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灭除傲慢的烦恼
相应部8相应3经/美善者经(婆耆舍相应/有偈篇/祇夜)
有个时候,婆耆沙尊者与他的老师尼拘律迦波尊者住在阿罗婆的阿伽罗婆奢塔庙之中,那时婆耆沙尊者是刚出家不久的新学比丘(比丘解释:受持具足戒的男出家人;具足戒解释:受持如来制定的所有戒律,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婆耆沙尊者平时除了静坐禅修外,他主要的工作就是看守好塔庙。
那时,婆耆沙尊者由于处理塔庙的各项事务,而经常接触到来塔庙礼佛供养三宝的信众,信众们向婆耆沙尊者询问了很多修行方面的问题和解除烦恼和痛苦的方法,婆耆沙尊者都认真的做了回答。在长时间回答信众问题的过程中,婆耆沙尊者随机应变的能力越来越强,他能够根据信众所问的问题举出各种比喻和实例来快速的让信众明白法理,并教导给信众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以此灭除他们的烦恼和痛苦。到塔庙来的信众都非常尊敬婆耆沙尊者,他们将婆耆沙尊者尊称为「大医王」:治疗内心烦恼和痛苦的良医。
但是塔庙中还有住着其他的比丘,这些比丘对于佛陀所说的法不是那么的熟悉,他们回答信众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答非所问,无法解决信众的问题。信众都不太喜欢这些不明法理、答非所问的比丘。
其中一位信众对婆耆沙尊者说:“在阿伽罗婆奢塔庙,我只信您的话,您说法说的太好了,每次都能切中要害!确实是如来的真传圣弟子,可是您们塔庙里的其他比丘,我就不敢恭维了,水平实在是太差了,有时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问他们问题,他们有时是答非所问,有时是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知道还出什么家哦,还当什么出家人哦,您就是我们的大医王,我不管现在还是以后,到您们的塔庙来,只会找您帮我解决问题了,其他的比丘我都信不过哦。”
婆耆沙尊者听完这位信众的夸奖后,就有点飘飘然了,他开始瞧不起塔庙中的其他比丘了,他心里想:「在阿伽罗婆奢塔庙,我解答信众的问题确实是最详尽最好的,我可以根据信众所问的问题举出相应的例子,做出恰当的比喻,以此来让信众快速的明白法理,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如何的去解决这些问题,我的老师尼拘律迦波尊者,他很少回答信众的问题,而塔庙中的其他比丘,回答问题的水平又不高,无法解决信众的问题。这些比丘也不知道怎么在学习如来的正法,他们学的这么的差!确实如同刚才那个信众所说的那样,他们是如何出的家哦,他们是怎么当上比丘的哦,真是搞不明白。」
婆耆沙尊者想完后,转念又想:「我刚才的想法是错误的,我自以为自己了不起,瞧不起塔庙中的其他比丘,我已经生起了傲慢的烦恼,我这种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烦恼会障碍我的修行。我不应该如此的傲慢,我应该帮助那些不熟悉如来正法的比丘,我应该在塔庙中经常举办说法大会,让塔庙中的比丘能够熟悉如来的正法,而不是轻视他们。他们熟悉如来的正法后,我们这个塔庙就能为更多的信众解决问题了,这才是大好事!
如来的圣弟子会灭除傲慢的烦恼,请如来您加持我灭尽一切的傲慢烦恼,我刚才沉迷、昏醉在傲慢的梦境之中,我现在向您忏悔自己的罪过。世间的众生被傲慢的烦恼污染、涂抹、包裹,他们会被自己傲慢的行为、言语、念想所杀害,跌落到地狱道中受苦(地狱解释,见第九百零一章)。那些已经由于自己的傲慢而堕入地狱道的众生,他们长久的被折磨、拷打,受尽煎熬,整日整夜的哀嚎不止,他们流尽了眼泪,喊哑了声音,耗尽了精力和鲜血,但是折磨、拷打、煎熬却没有停止的时候,烦恼和痛苦包围着他们。
而如来的圣弟子们,践行如来所说的正法,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他们的内心长久的安住在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之中,他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按着如来的正法去修行,逐渐的熄灭、平息、灭尽了傲慢的烦恼,也逐渐的熄灭、平息、灭尽了贪欲、渴爱、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无智愚痴、忧愁、嫉妒、内疚、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的烦恼和痛苦,当他们依靠修行如来的正法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后,智慧的光明就能照亮他们的内心,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就能伴随着他们,一直到他们最终到达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彼岸。」
这时,婆耆沙尊者说偈言:
「舍慢瞿昙徒,
无余离慢道。
昏醉于慢梦,
忏悔慢之罪。
覆覆于慢行,
终堕地狱道。
慢堕地狱者,
长夜于悲痛。
道之践行者,
正行者比丘,
何时皆不悲,
安住于寂静,
精进离盖障,
清拂无余慢,
慧明耀心间,
恒静达涅槃。」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8.3. Pesalasuttaṃ
211. Ekaṃ samayaṃ āyasmā vaṅgīso āḷaviyaṃ viharati aggāḷave cetiye āyasmatā nigrodhakappena upajjhāyena saddhiṃ. Tena kho pana samayena āyasmā vaṅgīso attano paṭibhānena aññe pesale bhikkhū atimaññati. Atha kho āyasmato vaṅgīsassa etadahosi– “alābhā vata me, na vata me lābhā; dulladdhaṃ vata me, na vata me suladdhaṃ; yvāhaṃ attano paṭibhānena aññe pesale bhikkhū atimaññāmī”ti. Atha kho āyasmā vaṅgīso attanāva attano vippaṭisāraṃ uppādetvā tāyaṃ velāyaṃ imā gāthāyo abhāsi–
“Mānaṃ pajahassu gotama, mānapathañca pajahassu;
Asesaṃ mānapathasmiṃ, samucchito vippaṭisārīhuvā cirarattaṃ.
“Makkhena makkhitā pajā, mānahatā nirayaṃ papatanti;
Socanti janā cirarattaṃ, mānahatā nirayaṃ upapannā.
“Na hi socati bhikkhu kadāci, maggajino sammāpaṭipanno.
Kittiñca sukhañca anubhoti, dhammadasoti tamāhu pahitattaṃ.
“Tasmā akhilodha padhānavā, nīvaraṇāni pahāya visuddho.
Mānañca pahāya asesaṃ, vijjāyantakaro samitāvī”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