简单的说「舍根」就是身体与内心进入平静、宁静、安宁的状态境界之中。为什么称其为「舍」呢?就是因为放下了对世间事物的执着和挂念,不再贪爱世间的事物,卸下了对世间事物的负担,才能让身体与内心进入平静、宁静、安宁的境界之中。「舍」是放下,不再执着和挂念的意思。
比丘们,你们要注意「舍根」要满足内外两部分事物都平静、安宁才可能被触发。
是哪两部分事物呢?一个部分是外界事物,另一个部分是内心事物。外界事物属于物质事物的范围: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这些就属于物质事物的范围。
内心事物属于精神思想的范围: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就属于精神思想的范围。
比丘们,为什么如来说「舍根」要满足内外两部分事物都平静、安宁才可能被触发呢?比丘们,你们可以这样去想:如果一个人身患重病,痛苦不堪的时候,他能够进入平静、宁静、安宁的状态之中吗?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他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他才可能让身体保持平静、安宁。同样的,一个内心散乱、混乱、胡思乱想的人,他能够进入平静、宁静、安宁的境界之中吗?那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他的内心熄灭、平息了各种纷繁的念想、思想、见解,他才可能让内心平静、安宁。所以「舍根」要满足内外两部分事物都平静、安宁才可能被触发。
比丘们,如来现在给你们总结一下刚才所说的五根法义:
「乐根」是由外到内的,是由身体与外界事物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是由物质事物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
「苦根」是由外到内的,是由身体与外界事物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感受,是由物质事物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感受。
「喜悦根」是由内到外的,是由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是由精神思想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
「忧根」是由内到外的,是由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感受,是由精神思想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感受。
「舍根」要满足内、外都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才能被触发,也就是要由身体与内心都体验到不苦不乐的感受,要由物质身体与精神思想同时体验到不苦不乐的感受才能触发「舍根」。
比丘们,这就是五根的法义。”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48.36/(6) Paṭhamavibhaṅgasuttaṃ
506. “Pañcimāni bhikkhave, indriyāni. Katamāni pañca? Sukhindriyaṃ, dukkhindriyaṃ, somanassindriyaṃ, domanassindriyaṃ, upekkhindriyaṃ.
“Katamañca bhikkhave, sukhindriyaṃ? Yaṃ kho, bhikkhave, kāyikaṃ sukhaṃ kāyikaṃ sātaṃ, kāyasamphassajaṃ sukhaṃ sātaṃ vedayitaṃ– idaṃ vuccati, bhikkhave, sukhindriyaṃ.
“Katamañca, bhikkhave, dukkhindriyaṃ? Yaṃ kho, bhikkhave, kāyikaṃ dukkhaṃ, kāyikaṃ asātaṃ, kāyasamphassajaṃ dukkhaṃ asātaṃ vedayitaṃ– idaṃ vuccati, bhikkhave, dukkhindriyaṃ.
“Katamañca, bhikkhave, somanassindriyaṃ? Yaṃ kho, bhikkhave, cetasikaṃ sukhaṃ, cetasikaṃ sātaṃ, manosamphassajaṃ sukhaṃ sātaṃ vedayitaṃ – idaṃ vuccati, bhikkhave, somanassindriyaṃ.
“Katamañca, bhikkhave, domanassindriyaṃ? Yaṃ kho, bhikkhave, cetasikaṃ dukkhaṃ, cetasikaṃ asātaṃ, manosamphassajaṃ dukkhaṃ asātaṃ vedayitaṃ– idaṃ vuccati, bhikkhave, domanassindriyaṃ.
“Katamañca, bhikkhave, upekkhindriyaṃ? Yaṃ kho, bhikkhave, kāyikaṃ vā cetasikaṃ vā nevasātaṃ nāsātaṃ vedayitaṃ– idaṃ vuccati, bhikkhave, upekkhindriyaṃ. Imāni kho, bhikkhave, pañcindriyānī”ti. Chaṭṭha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