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熄灭、平息一切
相应部45相应12经/住处经第二(道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如来要静坐禅修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除了给如来送饮食的弟子外,其他人都不要来见如来,都不要来问如来问题。”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您静坐禅修的这半个月,我们不会来问您问题的,我们也会转告在家修行弟子们和其他人,让他们在这半个月里也不要来问您问题,也不要来见您。”
佛陀这样告诫出家弟子们后,他静坐禅修的半个月中,除了给他送食物的弟子外,确实就没有任何人去问他问题,去见他了。
半个月过去后,佛陀静坐禅修完毕后,他就召集出家弟子们到他的住处,出家弟子们都虔诚的顶礼佛陀,坐在佛陀的旁边,准备听佛陀说法,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当如来过去刚进入正觉状态的时候,当如来过去刚彻底觉悟的时候,如来就明白了:「以生起不正确的见解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错误的见解状态之中,就会进入邪见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不正确的见解后,就会进入熄灭错误见解,平息邪见的状态之中。
以生起正确的见解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正确的见解状态之中,就会进入正见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正确的见解后,就会进入熄灭正确见解,平息正见的状态之中。
以不正确的意向和愿望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错误的意向和愿望状态之中,就会进入邪志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不正确的意向和愿望后,就会进入熄灭不正确意向和愿望,平息邪志的状态之中。
以正确的意向和愿望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正确的意向和愿望状态之中,就会进入正志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正确的意向和愿望后,就会进入熄灭正确意向和愿望,平息正志的状态之中。
以说不正确的言语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说错误言语的状态之中,就会进入邪语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说不正确的言语后,就会进入熄灭说错误言语,平息邪语的状态之中。
以说正确的言语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说正确言语的状态之中,就会进入正语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说正确的言语后,就会进入熄灭说正确言语,平息正语的状态之中。
以做不正确的行为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做错误行为的状态之中,就会进入邪业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做不正确的行为后,就会进入熄灭做错误行为,平息邪业的状态之中。
以做正确的行为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做正确行为的状态之中,就会进入正业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做正确的行为后,就会进入熄灭做正确行为,平息正业的状态之中。
以做非法、不正当的工作或事业谋生、生活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错误的谋生、生活状态之中,就会进入邪命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做非法、不正当的工作或事业谋生、生活后,就会进入熄灭错误的谋生、生活,平息邪命的状态之中。
以做合法、正当的工作或事业谋生、生活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正确的谋生、生活状态之中,就会进入正命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做合法、正当的工作或事业谋生、生活后,就会进入熄灭正确的谋生、生活,平息正命的状态之中。
以向不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错误的努力、奋斗状态之中,就会进入邪方便、邪精进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向不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后,就会进入熄灭错误的努力、奋斗,平息邪方便、邪精进的状态之中。
以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正确的努力、奋斗状态之中,就会进入正方便、正精进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后,就会进入熄灭正确的努力、奋斗,平息正方便、正精进的状态之中。
以内心集中专注在不正确的思想、见解上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错误的专注状态之中,就会进入邪定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内心集中专注的不正确思想、见解后,就会进入熄灭错误的专注,平息邪定的状态之中。
以内心集中专注在清净的思想、见解上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正确的专注状态之中,就会进入正定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内心集中专注的正确思想、见解后,就会进入熄灭正确的专注,平息正定的状态之中。
以不正确的思索、思量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错误的思索、思量状态之中,就会进入邪念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不正确的思索、思量后,就会进入熄灭错误的思索、思量,平息邪念的状态之中。
以正确的思索、思量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正确的思索、思量状态之中,就会进入正念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正确的思索、思量后,就会进入熄灭正确的思索、思量,平息正念的状态之中。
以生起欲望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欲望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欲望后,就会进入熄灭、平息欲望的状态之中。
以生起贪欲、渴爱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贪欲、渴爱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贪欲、渴爱后,就会进入熄灭、平息贪欲、渴爱的状态之中。
以内心专注、关注事物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内心专注、关注事物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内心专注、关注事物后,就会进入熄灭、平息内心专注、关注事物的状态之中。
以生起见解、思想、念想为前提条件,就会进入见解、思想、念想的状态之中;当结束、灭尽见解、思想、念想后,就会进入熄灭、平息见解、思想、念想的状态之中。
当欲望,贪欲,渴爱,关注的事物,生起的见解、思想、念想没有熄灭、平息的时候,就无法从欲望,贪欲,渴爱,关注的事物,生起的见解、思想、念想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就无法从这些状态中被释放出来。
当欲望,贪欲,渴爱,关注的事物,生起的见解、思想、念想被完全熄灭、平息的时候,就能从欲望,贪欲,渴爱,关注的事物,生起的见解、思想、念想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就能从这些状态中被释放出来。
还没有完全熄灭、平息贪欲,渴爱,关注的事物,生起的见解、思想、念想的时候,就需要持之以恒、精进努力的去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五百七十九章),这样就能最终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的清净状态,这样就能进入清净解脱的涅槃境界。」”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45.12/(2) Dutiyavihārasuttaṃ
12. Sāvatthinidānaṃ. “Icchāmahaṃ, bhikkhave, temāsaṃ paṭisalliyituṃ. Namhi kenaci upasaṅkamitabbo, aññatra ekena piṇḍapātanīhārakenā”ti “Evaṃ, bhante”ti kho te bhikkhū bhagavato paṭissutvā nāssudha koci bhagavantaṃ upasaṅkamati, aññatra ekena piṇḍapātanīhārakena.
Atha kho bhagavā tassa temāsassa accayena paṭisallānā vuṭṭhito bhikkhū āmantesi– “yena svāhaṃ, bhikkhave, vihārena paṭhamābhisambuddho viharāmi, tassa padesena vihāsiṃ. So evaṃ pajānāmi– ‘micchādiṭṭhipaccayāpi vedayitaṃ; micchādiṭṭhivūpasamapaccayāpi vedayitaṃ; sammādiṭṭhipaccayāpi vedayitaṃ; sammādiṭṭhivūpasamapaccayāpi vedayitaṃ …pe… micchāsamādhipaccayāpi vedayitaṃ; micchāsamādhivūpasamapaccayāpi vedayitaṃ, sammāsamādhipaccayāpi vedayitaṃ; sammāsamādhivūpasamapaccayāpi vedayitaṃ; chandapaccayāpi vedayitaṃ; chandavūpasamapaccayāpi vedayitaṃ; vitakkapaccayāpi vedayitaṃ; vitakkavūpasamapaccayāpi vedayitaṃ; saññāpaccayāpi vedayitaṃ; saññāvūpasamapaccayāpi vedayitaṃ; chando ca avūpasanto hoti, vitakko ca avūpasanto hoti, saññā ca avūpasantā hoti, tappaccayāpi vedayitaṃ; chando ca vūpasanto hoti vitakko ca vūpasanto hoti, saññā ca vūpasantā hoti, tappaccayāpi vedayitaṃ; appattassa pattiyā atthi āyāmaṃ, tasmimpi ṭhāne anuppatte tappaccayāpi vedayitan’”ti. Dutiya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