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如何除灭对「我」的执着

相应部35相应165经/邪见的捨断经(处相应/处篇/修多罗)

相应部35相应166经/有身见的捨断经(处相应/处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有一位出家人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就在一旁坐下,这位比丘对佛陀说:“什么样的见解才不是邪见呢?如何才能除灭邪见呢?”


佛陀说:“比丘(出家人),当知道和明白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时候;当知道和明白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时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解释,见第一百八十九章);当知道和明白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的感受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时候,内心就生起了正确的见解,由于正确见解的生起,邪见也就被除灭、灭尽了。”


这位出家人继续问佛陀:“世尊,知道和明白什么就能除灭、灭尽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执着和挂念呢?”


佛陀说:“比丘,当知道和明白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是最终带来痛苦的时候;当知道和明白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最终带来痛苦的时候;当知道和明白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的感受是最终带来痛苦的时候,就能除灭、灭尽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执着和挂念。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是会生病、衰老、丧失功能的,物质事物是会衰败、灭亡、消失的,物质身体是会生病、衰老、死亡的,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会消退、灭没、消失的,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感受是会消退、灭没、消失的。


就算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感受,带来了快乐,那都是短暂的。世间一切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感受,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的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


当失去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的时候,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生病、衰老、丧失功能的时候,当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当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感受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就会带来痛苦,之前这些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感受,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当失去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感受,的时候,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生病、衰老、丧失功能的时候,当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感受,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就会带来多少痛苦,所以世间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感受,带来的最终都是痛苦。


比丘,同样的道理,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最终带来痛苦的,当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消退、灭没、消失的时候,就会带来烦恼和痛苦。


比丘,明白了这些法理后,就明白了:「物质身体不是我,我不能永远拥有物质事物」,「物质身体不是我的一部分,物质身体不在我中」,「我不是物质身体的一部分,我不在物质身体中」,「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是我,我不能永远拥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是我的一部分,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在我中」,「我不是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一部分,我不在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


为什么呢?比丘,因为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物质事物会衰败、灭亡、消失,物质身体会生病、衰老、死亡。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会消退、灭没、消失。所以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是我,我不能永远拥有物质事物、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是我的一部分,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在我中;我不是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一部分,我不在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比丘,你经常这样的观想,就能除灭、灭尽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执着和挂念。”


这位比丘继续问佛陀:“世尊,如何才能熄灭、放下由「我」生起的见解?如何才能熄灭、放下围绕「我」生起的见解?世尊也就是:如何除灭、灭尽由执着和挂念「我」而生起的各种见解呢?”


佛陀说:“比丘,当知道和明白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我的时候;当知道和明白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我的时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解释,见第一百八十九章);当知道和明白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的感受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我的时候。就能熄灭、放下由「我」生起的见解,就能熄灭、放下围绕「我」生起的见解,就能除灭、灭尽由执着和挂念「我」而生起的各种见解。


比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的感受不是我所拥有的;我不是这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的感受;这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的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的感受,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我。」简单的说就是:「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我。」”


佛陀说法后,这位听法的出家弟子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35.165/(10) Micchādiṭṭhipahānasuttaṃ

   165. Atha kho aññataro bhikkhu yena bhagavā tenupasaṅkami …pe… ekamantaṃ nisinno so bhikkhu bhagavantaṃ etadavoca– “kathaṃ nu kho, bhante, jānato kathaṃ passato micchādiṭṭhi pahīyatī”ti?

   “Cakkhuṃ kho, bhikkhu, aniccato jānato passato micchādiṭṭhi pahīyati. Rūpe aniccato jānato passato micchādiṭṭhi pahīyati. Cakkhuviññāṇaṃ aniccato jānato passato micchādiṭṭhi pahīyati. Cakkhusamphassaṃ aniccato jānato passato micchādiṭṭhi pahīyati …pe… yampidaṃ manosamphassapaccayā uppajjati vedayitaṃ sukhaṃ vā dukkhaṃ vā adukkhamasukhaṃ vā tampi aniccato jānato passato micchādiṭṭhi pahīyati. Evaṃ kho, bhikkhu, jānato evaṃ passato micchādiṭṭhi pahīyatī”ti. Dasamaṃ.


