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什么是暴流?
16.暴流品
相应部45相应172经/暴流经(道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有四种暴流,是哪四种暴流呢?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什么是暴流呢?暴流是一种比喻,涨大水的时候,凶暴的洪水会冲垮淹没房屋,会冲走毁坏财产,吞噬淹没亲人,同样的,烦恼的洪水也能冲走由善行、善言、善念等等善法培植、聚集起来的福德、功德。烦恼的洪水也能淹没冲垮清净安宁的境界。
什么是欲流呢?如同江河的水会循环往复的流动一样,五种感官欲望也会循环往复的流动,是哪五种感官欲望呢?眼睛看见物质事物生起贪欲、渴爱;耳朵听到声音生起贪欲、渴爱;鼻子闻到气味生起贪欲、渴爱;舌头尝到味道生起贪欲、渴爱;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贪欲、渴爱,这就是五种感官欲望。简单的说就是:五种感官欲望循环往复的生起就是欲流。
什么是有流呢?执着和挂念感官欲望,就会区别、分别各种欲望,就会有感官欲望循环往复的生起,如同循环往复流动的江河水一样,感官欲望也会循环往复的流动起来。
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就会区别、分别物质事物,内心就会牵挂、惦记物质事物,对物质事物的牵挂、惦记就会循环往复的生起,如同循环往复流动的江河水一样,对物质事物的牵挂、惦记也会循环往复的流动起来。
执着和挂念念想、见解、思想,就会区别、分别各种念想、见解、思想,就会有念想、见解、思想循环往复的生起,如同循环往复流动的江河水一样,念想、见解、思想也会循环往复的流动起来。
有感官欲望的生起与流动,有对物质事物牵挂、惦记的生起与流动,有念想、见解、思想的生起与流动,就会循环往复的生起各种行为、言语、念想,这些生起的行为、言语、念想就会循环往复的导致不同的结果,由此生死轮回就会流动起来,生死轮回不仅指循环往复的在世间出生又死去,还指行为、言语、念想循环往复的产生和消失,还指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情感的产生和消失,这也是生死轮回,生是产生、出现、显现,死是结束、灭没、消失。比如一件事情发生叫做生,这件事情结束叫做死。生死不仅是指身体的出生与死亡,还指世间一切事物的出现、显现和灭没、消失。简单的说:生死轮回流动起来,就被称为有流。
什么是见流呢?就是错误的见解循环往复的生起,如同循环往复流动的江河水一样,错误的见解也会循环往复的流动起来。八邪道就是错误的见解(八邪道解释,见第五百八十九章)。简单的说:错误见解循环往复的生起,就被称为见流。
什么是无明流呢?什么是无明呢?就是不明白出生在世间有生命的众生都是很痛苦的,不明白痛苦的根源是贪爱,不明白要灭尽痛苦就要先灭尽贪爱,不明白要灭尽贪爱就要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十八章),不明白苦集灭道四圣谛,没有真实的智慧,沉迷于各种欲望之中,被各种烦恼和痛苦束缚捆绑不得解脱就叫做「无明」。简单的说:无明就是无智、无知,不明白善法、正法、解脱法,没有开启智慧。
无明流是什么呢?由于无明循环往复的生起,如同循环往复流动的江河水一样,无明、无智、无知就会循环往复的流动起来,由无明、无智、无知导致的贪欲、愤怒、沉迷、疑惑、浮躁、不安、后悔等等烦恼就会循环往复的生起与流动起来。简单的说:无明循环往复的生起,由无明导致的各种烦恼循环往复的生起,就被称为无明流。
比丘们,这就是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四种暴流的法义。
比丘们,如何直接体会和领悟四种「暴流」呢?如何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四种「暴流」呢?如何舍离、除灭、灭尽四种「暴流」呢?修习八正道就能直接体会和领悟四种「暴流」(八正道解释,见第五百八十九章),修习八正道就能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四种「暴流」,修习八正道就能舍离、除灭、灭尽四种「暴流」。
比丘们,你们要修习八正道,这样你们就能直接体会和领悟四种「暴流」,这样你们就能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四种「暴流」,这样你们就能舍离、除灭、灭尽四种「暴流」,最终让自己进入清净涅槃的境界,这就是如来今天对你们的教导。”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16. Oghavaggo
SN.45.172/(1) Oghasuttaṃ
172. Sāvatthinidānaṃ “Cattārome bhikkhave, oghā. Katame cattāro? Kāmogho, bhavogho, diṭṭhogho, avijjogho– ime kho, bhikkhave, cattāro oghā. Imesaṃ kho, bhikkhave, catunnaṃ oghānaṃ abhiññāya pariññāya parikkhayāya pahānāya …pe… ayaṃ 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 bhāvetabbo”ti. (yathā esanā, evaṃ sabbaṃ vitthāretabbaṃ.) Paṭhama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