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五盖烦恼让世间人变成盲人

相应部46相应40经/盖经(觉支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有五种盖导向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无明黑暗(无明解释,见第一百九十八章),让世间人或众生失去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看不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这都是因为五种盖让还没有生起的智慧无法生起的缘故,这都是因为五种盖让已经生起的智慧消退、灭没、消失的缘故,没有善法、正法、解脱法智慧指引、引导的世间人或众生就如同没有眼睛的盲人一样,他们将会在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悬崖上跌落,他们将会在恶法、邪法、束缚法的崎岖山路上摔倒,他们将会被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吞没、吞噬。


五种盖是什么呢?五种盖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这五种盖。


什么是盖呢?「盖」是修行障碍的意思,遮蔽、掩盖、覆盖、包裹内心,阻碍、障碍内心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烦恼。


什么是贪欲盖呢?执着五欲,陷入五欲的状态之中,内心被五欲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五欲?就是由眼睛与物质事物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耳朵与声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鼻子与气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舌头与味道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身体与触觉,或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的贪欲、渴爱。


比丘们,这就是五欲。


「贪欲盖」简单的说就是:贪欲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贪欲盖」导向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无明黑暗(无明解释,见第一百九十八章),让世间人或众生失去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看不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瞋恚盖呢?陷入瞋恚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瞋恚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瞋恚呢?瞋恚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


「瞋恚盖」简单的说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瞋恚盖」导向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无明黑暗,让世间人或众生失去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看不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睡眠盖?陷入睡眠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睡眠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睡眠呢?睡眠是一种比喻,比喻的是沉迷的状态,陷入沉迷的状态之中如同熟睡一样。对某一种境界、状态入迷、沉醉、着迷、迷恋、陶醉就叫做睡眠。


「睡眠盖」简单的说就是:沉迷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睡眠盖」导向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无明黑暗,让世间人或众生失去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看不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掉悔盖?陷入掉悔的状态之中,内心被掉悔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掉悔呢?「掉」是心浮气躁,内心混乱、散乱的意思;「悔」是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忧虑不安、后悔不已。


「掉悔盖」简单的说就是:心浮气躁与后悔不安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掉悔盖」导向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无明黑暗,让世间人或众生失去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看不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疑盖?陷入「疑」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疑」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疑」呢?「疑」就是怀疑、疑惑、疑虑、狐疑不信、犹豫不决。


「疑盖」简单的说就是:疑惑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疑盖」导向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无明黑暗,让世间人或众生失去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看不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比丘们,这就是五种盖的法义。「五种盖」导向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无明黑暗,让世间人或众生失去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看不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没有智慧而无法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比丘们,有七种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七觉支解释,见第六百六十一章),让世间人或众生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这都是因为七种觉支让还没有生起的智慧生起的缘故,这都是因为七种觉支让已经生起的智慧增长、增进、增加的缘故,有善法、正法、解脱法智慧指引、引导的世间人或众生就如同有明亮眼睛、良好视力的人一样,他们不会去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悬崖边,他们会去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平原,因此他们不会从恶法、邪法、束缚法的悬崖上跌落,他们不会走恶法、邪法、束缚法的崎岖山路,他们会走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平坦道路,因此他们不会在恶法、邪法、束缚法的崎岖山路上摔倒,他们不会去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他们会去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相定、四念住等等有坚固、坚实、稳固、牢靠承载力的地方(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解释,见第一百五十五章;无相定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因此他们不会被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吞没、吞噬。


比丘们,如来这里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相定、四念住的修行方法比喻成了有坚固、坚实、稳固、牢靠承载力的地方,因为修习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相定、四念住就能进入禅定的境界。


什么是禅定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让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这就叫做禅定。也就是说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就叫做「禅」,让内心不散乱、不混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就叫做「定」。


内心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就如同双脚踩在坚固、坚实、稳固、牢靠的陆地上,就如同在有坚固、坚实、稳固、牢靠承载力的地方。


比丘们,是哪七种觉支呢?即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七种觉支(七觉支解释,见第六百六十一章)。


什么是念觉支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清净的念想上,四念住就属于念觉支(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修习四念住就是在修习念觉支。


「念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让世间人或众生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择法觉支呢?就是用已经开启的智慧,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邪法、恶法、不善法,能够判断出真法与假法,并且能够选择正确的法修行,能够选择善法、正法、解脱法修习,不选择邪法、恶法、不善法修习。


「择法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让世间人或众生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精进觉支呢?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熄灭、平息、灭尽已经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不让还没有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再次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还没有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已经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持续的增长、增进。简单的说精进觉支,就是持之以恒的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持之以恒的断恶修善。四正勤就属于精进觉支(四正勤解释,见第五百五十四章),修习四正勤就是在修习精进觉支。


「精进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让世间人或众生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喜觉支?就是持之以恒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时候,内心由于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而变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清净安宁,由此生起欢喜、喜悦、欣喜。


「喜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让世间人或众生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轻安觉支?就是由于修行止与观(止与观解释:见第六百一十四章),由于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熄灭、平息、灭尽了烦恼和痛苦,由此内心进入宁静、安宁、安稳的状态之中。


「轻安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让世间人或众生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定觉支?内心不再混乱、散乱、胡思乱想,内心不会再生起烦恼和妄想,内心已经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定觉支也被称为禅定,什么是禅定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让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这就叫做禅定。也就是说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就叫做「禅」,让内心不散乱、不混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就叫做「定」。


