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经常忆念、回想四圣谛

相应部56相应15经/忆持经第一(谛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众多的出家人说:“比丘们(比丘解释:受持具足戒的男出家人;具足戒解释:受持如来制定的所有戒律,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你们还记得如来所说的四圣谛吗?你们还能回想起如来所说四圣谛的法义吗(四圣谛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


其中一位长老比丘对佛陀说:“世尊,我们还记得您所说的四圣谛,我们经常忆念、回想您所说四圣谛的法义。”


佛陀说:“比丘们,你们是如何忆念、回想四圣谛的呢?”


长老比丘说:“世尊,我们忆念、回想:「苦」是世尊所说的第一种圣谛,其法义是「出生在世间的众生是很痛苦的(众生解释,见第三百八十八章)」。


我们忆念、回想:「苦集」是世尊所说的第二种圣谛,其法义是「痛苦的根源是贪爱」。


我们忆念、回想:「苦灭」是世尊所说的第三种圣谛,其法义是「只有先灭除了贪爱才能灭除痛苦」。


我们忆念、回想:「灭苦之道」是世尊所说的第四种圣谛,其法义是「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尊,我们就是这样忆念、回想四圣谛的。”


佛陀说:“比丘们,非常的好,你们这样去忆念、回想四圣谛是正确的。


比丘们,「苦」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种圣谛,其义是: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会带来痛苦;贪爱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会带来痛苦,简单的说就是:五取蕴会带来痛苦。


什么是五取蕴呢?即是: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由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生起的烦恼和痛苦就称为「色取蕴」,由执着和挂念感受生起的烦恼和痛苦就称为「受取蕴」,由执着和挂念思想、见解、念想生起的烦恼和痛苦就称为「想取蕴」,由执着和挂念行为生起的烦恼和痛苦就称为「行取蕴」,由执着和挂念认识、分别、判断生起的烦恼和痛苦就称为「识取蕴」。


「苦集」是如来所说的第二种圣谛,其义是:痛苦聚集产生的原因、根源。这个根源是什么呢。这个根源就是贪欲、渴爱。为了获得自己喜欢、喜爱的事物,为了享受到带来快乐、欢喜的感受,为了满足自己欲望的需要,就会去追求、贪求这些自己喜欢、喜爱,给自己带来快乐、欢喜的事物,就会去追求、贪求这些能够满足自己欲望的事物。贪欲、渴爱又分成三种:欲爱、有爱、无有爱。


什么是欲爱呢?就是对五欲的贪爱,也就是眼睛看见物质事物,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之后,对物质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了贪欲、渴爱。


什么是有爱呢?就是对存在的贪爱,对拥有的贪爱,对生存的贪爱,对生命的贪爱。


什么是无有爱呢?就是对不想存在于世间死亡的贪爱,对获得完全解脱的贪爱,对灭尽生死轮回的贪爱(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五百七十八章),对证悟解脱果位的贪爱,对进入涅槃境界的贪爱。


比丘们,这就是三种贪欲、渴爱。


「苦灭」是如来所说的第三种圣谛,其义是: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就能灭尽痛苦。舍弃、断除、不执着、不挂念贪欲、渴爱就能灭尽痛苦,就能获得彻底的解脱。


「灭苦之道」是如来所说的第四种圣谛,其义是:灭尽痛苦的轨迹、道路就是践行八正道,灭尽痛苦的修行方法就是八正道。是哪八种正道呢?即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八种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


比丘们,你们要经常这样去忆念、回想四圣谛的法义。你们将四圣谛的法义精简成为:「苦」是第一种圣谛,其法义是「出生在世间的众生是很痛苦的」;「苦集」是第二种圣谛,其法义是「痛苦的根源是贪爱」;「苦灭」是第三种圣谛,其法义是「只有先灭除了贪爱才能灭除痛苦」;「灭苦之道」是第四种圣谛,其法义是「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修习八正道」。也是可以的。你们经常去忆念、回想精简后的四圣谛法义也是可以的。


比丘们,你们要彻底弄明白四圣谛的法义,你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去忆念、回想四圣谛,你们要按着道谛中灭尽苦的方法去修行(道谛中灭尽苦的方法解释,即是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56.15/(5) Paṭhamadhāraṇasuttaṃ

