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如何进入不死的状态?

相应部47相应37经/意欲经(念住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身念住(身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灭尽欲望,当他们的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什么是不死呢?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就叫做不死,不生就不死,这个不生不仅指不出生在世间,还指不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既然没有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就不会循环往复的产生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生死轮回也不仅指循环往复的在世间出生又死去,还指行为、言语、念想循环往复的产生和消失,喜怒哀乐情感的产生和消失,这也是生死轮回,生是产生、出现、显现,死是结束、灭没、消失。比如一件事情发生叫做生,这件事情结束叫做死。生死不仅是指身体的出生与死亡,还指世间一切事物的出现、显现和灭没、消失。


比丘们,修习身念住就能不生。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身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受念住(受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灭尽欲望,当他们的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修习受念住就能不生。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受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心念住(心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灭尽欲望,当他们的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修习心念住就能不生。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心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法念住(法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灭尽欲望,当他们的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修习法念住就能不生。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法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如来在这里提醒你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都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都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都能灭尽欲望,当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你们要注意不是同时修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念住,而是在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任意选择一种念住去修行,或者修习身念住,或者修习受念住,或者修习心念住,或者修习法念住。


比丘们,你们选择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就能最终灭尽一切的烦恼、痛苦、欲望,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


比丘们,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就能不生(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你们要经常的去修习四念住(四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这就是如来今天对你们的教导。”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47.37/(7) Chandasuttaṃ

   403. “Cattārome, bhikkhave, satipaṭṭhānā. Katame cattāro? Idha, bhikkhave, bhikkhu kāye kāy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Tassa kāye kāyānupassino viharato yo kāyasmiṃ chando so pahīyati. Chandassa pahānā amataṃ sacchikataṃ hoti.

   “Vedanāsu vedan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Tassa vedanāsu vedanānupassino viharato yo vedanāsu chando so pahīyati. Chandassa pahānā amataṃ sacchikataṃ hoti.

   “Citte citt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Tassa citte cittānupassino viharato yo cittamhi chando so pahīyati. Chandassa pahānā amataṃ sacchikataṃ hoti.

   “Dhammesu dhamm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Tassa dhammesu dhammānupassino viharato yo dhammesu chando so pahīyati. Chandassa pahānā amataṃ sacchikataṃ hotī”ti. Sattamaṃ.


“第七百六十八章 如何进入不死的状态?” 的相关文章

第一章 不可轻视人,要对一切人都恭敬有礼

1.第一品相应部3相应1经/年轻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这是我亲身经历、听到和见到的,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与佛陀相互问候之后,波斯匿王在佛陀旁边坐下,对佛陀说:“乔达摩(佛陀),你自称:「我已经证悟了宇宙间至高无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觉...

第十一章 不可随便相信人

2.第二品相应部3相应11经/七位结髮者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一天,佛陀住在舍卫城的东园鹿母讲堂,傍晚的时候,佛陀停止静坐观想,起座来到屋外安坐,那时,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这时,有七位留着头发修行的人,有七位尼乾陀教徒,有七位裸体修行人,有七位只穿一...

第二十六章 杀死什么能让自己不生烦恼?

7.婆罗门相应1.阿罗汉品相应部7相应1经/大那若尼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那个时候,有一位叫婆罗堕若的婆罗门,他的妻子大那若尼对佛法僧三宝有坚固的信心。有一次大那若尼给婆罗堕若婆罗门送饭,不小心跌倒了,她虔诚恭敬的诵念三次:“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

第三十二章 清净是循序渐进修行出来的

相应部7相应7经/概要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清净婆罗门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好。清净婆罗门对佛陀说:“世尊,世间所有的婆罗门修行人都不清净,即便他们受持戒律,修习各种苦行。这个世间只有智慧和身口意修行都圆满的人才是最清净的人,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受持戒律,由此让内心清净...

第三十四章 祭祀心中的解脱火

相应部7相应9经/孙陀利葛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骄萨罗国的孙陀利迦河边。那个时候,有个婆罗门在孙陀利迦河边供养火神。他举行完祭祀火神的仪式后,就站起来,四处观望,他心里想:「给谁吃这些供养火神后的祭品呢?」婆罗门看见佛陀坐在一棵大树下,当时佛陀用毛巾包裹着头,婆罗门就左手拿...

第四十章 应该对谁恭敬有礼?

相应部7相应15经/慢刚愎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有个叫骄慢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他不尊敬父母,不尊敬老师,不尊敬兄长。那时,佛陀正在为大众说法,那个骄慢婆罗门心里就想:「出家人乔达摩(佛陀)正在为大众说法,我也去凑凑热闹吧,看看他长什么样子。如果出家人乔达摩对我说话,我就对他说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