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什么是舍断观?

相应部46相应74经/捨断经(觉支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修习舍断的观想,经常修习舍断的观想,能够证悟解脱的果位,能够获得大益处。


什么是舍断的观想呢?什么是舍断呢?舍断就是放下、不再执着和挂念的意思。舍断的观想就是观想世间一切的事物都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旁观者,因为自己无法青春永驻,无法永远不死,那么就无法永远的拥有世间的事物,这些事物实际上不真正属于自己,自己只是暂时的管理或使用这些事物。比如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之中,这片山林不属于自己,任何人踩踏这片山林中的花草,任何人砍伐这片山林中的树木,自己都不会感觉失去了什么,自己都不会伤心痛苦,因为这片山林本来就不属于自己,自己只是一个内心平静的旁观者。


又比如当听闻到一个陌生人孩子不幸溺水身亡的消息,也许会产生同情心,但是却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因为这个孩子不是自己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会忘记这件事情,陌生人孩子溺水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件与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事情。


还比如听闻到某些陌生人死去的消息,自己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因为自己不认识这些死去的陌生人,这些陌生人对于自己来说是完全不干的人,他们的死对于自己来说毫无意义。


同样的道理,当自己失去事物的时候,当自己死去的时候,那些不认识自己的人,那些对自己陌生的人也将对自己失去事物,死去的事情漠不关心。


观想自己如同一个陌生人,为什么自己如同一个陌生人呢?因为自己无法永远活在世间,自己的身体会生病、衰老、死去,当自己死去的那一刻,自己在世间拥有的一切都将失去,自己的身体也将腐烂消失,就如同一个陌生人的死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数不清的年份后,自己在世间的各种事迹、行为、言语就将消失殆尽,没有人会记得自己,自己就完全变成了一个与世间人毫不相干的人,自己就完全成为了一个好像在世间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的人一样。


把自己观想成为一个陌生人、局外人,就能放下对世间事物事情的执着和挂念,自己不过只是一个时间的过客而已,世间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永远的拥有,连自己最终都会死去,还有什么好执着和挂念的,一旦自己死去,自己在世间做下的行为,说出的言语,生起的念想就将烟消云散、消失不见,自己所拥有的财产、房屋、权势、职位等等的一切都将与自己毫无关系。自己的妻子、孩子、亲人也将消失不见,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指责等等评价对于自己来说也将变的毫无意义。


自己就如同一个陌生人的离去,自己就如同一个局外人的离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没有人会记得自己,没有人会记得自己曾经做过什么,自己就这样从世间消失。通过舍断的观想,放下对世间的执着和挂念。


比丘们,为什么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能够证悟解脱果位,获得大益处呢?


当世间人或众生依靠修习舍断观,远离、熄灭、平息、停止、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圆满完成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七种觉支的修行。


什么是念觉支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清净的念想上,四念住就属于念觉支(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修习四念住就是在修习念觉支。


什么是择法觉支呢?就是用已经开启的智慧,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邪法、恶法、不善法,能够判断出真法与假法,并且能够选择正确的法修行,能够选择善法、正法、解脱法修习,不选择邪法、恶法、不善法修习。


什么是精进觉支呢?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熄灭、平息、灭尽已经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还没有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不要再次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还没有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已经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持续的增长、增进。简单的说精进觉支,就是持之以恒的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持之以恒的断恶修善。四正勤就属于精进觉支(四正勤解释,见第五百五十四章),修习四正勤就是在修习精进觉支。


什么是喜觉支?就是持之以恒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时候,内心由于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而变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清净安宁,由此生起欢喜、喜悦、欣喜。


什么是轻安觉支?就是由于修行止与观(止与观解释:见第六百一十四章),由于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熄灭、平息、灭尽了烦恼和痛苦,由此内心进入宁静、安宁、安稳的状态之中。


什么是定觉支?就是内心不再混乱、散乱、胡思乱想,内心不会再生起烦恼和妄想,内心已经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定觉支也被称为禅定,什么是禅定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让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这就叫做禅定。也就是说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就叫做「禅」,让内心不散乱、不混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就叫做「定」。


什么是舍觉支?就是已经不再执着和挂念,内心平等,没有分别、区别、差别,内心平静、安宁、宁静,能够放下对世间一切事物事情的执着和挂念,既不会陷入回忆过去的念想之中,也不会陷入期待未来的念想之中,更不会陷入现在当前的念想之中,内心平静、坦荡。


当世间人或众生修习舍断观的时候,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无常,以及由修习舍断观而生起的各种从低到高的清净境界,由此证悟各种阶位的解脱果位,获得清净解脱的大益处。


比丘们,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能够预料、预见必将证悟两种果位,这两种果位不是同时证悟的,而是证悟这两种果位中的其中一种果位。是哪两种果位呢?


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在最理想的状态下能够证悟完全智。


什么是完全智?就是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世间、世界的真相、真谛;完全明白获得解脱,进入涅槃境界的道理、知识、修行方法。


已经熄灭、停止生死轮回(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五百七十八章),解除了一切的束缚与捆绑。


已经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证悟解脱的果位,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简单的说「完全智」就是:已经解除一切的束缚捆绑,已经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已经进入涅槃清净的境界。


这就是完全智的法义。


如果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没有证悟完全智,就证悟还有执着烦恼的残渣,还有细微执着烦恼的阿那含果位。