SN.35.166/(11) Sakkāyadiṭṭhipahānasuttaṃ

   166. Atha kho aññataro bhikkhu …pe… etadavoca– “kathaṃ nu kho, bhante, jānato kathaṃ passato sakkāyadiṭṭhi pahīyatī”ti? “Cakkhuṃ kho, bhikkhu, dukkhato jānato passato sakkāyadiṭṭhi pahīyati. Rūpe dukkhato jānato passato sakkāyadiṭṭhi pahīyati. Cakkhuviññāṇaṃ dukkhato jānato passato sakkāyadiṭṭhi pahīyati. Cakkhusamphassaṃ dukkhato jānato passato sakkāyadiṭṭhi pahīyati …pe… yampidaṃ manosamphassapaccayā uppajjati vedayitaṃ sukhaṃ vā dukkhaṃ vā adukkhamasukhaṃ vā tampi dukkhato jānato passato sakkāyadiṭṭhi pahīyati. Evaṃ kho, bhikkhu, jānato evaṃ passato sakkāyadiṭṭhi pahīyatī”ti. Ekādasamaṃ.


“第四百五十七章 如何除灭对「我」的执着” 的相关文章

第六章 富有后能够管束好自己的人很少

相应部3相应6经/少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在一旁坐下,他对佛陀说:“世尊,我独自静坐的时候,内心生起这样的念想:在世间获得大量财富、富甲天下的人,他们在获得巨额财富后,不沉迷享受,不放任自己胡作非为,不贪求对欲望的满足,不侵害别...

第八章 爱自己胜过爱其他人

相应部3相应8经/茉莉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与茉莉王后在王宫中最高的楼阁顶层眺望远方,波斯匿王这时对茉莉王后说:“茉莉,我现在有个问题想要问你,你如实的回答我,好吗?”茉莉王后回答:“大王,您有什么问题要问我,请说。”波斯匿王说:“茉莉,对于你来说,你对世间任何人...

第十六章 不可轻视女子

相应部3相应16经/茉莉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正在听佛陀说法,这个时候,有一个侍从前来拜见波斯匿王,他靠近波斯匿王的耳朵说:“陛下!祝贺您,茉莉王后,刚刚生了一位漂亮的公主。”这个侍从刚一说完话,波斯匿王立刻就闷闷...

第三十六章 耕种解脱的田地

2.优婆塞品相应部7相应11经/耕田婆罗堕若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揭陀国一那罗的村庄中,有一天,婆罗堕若婆罗门正在让仆人赶着五百头牛犁地,播种。那时,佛陀中午前穿好法衣,拿着饭钵,来到婆罗堕若婆罗门耕田的地方化缘饭食。到了饭点,农作的仆人们拿着盆碗打菜吃饭。婆罗堕若婆罗门...

第三十九章 不孝的孩子不如拐杖

相应部7相应14经/大财富者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舍卫城中一位家财万贯的婆罗门,他穿着破烂的衣服,灰头土脸的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这位婆罗门在一旁坐下。佛陀对这位婆罗门说:“婆罗门,你穿的衣服为何如此的破烂?如来看你好像很久都没有洗过澡了。你应该是舍卫城中的富翁吧,你怎么会变成...

第四十章 应该对谁恭敬有礼?

相应部7相应15经/慢刚愎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有个叫骄慢的婆罗门住在舍卫城,他不尊敬父母,不尊敬老师,不尊敬兄长。那时,佛陀正在为大众说法,那个骄慢婆罗门心里就想:「出家人乔达摩(佛陀)正在为大众说法,我也去凑凑热闹吧,看看他长什么样子。如果出家人乔达摩对我说话,我就对他说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