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不要错过人生的四次机会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早晨,佛陀穿好法衣,不择贫富,依序托钵乞食,阿难尊者跟随在佛陀的后面,这时,有两位衣衫褴褛、老迈龙钟的老人,坐在垃圾堆旁边烧着火,这两人应该是夫妇,他们目光呆滞、闷闷不乐。


佛陀看见这两位老人后,就告诉阿难尊者:“阿难,你看见垃圾堆旁烧火的两位老人了吗?”


阿难回答:“世尊,我看见了。”


佛陀说:“阿难,这两位老人其实是有四次机会改变贫困潦倒的命运的,他们的第一次机会:如果在年少的时候,就能努力的奋斗,他们也可以成为舍卫国中德高望重的第一富贵长者。


他们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就跟随如来出家修行,经常的按如来的教法实践修行,遵守如来所制定的戒律,也可以证悟阿罗汉果位。


这两位老人的第二次机会:如果他们在青年时代,能够努力的奋斗,也可以成为舍卫国中德高望重的第二富贵长者。


他们如果在青年的时候就跟随如来出家,经常按着如来所说的教法实践修行,遵守如来制定的戒律,他们也可以证悟阿那含果位。


这两位老人的第三次机会:如何他们在中年的时候,能够努力的奋斗,也可以成为舍卫国中德高望重的第三富贵长者。


他们如果在中年的时候就跟随如来出家修行,经常按着如来所说的教法实践修行,遵守如来所制定的戒律,他们也可以证悟斯陀含果位。


这两位老人的第四次机会:如果他们在老年的时候,能够努力的奋斗,还是可以成为舍卫国中德高望重的第四富贵长者。


他们如果在老年的时候痛定思痛,跟随如来出家修行,按着如来所说的教法实践修行,遵守如来所制定的戒律,也能证悟须陀洹果位。


而他们现在年逾古稀,一无所有。遇见如来,不知道抓住最后的机会皈依佛法僧三宝,也不知道听闻如来说法开启智慧除灭烦恼和痛苦,他们将会在生死轮回中痛苦的煎熬。如来虽然怜悯他们却无法渡无缘的众生。


年轻的时候不精进的修行,也不努力的聚集财富,就如同老鹄鸟,守在没有鱼虾的空池塘旁边,到死一无所获。


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精进的修行,还不努力的聚集财富,年老的时候想起过去的事情就会后悔不已,只能是在狭小的地方缩头缩颈的睡觉!


阿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要谨记!”


这时,佛陀说偈言:


「少不修梵行,亦不聚财宝,犹如老鹄鸟,守死于空池。


    不修于梵行,壮不聚财宝,思惟古昔事,眠地如曲弓。」


佛陀说法圆满,阿难尊者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并奉持佛陀的教法而修行。


“第四十四章 不要错过人生的四次机会” 的相关文章

第十七章 要远离自己不熟悉的境界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告诉弟子们:“过去有一只小鸟,被老鹰抓住,小鸟悲哀的叫到:我疏忽大意,离开了熟悉的地方,才会被抓住,如果我在熟悉的地方,老鹰怎么能够抓住我呢?”老鹰说到:“你在什么地方,我不能抓住你?”小鸟说:“我在稻田土埂之中,穿梭自由,你肯定无法抓住我。”老鹰...

第二十六章 如何灭除别人的恶语中伤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有一天有位脾气暴躁的官员,前往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坐下,官员问佛陀:“世尊,一个人发怒后口出恶言,就会被别人讨厌、憎恨并背上恶名、污名,是因为什么缘故会让一个人经常的发怒?”佛陀告诉官员:“一个人被别人的行为所触怒,就会口出苛责、怒骂的语言;当这个人说出咒骂...

第三十二章 拔除心中的忧愁之刺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波斯匿王的母亲过世了,波斯匿王痛哭流涕、伤心欲绝。舍卫国举国哀痛悼念王太后的离世。按国礼安葬母亲后,波斯匿王,神情恍惚的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坐下。佛陀问波斯匿王:“大王,您今天怎么魂不守舍、心神不定?眼角间还留有泪痕?”波斯匿王回答佛陀:“世尊...

第三十三章 什么样的人才是爱护自己的人?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波斯匿王休息的时候想到:“什么样的人是爱护自己的人,什么样的人是伤害自己的人?”波斯匿王想:“如果自己的心念想善事,口说善语,身体行为做善事的人就是爱护自己的人;如果自己的心念想恶事,口说恶言,身体行为做恶事的人就是伤害自己的人。”波斯匿王想完之后,感...

第四十七章 真正信奉佛法的人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个叫僧迦罗的年轻婆罗门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僧迦罗婆罗门问佛陀:“世尊,如何才能知道一个人不是信奉佛法的人呢?”佛陀说:“不信奉佛法的人如同月亮。”僧迦罗婆罗门继续问:“如何才能知道一个人是真正信奉佛法的人?”佛陀说:“信奉佛法的人也如同月亮。”僧迦...

第四十九章 如何做才是真正的比丘(和尚)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穿好法衣,不择贫富,依序托钵乞食,有一位婆罗门也在沿街乞讨,他看见佛陀后,就走上前对佛陀说到:“你现在挨家挨户的乞食,我也在沿街乞讨,我和你都是比丘(和尚)。”佛陀说:“比丘(和尚)不仅仅是挨家乞食,还没有舍去家庭眷属、财产、世俗的事务,没有出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