什么是阿那含果位呢?就是除灭了有「我」真实、永远存在的见解;灭尽了那些对解脱毫无帮助的苦行、禁戒、禁忌;消除了对如来正法的疑惑,消除了对如来,对如来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对如来所制定的戒律的疑惑。对如来,对如来的正法,对如来所制定的戒律,对如来的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生起了坚固的信心,灭尽了贪欲、愤怒、疑惑,阿那含果位也称为三果,这些证悟阿那含果位的圣者,他们也被称为证悟三果的圣者。证悟阿那含果位的圣者,他们死后不会再投生在欲界,什么是欲界呢?也就是还有男女淫欲、食欲、睡眠欲等等感官欲望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证悟阿那含果位的圣者,他们死后直接投生到色界与无色界天界,并在这些天界中灭尽一切烦恼和痛苦(天界解释,见第四百四十一章),从生死轮回中永远的解脱出来,证悟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阿那含果位也称为不还果。什么是色界天界?也就是没有男女淫欲、食欲、睡眠欲等等感官的欲望,这些有情众生的物质身体以及他们住的宫殿等等他们所在地方的物质事物非常的殊胜、精致、净妙,他们对这些殊胜、精致、净妙的物质事物还有微细的执着和挂念,他们还会被这些这些殊胜、精致、净妙的物质事物轻微的束缚捆绑,这就是色界天界,没有欲望,还有对物质事物的轻微执着和挂念。什么是无色界天界?也就是没有男女淫欲、食欲、睡眠欲等等感官欲望,也没有对物质事物的执着和挂念,但是还有对精神思想、念想的执着和挂念,这就是无色界天界,没有欲望,没有对物质事物的执着和挂念,但是还有对精神思想、念想的执着和挂念。


比丘们,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是如何证悟完全智与阿那含这两种果位的呢?


当世间人或众生依靠修习舍断观,远离、熄灭、平息、停止、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圆满完成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七种觉支的修行。


当世间人或众生修习舍断观的时候,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无常,以及由修习舍断观而生起的各种从低到高的清净境界,由此证悟完全智与阿那含这两种果位。


比丘们,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能够获得大利益;


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能够解除世间的束缚捆绑,让内心进入安稳、安宁的状态之中;


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能够激起解脱的急迫感,对善法、正法、解脱法生起坚定的信仰心,因为由修习舍断观明白了世间是无常的,迫切的想要从世间彻底的解脱出来。


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能够被指引、引导进入安乐、吉祥、平安、幸福的状态之中。


比丘们,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是如何获得大利益的?是如何解除世间的束缚捆绑,让内心进入安稳、安宁的状态之中的?是如何激起解脱的急迫感,对善法、正法、解脱法生起坚定的信仰心,迫切的想要从世间彻底的解脱出来的?是如何被指引、引导进入安乐、吉祥、平安、幸福的状态之中的?


当世间人或众生依靠修习舍断观,远离、熄灭、平息、停止、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圆满完成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七种觉支的修行。


当世间人或众生修习舍断观的时候,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无常,以及由修习舍断观而生起的各种从低到高的清净境界,由此获得大利益;由此解除世间的束缚捆绑,让内心进入安稳、安宁的状态之中;由此激起解脱的急迫感,对善法、正法、解脱法生起坚定的信仰心,迫切的想要从世间彻底的解脱出来;由此被指引、引导进入安乐、吉祥、平安、幸福的状态之中。


比丘们,你们也要修习舍断观,经常修习舍断观,这样你们也能获得大益处,证悟完全智与阿那含这两种果位,这样你们也能获得大利益,解除世间的束缚捆绑,让内心进入安稳、安宁的状态之中,激起解脱的急迫感,对善法、正法、解脱法生起坚定的信仰心,迫切的想要从世间彻底的解脱出来,被指引、引导进入安乐、吉祥、平安、幸福的状态之中。”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比丘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46.74/(8) Pahānasuttaṃ

   255. “Pahānasaññā, bhikkhave …pe… aṭṭhamaṃ.


“第七百二十四章 什么是舍断观?” 的相关文章

第二章 内心生起哪三种念想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相应部3相应2经/男子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问佛陀:“世尊,当人的内心生起什么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不利,让自己产生痛苦,无法安乐?”佛陀说:“大王,当人的内心生起了三种念想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不利,让自己产生痛苦,无法...

第七章 在公堂上说假话的原因

相应部3相应7经/法庭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对佛陀说:“世尊,我经常在公堂上看见很多有巨额财富,有大量黄金珠宝,有无数田地房产,有无数仆人粮食的王室贵族、祭司、富豪,他们因为贪得无厌的缘故,他们因为想要获得更多利益...

第九章 杀害生命的供养有福德可言吗?

相应部3相应9经/牲祭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准备举办为国家祈福的祭祀大会,波斯匿王为此预备好了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只公山羊、五百只母山羊,他准备在祭祀大典上将这些公牛、山羊全部都捆绑到祭坛的大石柱上杀害掉作为对上天的供养。波斯匿王还为此预备...

第十一章 不可随便相信人

2.第二品相应部3相应11经/七位结髮者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一天,佛陀住在舍卫城的东园鹿母讲堂,傍晚的时候,佛陀停止静坐观想,起座来到屋外安坐,那时,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这时,有七位留着头发修行的人,有七位尼乾陀教徒,有七位裸体修行人,有七位只穿一...

第十八章 要与善友、善人、善的群体在一起

相应部3相应18经/善友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心中生起了这样的念想:世尊您曾经说过,要与善的团体、善的朋友、善的伴侣、善人在一起,不要与恶的团体、恶的朋友、恶的伴侣、恶人在一起...

第三十五章 丢失十四头牛的忧愁

相应部7相应10经/许多女儿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骄萨罗国的某个密林中。那个时候,有个婆罗门丢失了十四头牛,他到处寻找这些自己丢失的牛,不知不觉的来到佛陀的住所,他看见佛陀正在密林中静坐。就对静坐中的佛陀说到:“我的十四头牛在六天前丢失了,我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然而在这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