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如何灭尽烦恼和痛苦?

相应部46相应26经/渴爱之灭尽经(觉支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你们要修习灭尽贪欲、渴爱的法,你们要沿着灭尽贪欲、渴爱的轨迹、道路、路径前行、行进。


什么是灭尽贪欲、渴爱的法呢?什么是灭尽贪欲、渴爱的轨迹、道路、路径呢?七觉支就是灭尽贪欲、渴爱的法(七觉支解释,见第六百六十一章),七觉支就是灭尽贪欲、渴爱的轨迹、道路、路径。”


佛陀这样说法的时候,优陀夷尊者对佛陀说:“世尊,修习七觉支,经常修习七觉支,是如何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的呢?七觉支是如何指引、引导修行人灭尽贪欲、渴爱的呢?”


佛陀说:“优陀夷!修行人依靠止与观的修行熄灭、平息贪欲、渴爱(止与观解释:见第六百一十四章),内心不再被世间的事物事情影响、污染、扰动,熄灭、平息妄想、杂念,熄灭、平息由执着「我」而生起的念想、见解、思想,放下所有的执着和挂念,圆满完成念觉支的修行:修习念觉支让无瞋恚的念想变的广大无边、无边无际、无量无边。


什么是瞋恚呢?瞋恚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


无瞋恚就是没有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没有对自己或别人的恶意、敌意、歹心,没有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


当修行人依靠止与观的修行熄灭、平息贪欲、渴爱,圆满完成念觉支的修行,让无瞋恚的念想变的广大无边、无边无际、无量无边的时候,贪欲、渴爱就被彻底的灭尽了;以贪欲、渴爱的灭尽作为前提条件,「业」就被灭尽了,什么是「业」呢?眼睛看见物质事物后产生出来的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念想。


耳朵听到声音后产生出来的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念想。


鼻子闻到气味后产生出来的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念想。


舌头尝到味道后产生出来的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念想。


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后产生出来的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念想。


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后产生出来的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念想。


善行、善言、善念称为善业;恶行、恶言、恶念称为恶业;不善不恶的行为、言语、念想称为无记业。善业招感来幸福快乐的福报,恶业招感来不幸悲惨的苦报,无记业既不招感福报也不招感苦报。


简单的说「业」就是:身体所做行为,口中所说言语,内心生起念想的行动、举止、动作。


这就是「业」的法义。


以「业」的灭尽作为前提条件,烦恼和痛苦就被灭尽了。


优陀夷!同样的道理,修行人依靠止与观的修行熄灭、平息贪欲、渴爱(止与观解释:见第六百一十四章),内心不再被世间的事物事情影响、污染、扰动,熄灭、平息妄想、杂念,熄灭、平息由执着「我」而生起的念想、见解、思想,放下所有的执着和挂念,圆满完成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六种觉支的修行:修习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六种觉支,让无瞋恚的念想变的广大无边、无边无际、无量无边。


什么是瞋恚呢?瞋恚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


无瞋恚就是没有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没有对自己或别人的恶意、敌意、歹心,没有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


当修行人依靠止与观的修行熄灭、平息贪欲、渴爱,圆满完成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六种觉支的修行,让无瞋恚的念想变的广大无边、无边无际、无量无边的时候,贪欲、渴爱就被彻底的灭尽了;以贪欲、渴爱的灭尽作为前提条件,「业」就被灭尽了;以「业」的灭尽作为前提条件,烦恼和痛苦就被灭尽了。


优陀夷!就像这样,以贪欲、渴爱的灭尽作为前提条件,就能灭尽「业」;以「业」的灭尽作为前提条件,就能灭尽烦恼和痛苦。”


佛陀说法后,优陀夷尊者再次虔诚恭敬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46.26/(6) Taṇhakkhayasuttaṃ

   207. “Yo, bhikkhave, maggo yā paṭipadā taṇhakkhayāya saṃvattati, taṃ maggaṃ taṃ paṭipadaṃ bhāvetha. Katamo ca, bhikkhave, maggo katamā ca paṭipadā taṇhakkhayāya saṃvattati? Yadidaṃ – satta bojjhaṅgā. Katame satta? Satisambojjhaṅgo …pe… upekkhāsambojjhaṅgo”ti. Evaṃ vutte āyasmā udāyī bhagavantaṃ etadavoca– “kathaṃ bhāvitā nu kho, bhante, satta bojjhaṅgā, kathaṃ bahulīkatā taṇhakkhayāya saṃvattantī”ti?