   1085. “Dhāretha no tumhe, bhikkhave, mayā cattāri ariyasaccāni desitānī”ti? Evaṃ vutte aññataro bhikkhu bhagavantaṃ etadavoca “ahaṃ kho, bhante, dhāremi bhagavatā cattāri ariyasaccāni desitānī”ti. “Yathā kathaṃ pana tvaṃ, bhikkhu, dhāresi mayā cattāri ariyasaccāni desitānī”ti? “Dukkhaṃ khvāhaṃ, bhante, bhagavatā paṭhamaṃ ariyasaccaṃ desitaṃ dhāremi; dukkhasamudayaṃ khvāhaṃ, bhante, bhagavatā dutiyaṃ ariyasaccaṃ desitaṃ dhāremi; dukkhanirodhaṃ khvāhaṃ, bhante, bhagavatā tatiyaṃ ariyasaccaṃ desitaṃ dhāremi; dukkhanirodhagāminiṃ paṭipadaṃ khvāhaṃ, bhante, bhagavatā catutthaṃ ariyasaccaṃ desitaṃ dhāremi. Evaṃ khvāhaṃ, bhante, dhāremi bhagavatā cattāri ariyasaccāni desitānī”ti.

   “Sādhu sādhu, bhikkhu! Sādhu kho tvaṃ, bhikkhu, dhāresi mayā cattāri ariyasaccāni desitānīti. Dukkhaṃ kho, bhikkhu, mayā paṭhamaṃ ariyasaccaṃ desitaṃ, tathā naṃ dhārehi; dukkhasamudayaṃ kho, bhikkhu, mayā dutiyaṃ ariyasaccaṃ desitaṃ, tathā naṃ dhārehi; dukkhanirodhaṃ kho, bhikkhu, mayā tatiyaṃ ariyasaccaṃ desitaṃ, tathā naṃ dhārehi;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kho, bhikkhu, mayā catutthaṃ ariyasaccaṃ desitaṃ, tathā naṃ dhārehi. Evaṃ kho, bhikkhu, dhārehi mayā cattāri ariyasaccāni desitānīti.

   “Tasmātiha bhikkhu, ‘idaṃ dukkhan’ti yogo karaṇīyo …pe… ‘ayaṃ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ti yogo karaṇīyo”ti. Pañcamaṃ.


返回列表

上一篇:第九百四十四章 苦圣谛与六处的关系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第九百四十五章 经常忆念、回想四圣谛” 的相关文章

第五章 谁才是真正保护好了自己的人?

相应部3相应5经/已自己守护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坐下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内心生起了这样的念想:「谁保护好了自己?谁没有保护好自己?」世尊,我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任何人只要他们的身体行为做恶事,口说恶语,内心生...

第六章 富有后能够管束好自己的人很少

相应部3相应6经/少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内心生起这样的念想:在世间获得大量财富、富甲天下的人,他们在获得巨额财富后,不沉迷享受,不放任自己胡作非为,不贪求对欲望的满足,不侵害别...

第十章 什么才是世间最大的捆绑和束缚?

相应部3相应10经/繫缚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有一大群罪犯被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下令抓捕,这些罪犯一些人的身体被绳子捆绑,一些人的脚上被套上脚链,一些人全身都被套上锁链,他们垂头丧气的被官差押赴监狱关押。那个时候,有很多出家人在中午前穿好法衣,拿着饭钵到舍卫城中化缘饭食,他们看见了被...

第十一章 不可随便相信人

2.第二品相应部3相应11经/七位结髮者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一天,佛陀住在舍卫城的东园鹿母讲堂,傍晚的时候,佛陀停止静坐观想,起座来到屋外安坐,那时,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这时,有七位留着头发修行的人,有七位尼乾陀教徒,有七位裸体修行人,有七位只穿一...

第十四章 怎么样做才能睡个好觉?

相应部3相应14经/战斗经第一(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摩揭陀国的阿闍世王突然率领军队偷袭了迦尸国,并且在占领迦尸国后,又继续入侵骄萨罗国。骄萨罗国的军队被攻击后,波斯匿王仓促的率领军队,准备抵御阿闍世王军队的入侵。由于事发突然,波斯匿王毫无准备,他率领的军队又没有战心,很快阿闍世王的军...

第二十四章 供养谁获得的福德果报最大?

相应部3相应24经/弓术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应该将自己的财物施舍给哪些人呢?应该布施供养什么人呢?”佛陀说:“大王,施舍、布施供养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施舍、布施供养那些能够让你断恶修善,解除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