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物质事物无法永远存在

相应部25相应2经/色经(入相应/蕴篇/如来记说)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物质事物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声音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气味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味道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念想、思想、见解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比丘们!明白这些法理,相信这些法理,接受这些法理,按这些法理去修行的世间人,他们就踏上了圣者修行解脱的大道,他们就不再是沉迷于欲望之中的凡夫俗子,他们就不是贪爱世间事物事情的凡夫,他们就是世间的圣者,他们不会身体行为做恶事,不会口说恶言,不会内心生起恶念,他们不会再去做伤害众生的行为,他们不会由此造下罪业,他们断恶修善,身体行为做善事,口说善言,内心生起善念,他们不可能投生到痛苦、不幸的地方,他们不可能投生到恶道,不可能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受苦,因为他们没有创造、造下投生到痛苦、不幸地方,投生到恶道,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条件、原因、罪业,所以他们不会投生到这些让人、众生烦恼和痛苦的地方,就如同没有在田地里播下稻谷种子,那么田地里就不会长出稻谷一样,没有前因就不会有后果,没有合适的条件就不会出现相应的后果。世间人按刚才如来所说的法义去修行,他们这一世至少能证悟初果,进入圣者之流。


比丘们!当圣弟子们,他们解除了六处的疑惑,什么是「六处」呢?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接触外界事物的地方。也就是眼睛看事物的地方,耳朵听声音的地方,鼻子闻气味的地方,舌头尝味道的地方,身体触摸事物产生触觉、感觉环境变化(冷热、舒适等等)的地方,内心接触思想、念想的地方,要注意只是接触的地方,还没有对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思想、念想产生认知。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简称为「六处」。


他们解除了痛苦的疑惑,解除了痛苦起因的疑惑,解除了痛苦灭尽的疑惑,解除了灭尽痛苦修行方法的疑惑,他们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他们明白四圣谛(四圣谛解释,见第二百三十五章),他们明白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十八章),并实践的去修行。这些圣弟子就被称为:「不会堕落到痛苦、不幸的地方,不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必定能够最终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到达解脱彼岸的圣弟子们。这些圣弟子也是证悟须陀洹果位的圣者。什么是须陀洹果位呢?就是除灭了有「我」真实、永远存在的见解;灭尽了那些对解脱毫无帮助的苦行、禁戒、禁忌;消除了对如来正法的疑惑,消除了对如来,对如来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对如来所制定的戒律的疑惑。对如来,对如来的正法,对如来所制定的戒律,对如来的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生起了坚固的信心,已经初入圣道,进入圣者之流,须陀洹果位也称为初果,这些证悟须陀洹果位的圣弟子们,他们也被称为证悟初果的圣者。他们不会投生到恶道,不会投生到痛苦不幸的地方,不会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最多在天界与人间投生七次就能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从生死轮回中永远的解脱出来,证悟不生不灭涅槃的境界。”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25.2. Rūpasuttaṃ

   303. Sāvatthinidānaṃ. “Rūpā, bhikkhave, aniccā vipariṇāmino aññathābhāvino; saddā aniccā vipariṇāmino aññathābhāvino; gandhā aniccā vipariṇāmino aññathābhāvino rasā aniccā vipariṇāmino aññathābhāvino; phoṭṭhabbā aniccā vipariṇāmino aññathābhāvino; dhammā aniccā vipariṇāmino aññathābhāvino. Yo bhikkhave, ime dhamme evaṃ saddahati adhimuccati, ayaṃ vuccati saddhānusārī, okkanto sammattaniyāmaṃ, sappurisabhūmiṃ okkanto, vītivatto puthujjanabhūmiṃ; abhabbo taṃ kammaṃ kātuṃ, yaṃ kammaṃ katvā nirayaṃ vā tiracchānayoniṃ vā pettivisayaṃ vā upapajjeyya; abhabbo ca tāva kālaṃ kātuṃ yāva na sotāpattiphalaṃ sacchikaroti”.

   “Yassa kho, bhikkhave, ime dhammā evaṃ paññāya mattaso nijjhānaṃ khamanti, ayaṃ vuccati – ‘dhammānusārī, okkanto sammattaniyāmaṃ, sappurisabhūmiṃ okkanto, vītivatto puthujjanabhūmiṃ; abhabbo taṃ kammaṃ kātuṃ, yaṃ kammaṃ katvā nirayaṃ vā tiracchānayoniṃ vā pettivisayaṃ vā upapajjeyya; abhabbo ca tāva kālaṃ kātuṃ yāva na sotāpattiphalaṃ sacchikaroti’. Yo, bhikkhave, ime dhamme evaṃ pajānāti evaṃ passati, ayaṃ vuccati– ‘sotāpanno avinipātadhammo niyato sambodhiparāyano’”ti. Dutiyaṃ.


“第三百三十章 物质事物无法永远存在” 的相关文章

第二章 内心生起哪三种念想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相应部3相应2经/男子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问佛陀:“世尊,当人的内心生起什么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不利,让自己产生痛苦,无法安乐?”佛陀说:“大王,当人的内心生起了三种念想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不利,让自己产生痛苦,无法...

第六章 富有后能够管束好自己的人很少

相应部3相应6经/少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内心生起这样的念想:在世间获得大量财富、富甲天下的人,他们在获得巨额财富后,不沉迷享受,不放任自己胡作非为,不贪求对欲望的满足,不侵害别...

第十七章 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长久的获益?

相应部3相应17经/不放逸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世间有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让自己的现在世获得利益,也可以让自己的未来世获得利益呢?有没有让自己的当世和来世都能获得好处的方法呢?”佛陀说:“大王,有...

第二十章 什么是死后可以带走的?

相应部3相应20经/无子者经第二(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中午去拜见佛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佛陀说:“大王,你从什么地方而来?”波斯匿王说:“世尊,还是昨天那件事情,世尊,我昨天来过您这里,告诉过您我正在处理钱庄老板财产的事情,昨天我们舍卫城里有个钱庄的老板过世了...

第二十三章 生起哪三种念想会烦恼痛苦?

相应部3相应23经/世间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当内心生起什么念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烦恼痛苦、无法安宁?”佛陀说:“大王,当内心生起贪欲念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烦恼痛苦、无法安宁;当内心生起愤怒念想的时...

第三十七章 多次的播种才能多次的收获果实

相应部7相应12经/优达亚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中午穿好法衣,拿着饭钵,进入舍卫城挨家挨户,不分贫富贵贱的化缘饭食,有个叫优陀亚的婆罗门看见佛陀来到自己的住处,就将佛陀的饭钵盛满米饭和斋菜。几天后,佛陀第二次来到优陀亚婆罗门的住处,优陀亚婆罗门又恭敬的供养给佛陀可口的饭菜。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