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无学应该修行什么法?
相应部52相应5经/荆棘(林)经第二(阿那律相应/大篇/弟子记说)
有个时候,阿那律尊者,舍利弗尊者住在裟织城外一个名叫坎塔的丛林之中,有一天,舍利弗尊者来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他与阿那律尊者互相问候后就在一旁坐下,舍利弗尊者对阿那律尊者说:“阿那律学友!无学比丘应该修行什么法呢?无学比丘应该让内心安住在什么境界之中呢(无学解释,见第七百五十九章)?”
阿那律尊者说:“舍利弗学友,无学比丘可以直接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之中,他们不需要继续修习各种修行法门了,他们不需要继续依靠各种修行方法进入清净境界之中了。
不过舍利弗学友,进入无学的阶段,要经历有学的阶段,要修习在有学阶段中的各种修行方法。有学的阶段是进入无学阶段的基础。
舍利弗学友,无学就是已经熟练掌握了有学阶段的各种修行方法,熟练到什么程度了呢?熟练到了不需要思考就能直接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之中。
有学无法直接进入涅槃境界之中(有学解释,见第七百五十八章),需要引导、指引,需要依靠修行方法才能进入清净境界之中,并且所进入的清净境界仍然有烦恼和痛苦的存在,烦恼和痛苦没有被完全的灭尽,所进入的清净境界之中掺杂有烦恼和痛苦,不是完全的清净,没有彻底的灭尽烦恼和痛苦。
无学直接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不需要引导、指引,不需要依靠修行方法就可以进入纯正、纯一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清净境界。不用借助已经开启的智慧,不用借助各种修行方法就能直接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清净境界之中。
舍利弗学友,你要明白无学是建立在对有学阶段修行方法的熟练程度上的,已经熟练到不需要引导、指引,不需要依靠各种修行方法,不需要借助已经开启的智慧,就能直接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清净境界之中。
无学就是因为熟悉有学阶段的各种修行方法,就是因为熟悉有学阶段体验到的各种由低到高的清净境界,当对各种修行方法熟练到一定的程度,就能极其快速的进入各种清净境界之中,当对各种由低到高的清净境界熟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直接不假思索的进入这些清净境界之中,因为明白在这些清净境界之中的感觉是什么,所以就能直接进入这些清净境界之中。
舍利弗学友,这里可能不太好理解,我来做个比喻:比如一个人他曾经吃过桃子,他知道桃子的味道是什么,当别人说起桃子的时候,他就能回想起桃子的味道是什么,当那些曾经进入过由低到高清净境界的圣弟子们想起向入流果,入流果,向一来果,一来果,向不还果,不还果,向阿罗汉果位,这些果位的时候(向入流果、向一来果、向不还果,向阿罗汉果位解释,见第七百九十六章;入流果、一来果、不还果解释,见第七百九十二章),他们就知道在这些果位之中的感觉是什么,当他们熟悉在这些果位之中所体验到的清净境界后,就能依靠对这些果位中所体验到的清净境界,直接进入到这些果位之中,当然随着修行的深入,他们也能直接进入阿罗汉果位的清净境界之中,直接进入涅槃的境界之中。
舍利弗学友,要想进入无学的阶段,首先要修习有学阶段的各种修行方法,比如修习四念住,依靠四念住进入各种清净境界之中(四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当对四念住的修行方法非常熟悉的时候,当对各种清净境界非常熟悉的时候,就能直接进入这些清净境界之中,不再依靠四念住的修行方法。
随着修行的深入就能亲身体验到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当体验到涅槃境界的时候,就进入了无学的阶段,就不再需要依靠各种修行方法了,因为修行的最终目标已经达成了。”
阿那律尊者说法后,听法的舍利弗尊者虔诚的顶礼阿那律尊者,随喜赞叹阿那律尊者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阿那律尊者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52.5/(5) Dutiyakaṇḍakīsuttaṃ
903. Sāketanidānaṃ. Ekamantaṃ nisinno kho āyasmā sāriputto āyasmantaṃ anuruddhaṃ etadavoca– “asekhenāvuso anuruddha, bhikkhunā katame dhammā upasampajja vihātabbā”ti? “Asekhenāvuso sāriputta, bhikkhunā cattāro satipaṭṭhānā upasampajja vihātabbā. Katame cattāro? Idhāvuso, bhikkhu kāye kāy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vedanāsu …pe… citte …pe… dhammesu dhamm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vineyya loke abhijjhādomanassaṃ– asekhenāvuso sāriputta, bhikkhunā ime cattāro satipaṭṭhānā upasampajja vihātabbā”ti. Pañcama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