   “Idha udāyi, bhikkhu satisambojjhaṅgaṃ bhāveti vivekanissitaṃ virāganissitaṃ nirodhanissitaṃ vossaggapariṇāmiṃ vipulaṃ mahaggataṃ appamāṇaṃ abyāpajjaṃ. Tassa satisambojjhaṅgaṃ bhāvayato vivekanissitaṃ virāganissitaṃ nirodhanissitaṃ vossaggapariṇāmiṃ vipulaṃ mahaggataṃ appamāṇaṃ abyāpajjaṃ taṇhā pahīyati. Taṇhāya pahānā kammaṃ pahīyati. Kammassa pahānā dukkhaṃ pahīyati …pe… upekkhāsambojjhaṅgaṃ bhāveti vivekanissitaṃ virāganissitaṃ nirodhanissitaṃ vossaggapariṇāmiṃ vipulaṃ mahaggataṃ appamāṇaṃ abyāpajjaṃ. Tassa upekkhāsambojjhaṅgaṃ bhāvayato vivekanissitaṃ virāganissitaṃ nirodhanissitaṃ vossaggapariṇāmiṃ vipulaṃ mahaggataṃ appamāṇaṃ abyāpajjaṃ taṇhā pahīyati taṇhāya pahānā kammaṃ pahīyati Kammassa pahānā dukkhaṃ pahīyati. Iti kho, udāyi, taṇhakkhayā kammakkhayo, kammakkhayā dukkhakkhayo”ti. Chaṭṭhaṃ.


“第六百八十一章 如何灭尽烦恼和痛苦?” 的相关文章

第一章 不可轻视人,要对一切人都恭敬有礼

1.第一品相应部3相应1经/年轻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这是我亲身经历、听到和见到的,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那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与佛陀相互问候之后,波斯匿王在佛陀旁边坐下,对佛陀说:“乔达摩(佛陀),你自称:「我已经证悟了宇宙间至高无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觉...

第三章 世间有谁可以不衰老和死亡?

相应部3相应3经/老死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已经出生在世间的人或者有生命的众生,有哪一个是可以永远不衰老、永远不死的呢?有那种出生在世间可以免除衰老和死亡的人或者众生吗?”佛陀说:“大王,只要出生在世间,任何的人...

第十五章 抢劫别人就是抢劫自己

相应部3相应15经/战斗经第二(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摩揭陀国的阿闍世王率领军队突袭占领了迦尸国,并且率领军队入侵骄萨罗国,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仓促应战,由于准备不足,波斯匿王的军队出师不利,被阿闍世王的军队击败。波斯匿王退守骄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波斯匿王在舍卫城中与大臣们紧急的召开军事...

第十六章 不可轻视女子

相应部3相应16经/茉莉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正在听佛陀说法,这个时候,有一个侍从前来拜见波斯匿王,他靠近波斯匿王的耳朵说:“陛下!祝贺您,茉莉王后,刚刚生了一位漂亮的公主。”这个侍从刚一说完话,波斯匿王立刻就闷闷...

第二十章 什么是死后可以带走的?

相应部3相应20经/无子者经第二(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中午去拜见佛陀,他顶礼佛陀后在一旁坐下,佛陀说:“大王,你从什么地方而来?”波斯匿王说:“世尊,还是昨天那件事情,世尊,我昨天来过您这里,告诉过您我正在处理钱庄老板财产的事情,昨天我们舍卫城里有个钱庄的老板过世了...

第二十四章 供养谁获得的福德果报最大?

相应部3相应24经/弓术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有个时候,骄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在一旁坐下,波斯匿王对佛陀说:“世尊,应该将自己的财物施舍给哪些人呢?应该布施供养什么人呢?”佛陀说:“大王,施舍、布施供养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施舍、布施供养那些能够让你断恶修善,解除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