「定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让世间人或众生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舍觉支?就是已经不再执着和挂念,内心平等,没有分别、区别、差别,内心平静、安宁、宁静,能够放下对世间一切事物事情的执着和挂念,既不会陷入回忆过去的念想之中,也不会陷入期待未来的念想之中,更不会陷入现在当前的念想之中,内心平静、坦荡。


「舍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让世间人或众生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比丘们,这就是七觉支的法义,「七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让世间人或众生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让世间人或众生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让世间人或众生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比丘们,你们要去修习七觉支(七觉支解释,见第六百六十一章),你们要经常去修习七觉支,这样你们就会被「七觉支」导向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普照光明之中,你们就能拥有辨别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的眼睛,你们就不会成为被欲望、烦恼、痛苦包围、包裹的盲人。你们就能够看见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智慧光明,不会深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泥潭、沼泽。这样你们就会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吉祥、幸福、安稳、平静、安宁、清净的状态、境界,这样你们就会由于智慧的生起、增长、增进而被指引、引导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46.40/(10) Nīvaraṇasuttaṃ

   221. “Pañcime, bhikkhave, nīvaraṇā andhakaraṇā acakkhukaraṇā aññāṇakaraṇā paññānirodhikā vighātapakkhiyā anibbānasaṃvattanikā. Katame pañca? Kāmacchandanīvaraṇaṃ, bhikkhave, andhakaraṇaṃ acakkhukaraṇaṃ aññāṇakaraṇaṃ paññānirodhikaṃ vighātapakkhiyaṃ anibbānasaṃvattanikaṃ Byāpādanīvaraṇaṃ, bhikkhave …pe… thinamiddhanīvaraṇaṃ, bhikkhave… uddhaccakukkuccanīvaraṇaṃ, bhikkhave… vicikicchānīvaraṇaṃ, bhikkhave, andhakaraṇaṃ acakkhukaraṇaṃ aññāṇakaraṇaṃ paññānirodhikaṃ vighātapakkhiyaṃ anibbānasaṃvattanikaṃ. Ime kho, bhikkhave, pañca nīvaraṇā andhakaraṇā acakkhukaraṇā aññāṇakaraṇā paññānirodhikā vighātapakkhiyā anibbāna-saṃvattanikā.

   “Sattime, bhikkhave, bojjhaṅgā cakkhukaraṇā ñāṇakaraṇā paññābuddhiyā avighātapakkhiyā nibbānasaṃvattanikā. Katame satta? Satisambojjhaṅgo, bhikkhave, cakkhukaraṇo ñāṇakaraṇo paññābuddhiyo avighātapakkhiyo nibbānasaṃvattaniko …pe… upekkhāsambojjhaṅgo, bhikkhave, cakkhukaraṇo ñāṇakaraṇo paññābuddhiyo avighātapakkhiyo nibbānasaṃvattaniko. Ime kho, bhikkhave satta bojjhaṅgā cakkhukaraṇā ñāṇakaraṇā paññābuddhiyā avighātapakkhiyā nibbānasaṃvattanikā”ti. Dasamaṃ.

   Nīvaraṇavaggo catuttho.

   Tassuddānaṃ–

   Dve kusalā kilesā ca, dve yoniso ca buddhi ca;

   Āvaraṇā nīvaraṇā rukkhaṃ, nīvaraṇañca te dasāti.


“第六百九十四章 五盖烦恼让世间人变成盲人” 的相关文章

第二章 内心生起哪三种念想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相应部3相应2经/男子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问佛陀:“世尊,当人的内心生起什么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不利,让自己产生痛苦,无法安乐?”佛陀说:“大王,当人的内心生起了三种念想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不利,让自己产生痛苦,无法...

第十章 什么才是世间最大的捆绑和束缚?

相应部3相应10经/繫缚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有一大群罪犯被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下令抓捕,这些罪犯一些人的身体被绳子捆绑,一些人的脚上被套上脚链,一些人全身都被套上锁链,他们垂头丧气的被官差押赴监狱关押。那个时候,有很多出家人在中午前穿好法衣,拿着饭钵到舍卫城中化缘饭食,他们看见了被...

第二十二章 没有谁可以逃过死亡

相应部3相应22经/祖母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佛陀对波斯匿王说:“大王,你为什么脸上挂着泪珠?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从何而来?”波斯匿王回答:“世尊,我慈祥的老祖母过世了,我正在王宫为老祖母举行丧礼,每当我想到老祖母在世...

第二十三章 生起哪三种念想会烦恼痛苦?

相应部3相应23经/世间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当内心生起什么念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烦恼痛苦、无法安宁?”佛陀说:“大王,当内心生起贪欲念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烦恼痛苦、无法安宁;当内心生起愤怒念想的时...

第二十九章 愤怒只会伤害到自己

相应部7相应4经/酸粥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阿修罗王皈依佛陀后,与佛陀和波斯匿王一同进餐,在阿修罗王旁边站立的毗兰耆迦婆罗门横眉怒目、咬牙切齿。他一言不发,默默的独自生着闷气,他心里想:「这个秃头既然哄骗了大王,大王已经皈依他了,我现在也不好去反驳他...

第三十章 如何做到真正的不害?

相应部7相应5经/无害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不害婆罗门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不害婆罗门对佛陀说:“世尊,我的名字叫做不害,请您为我说法。”佛陀说:“婆罗门,你的名字叫不害,什么才是名副其实的不害呢?也就是身体行为做善事,口说善言,内心生起善念,不伤害别人这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