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无法永远存在

相应部25相应5经/触所生经(入相应/蕴篇/如来记说)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由眼触生起的感受,由耳触生起的感受,由鼻触生起的感受,由舌触生起的感受,由身触生起的感受,由意触生起的感受,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解释,见第一百八十九章);


由物质事物生起的念想,由声音生起的念想,由气味生起的念想,由味道生起的念想,由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的念想,由思想、见解生起的念想,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由物质事物生起的思维、思想、意向,由声音生起的思维、思想、意向,由气味生起的思维、思想、意向,由味道生起的思维、思想、意向,由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的思维、思想、意向,由思想、见解、念想生起的思维、思想、意向,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对物质事物生起的贪欲、渴爱,对声音生起的贪欲、渴爱,对气味生起的贪欲、渴爱,对味道生起的贪欲、渴爱,对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生起的贪欲、渴爱,对思想、见解、念想生起的贪欲、渴爱,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比丘们!明白这些法理,相信这些法理,接受这些法理,按这些法理去修行的世间人,他们就踏上了圣者修行解脱的大道,他们就不再是沉迷于欲望之中的凡夫俗子,他们就不是贪爱世间事物事情的凡夫,他们就是世间的圣者,他们不会身体行为做恶事,不会口说恶言,不会内心生起恶念,他们不会再去做伤害众生的行为,他们不会由此造下罪业,他们断恶修善,身体行为做善事,口说善言,内心生起善念,他们不可能投生到痛苦、不幸的地方,他们不可能投生到恶道,不可能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受苦,因为他们没有创造、造下投生到痛苦、不幸地方,投生到恶道,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条件、原因、罪业,所以他们不会投生到这些让人、众生烦恼和痛苦的地方,就如同没有在田地里播下稻谷种子,那么田地里就不会长出稻谷一样,没有前因就不会有后果,没有合适的条件就不会出现相应的后果。世间人按刚才如来所说的法义去修行,他们这一世至少能证悟初果,进入圣者之流。


比丘们!当圣弟子们,他们解除了六处的疑惑,什么是「六处」呢?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接触外界事物的地方。也就是眼睛看事物的地方,耳朵听声音的地方,鼻子闻气味的地方,舌头尝味道的地方,身体触摸事物产生触觉、感觉环境变化(冷热、舒适等等)的地方,内心接触思想、念想的地方,要注意只是接触的地方,还没有对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思想、念想产生认知。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简称为「六处」。


他们解除了痛苦的疑惑,解除了痛苦起因的疑惑,解除了痛苦灭尽的疑惑,解除了灭尽痛苦修行方法的疑惑,他们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他们明白四圣谛(四圣谛解释,见第二百三十五章),他们明白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十八章),并实践的去修行。这些圣弟子就被称为:「不会堕落到痛苦、不幸的地方,不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必定能够最终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到达解脱彼岸的圣弟子们。这些圣弟子也是证悟须陀洹果位的圣者。什么是须陀洹果位呢?就是除灭了有「我」真实、永远存在的见解;灭尽了那些对解脱毫无帮助的苦行、禁戒、禁忌;消除了对如来正法的疑惑,消除了对如来,对如来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对如来所制定的戒律的疑惑。对如来,对如来的正法,对如来所制定的戒律,对如来的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生起了坚固的信心,已经初入圣道,进入圣者之流,须陀洹果位也称为初果,这些证悟须陀洹果位的圣弟子们,他们也被称为证悟初果的圣者。他们不会投生到恶道,不会投生到痛苦不幸的地方,不会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最多在天界与人间投生七次就能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从生死轮回中永远的解脱出来,证悟不生不灭涅槃的境界。”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25.5. Samphassajāsuttaṃ

   306. Sāvatthinidānaṃ “Cakkhusamphassajā, bhikkhave, vedanā aniccā vipariṇāmī aññathābhāvī; sotasamphassajā vedanā …pe… ghānasamphassajā vedanā …pe… jivhāsamphassajā vedanā …pe… kāyasamphassajā vedanā …pe… manosamphassajā vedanā aniccā vipariṇāmī aññathābhāvī. Yo, bhikkhave, ime dhamme evaṃ saddahati adhimuccati, ayaṃ vuccati ‘saddhānusārī …pe… sambodhiparāyano’”ti. Pañcamaṃ.


“第三百三十二章 无法永远存在” 的相关文章

第十二章 什么欲望是世间排名第一的欲望?

相应部3相应12经/五位国王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以波斯匿王为首的五位国王正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欲望是最让人贪爱不舍、恋恋不忘,排名第一的欲望呢?」五位国王有各自的说法,其中有位国王说:「眼睛看见的事物,比如看见黄金珠宝,看见国色天香的女子,看见等等的事物就是最让人陶醉,最让人贪...

第十五章 抢劫别人就是抢劫自己

相应部3相应15经/战斗经第二(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摩揭陀国的阿闍世王率领军队突袭占领了迦尸国,并且率领军队入侵骄萨罗国,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仓促应战,由于准备不足,波斯匿王的军队出师不利,被阿闍世王的军队击败。波斯匿王退守骄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波斯匿王在舍卫城中与大臣们紧急的召开军事...

第三十二章 清净是循序渐进修行出来的

相应部7相应7经/概要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清净婆罗门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好。清净婆罗门对佛陀说:“世尊,世间所有的婆罗门修行人都不清净,即便他们受持戒律,修习各种苦行。这个世间只有智慧和身口意修行都圆满的人才是最清净的人,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受持戒律,由此让内心清净...

第三十三章 佛陀说法随顺因缘,不为利养

相应部7相应8经/拜火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那个时候,有个拜火教的婆罗门正在为火供做准备,他煮好奶酪乳粥,放置好各种祭火的供品,准备举行拜火祭祀的仪式。这时,佛陀在中午前穿好法衣,拿着饭钵,进入舍卫城不分贫富贵贱挨家挨户的化缘饭食。当佛陀化缘来到拜...

第四十八章 如何除灭生死的轮回

因缘篇12.因缘相应1.佛陀品相应部12相应1经/缘起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时,佛陀召集出家弟子们坐在他的身边,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我现在要对你们说因缘法,你们要认真的听,你们要仔细的思考。”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我们会认真的听,我们会...

第五十二章 什么人才是如来认可的修行人?

相应部12相应14经/沙门婆罗门经第二(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任何的修行人、出家人,如果他们不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就不明白老死,就不明白老死的根源是什么,就不明白如何灭除老死,就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