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为什么要修习五根?
17.暴流品
相应部48相应 169-178经/暴流经十则(根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有五种上分结,什么是上分结呢?就是陷入色界、无色界中生起的烦恼,为什么会称为「上」呢?因为色界、无色界的境界在欲界之上(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解释,见第六百五十七章),色界、无色界所处的境界比欲界的境界高,所以要用「上」来形容。
有哪五种上分结呢?有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这五种上分结。
什么是色贪呢?执着物质事物,贪爱物质事物,由物质事物生起贪欲、渴爱,这就叫做色贪。
什么是无色贪呢?执着无色界中由禅定产生的清净境界,贪爱无色界中由禅定产生的清净境界,对无色界中由禅定产生的清净境界生起贪欲、渴爱,就叫做无色贪。
什么是禅定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让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这就叫做禅定。也就是说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就叫做「禅」,让内心不散乱、不混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就叫做「定」。
什么是「慢」呢?「慢」就是对自己的执着。
不比别人好,不比别人强,不比别人优秀却认为自己比别人好,比别人强,比别人优秀就叫「过慢」;
比别人好,比别人强,比别人优秀,但是骄傲自大就叫「慢过慢」;
执着和挂念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认为「我」就是由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构成的,认为「我」就是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认为「我」拥有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然而实际上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是由各种条件生起的。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满足一定的条件就会生起、出现、发展,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满足一定的条件也会衰败、消退、灭没,无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完全相同的状态。没有永恒保持不变、永远存在的「我」。这个「我」是随着各种条件变化的。执着和挂念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认为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是「我」,认为「我」拥有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叫做「我慢」。
没有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没有证悟解脱的果位,没有进入涅槃的清净境界,却自认为已经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已经证悟解脱的果位,已经进入涅槃的清净境界,就叫做「增上慢」。
比别人好,比别人强,比别人优秀,比别人尊贵,却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比别人弱,比别人低劣,比别人卑微,就叫做「卑慢」。
自己的道德不高尚,品行不高洁,却自认为自己道德高尚,品行高洁,就叫做「邪慢」。
什么是掉举呢?就是心浮气躁,内心混乱、散乱、胡思乱想。
什么是无明呢?就是不明白出生在世间有生命的众生都是很痛苦的,不明白痛苦的根源是贪爱,不明白要灭尽痛苦就要先灭尽贪爱,不明白要灭尽贪爱就要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五百八十九章),不明白苦集灭道四圣谛,没有真实的智慧,沉迷于各种欲望之中,被各种烦恼和痛苦束缚捆绑不得解脱就叫做「无明」。简单的说:无明就是无智、无知,不明白善法、正法、解脱法,没有开启智慧。
比丘们,这就是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这五种上分结的法义。
比丘们,如何直接体会和领悟五种「上分结」呢?如何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五种「上分结」呢?如何舍离、除灭、灭尽五种「上分结」呢?修习五根就能直接体会和领悟五种「上分结」(五根解释,见第八百一十九章),修习五根就能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五种「上分结」,修习五根就能舍离、除灭、灭尽五种「上分结」。是哪五根呢?即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五根解释,见第八百一十九章)。
比丘们,经常修习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的世间人或众生,他们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的烦恼,他们就能熄灭、平息、灭尽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的烦恼,他们就能熄灭、平息、灭尽无智、无知、迷糊的状态。
比丘们,经常修习五根的世间人或众生,他们就能逐渐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让自己的内心向清净安宁的方向和状态行进,就能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清净安宁,随着自己烦恼和痛苦的一一熄灭、平息、灭尽,就会让自己越来越接近清净涅槃的境界,就会让自己无限接近清净涅槃的境界,当自己圆满的完成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的修行的时候,就能彻底的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最终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比丘们,为了直接体会和领悟五种「上分结」,为了彻底完全的明白和理解五种「上分结」,为了舍离、除灭、灭尽五种「上分结」,就应该去修习五根,就应该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修习五根。”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17. Oghavaggo
SN.48.169-178/(1- 10) Oghādisuttadasakaṃ
641-650. “Pañcimāni bhikkhave, uddhambhāgiyāni saṃyojanāni. Katamāni pañca? Rūparāgo, arūparāgo, māno, uddhaccaṃ, avijjā– imāni kho, bhikkhave, pañcuddhambhāgiyāni saṃyojanāni. Imesaṃ kho, bhikkhave, pañcannaṃ uddhambhāgiyānaṃ saṃyojanānaṃ abhiññāya pariññāya parikkhayāya pahānāya pañcindriyāni bhāvetabbāni. Katamāni pañca? Idha, bhikkhave, bhikkhu saddhindriyaṃ bhāveti rāgavinayapariyosānaṃ dosavinayapariyosānaṃ mohavinayapariyosānaṃ. Vīriyindriyaṃ …pe… satindriyaṃ… samādhindriyaṃ … paññindriyaṃ bhāveti rāgavinayapariyosānaṃ dosavinayapariyosānaṃ mohavinayapariyosānaṃ. Imesaṃ kho, bhikkhave, pañcannaṃ uddhambhāgiyānaṃ saṃyojanānaṃ abhiññāya pariññāya parikkhayāya pahānāya imāni pañcindriyāni bhāvetabbānī”ti.
Oghavaggo sattarasamo.
Tassuddānaṃ–
Ogho yogo upādānaṃ, ganthā anusayena ca;
Kāmaguṇā nīvaraṇā, khandhā oruddhambhāgiyāti.
Indriyasaṃyuttaṃ catuttha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