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如何进入不死的状态?
相应部47相应37经/意欲经(念住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身念住(身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灭尽欲望,当他们的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什么是不死呢?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就叫做不死,不生就不死,这个不生不仅指不出生在世间,还指不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既然没有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就不会循环往复的产生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生死轮回也不仅指循环往复的在世间出生又死去,还指行为、言语、念想循环往复的产生和消失,喜怒哀乐情感的产生和消失,这也是生死轮回,生是产生、出现、显现,死是结束、灭没、消失。比如一件事情发生叫做生,这件事情结束叫做死。生死不仅是指身体的出生与死亡,还指世间一切事物的出现、显现和灭没、消失。
比丘们,修习身念住就能不生。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身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受念住(受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灭尽欲望,当他们的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修习受念住就能不生。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受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心念住(心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灭尽欲望,当他们的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修习心念住就能不生。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心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法念住(法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灭尽欲望,当他们的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修习法念住就能不生。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法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如来在这里提醒你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都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正知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都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都能灭尽欲望,当欲望完全灭尽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就不会再生死轮回。
比丘们,你们要注意不是同时修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念住,而是在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任意选择一种念住去修行,或者修习身念住,或者修习受念住,或者修习心念住,或者修习法念住。
比丘们,你们选择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就能最终灭尽一切的烦恼、痛苦、欲望,进入不死的状态之中。
比丘们,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就能不生(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不生什么呢?不生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不生任何念想,既然不生就不死,没有产生、出现、显现,就谈不上结束、灭没、消失。比如没有生起行为、言语、念想,就不会有这些行为、言语、念想导致的结果;没有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念想的生起就不会有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生就不死。这个死不只是指身体的死亡,还指世间事物事情的结束、灭没、消失。世间的事物事情没有生起、发生、出现,就谈不上灭没、结束、消失。也即是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就能不生,不生就不死。
比丘们,你们要经常的去修习四念住(四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这就是如来今天对你们的教导。”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47.37/(7) Chandasuttaṃ
403. “Cattārome, bhikkhave, satipaṭṭhānā. Katame cattāro? Idha, bhikkhave, bhikkhu kāye kāy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Tassa kāye kāyānupassino viharato yo kāyasmiṃ chando so pahīyati. Chandassa pahānā amataṃ sacchikataṃ hoti.
“Vedanāsu vedan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Tassa vedanāsu vedanānupassino viharato yo vedanāsu chando so pahīyati. Chandassa pahānā amataṃ sacchikataṃ hoti.
“Citte citt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Tassa citte cittānupassino viharato yo cittamhi chando so pahīyati. Chandassa pahānā amataṃ sacchikataṃ hoti.
“Dhammesu dhamm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Tassa dhammesu dhammānupassino viharato yo dhammesu chando so pahīyati. Chandassa pahānā amataṃ sacchikataṃ hotī”ti. Sattama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