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不要谈论毫无意义的事情
相应部56相应10经/畜生论经(谛相应/大篇/修多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众多的出家人说:“比丘们(比丘解释:受持具足戒的男出家人;具足戒解释:受持如来制定的所有戒律,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你们不要去谈论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毫无意义的言论?就是与投生到善道,上升到天界,从世间彻底解脱出来毫无关系的言论,你们不要去谈论这些事情(天界解释,见第四百四十一章)。
比如,「与国王相关的言论」,「与偷盗、抢劫、强盗、贼寇相关的言论」,「与公卿大臣相关的言论」,「与军队相关的言论」,「与危险、恐怖相关的言论」,「与战争相关的言论」,「与食物相关的言论」,「与喝、饮相关的言论」,「与衣服相关的言论」,「与床铺、被褥等等相关的言论」,「与花环、化妆、装饰物相关的言论」,「与气味相关的言论」,「与亲戚、家人、族人相关的言论」,「与车、船等等交通工具相关的言论」,「与乡村相关的言论」,「与城镇相关的言论」,「与大城市、京城、首都相关的言论」,「与国土、地方故事相关的言论」,「与女人相关的言论」,「与英雄相关的言论」,「与街道市井相关的言论」,「与领居、朋友等等人,家长里短的言论,与邻居、朋友等等人日常生活相关的言论」,「与死者相关的言论」,「与世界起源相关的言论」,「与海洋起源相关的言论」,「与存在,还是不存在,有还是没有相关的言论;与变成这个,不变成这个,变成这个,或是变成那个相关的言论」,「与不死矫乱论相关的言论」,等等与投生到善道,上升到天界,从世间彻底解脱出来毫无关系的言论(天界解释,见第四百四十一章)。
什么是不死矫乱论呢?就是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胡乱的回答别人的问题。不死矫乱论又被称为种种论。不死矫乱论分成四种:第一种:不知道世间到底存在善恶因果报应,还是不存在善恶因果报应,当别人问到做善行,说善言,生善念会有什么果报的时候,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正确的解答是什么,但是为了不让自己丢脸,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当然的去回答别人问题,也不知道自己回答的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反正强行让别人相信自己说的就是正确的。
第二种,不知道到底有来生、未来世,还是没有来生、未来世,当别人来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害怕自己回答错这个问题,造下口误的罪业,于是就反问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看他的见解是怎么样的,然后随着问问题人的见解去回答这个人,相当于用问问题人自己的见解去回答他自己的问题。去承认提问人自己的见解就是正确的见解。
第三种,不知道善法、恶法的分辨、鉴别方法,当别人来问某件事情是善事,还是恶事的时候,就说这件事情既不是善事,也不是恶事,是非善非恶的事情。
第四种,非常的愚钝,根本就没有弄明白,没有弄清楚别人到底问的是什么问题,就把问问题人已经说过的言语,或见解当成是问题的答案,来为别人解答问题。
这就是不死矫乱论的法义。
比丘们,你们不要去谈论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不要将注意力集中专注在那些与投生到善道,上升到天界,从世间彻底解脱出来毫无关系的言论上。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毫无意义的言论不能给你们带来福德和功德的利益,它们不能净化你们烦恼和痛苦的污垢,它们不是清净修行的基础,他们会动摇、毁坏清净的修行,它们不能引导众生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不能引导众生的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不能引导众生放下一切的执着和挂念从生死轮回中彻底的解脱出来(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五百七十八章),不能引导众生开启解脱的智慧,最终证悟无上正等正觉,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无上正等正觉解释:已经完全证悟明白世间一切的真相、真谛,并由此开启了圆满的智慧,从世间彻底的解脱出来)。
比丘们,你们应该经常谈论四圣谛(四圣谛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应该经常谈论:「出生在世间的众生是很痛苦的」,这是苦谛的法义;
应该经常谈论:「痛苦的根源是贪爱」,这是集谛的法义;
应该经常谈论:「只有先灭除了贪爱才能灭除痛苦」,这是灭谛的法义;
应该经常谈论:「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这是道谛的法义。
比丘们,当你们经常谈论四圣谛法义的时候,就能给你们带来福德和功德的利益。谈论四圣谛法义能够净化你们烦恼和痛苦的污垢,它们是清净修行的基础,它们会稳固、保护清净的修行,它们能够引导众生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能够引导众生的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能够引导众生放下一切的执着和挂念从生死轮回中彻底的解脱出来(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五百七十八章),能够引导众生开启解脱的智慧,最终证悟无上正等正觉,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无上正等正觉解释:已经完全证悟明白世间一切的真相、真谛,并由此开启了圆满的智慧,从世间彻底的解脱出来)。
比丘们,你们要彻底弄明白四圣谛的法义,你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去忆念、回想四圣谛,你们要按着道谛中灭尽苦的方法去修行(道谛中灭尽苦的方法解释,即是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九百三十二章)。”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巴利语原版经文
SN.56.10/(10) Tiracchānakathāsuttaṃ
1080. “Mā bhikkhave, anekavihitaṃ tiracchānakathaṃ katheyyātha, seyyathidaṃ– rājakathaṃ corakathaṃ mahāmattakathaṃ senākathaṃ, bhayakathaṃ yuddhakathaṃ, annakathaṃ pānakathaṃ vatthakathaṃ sayanakathaṃ mālākathaṃ gandhakathaṃ, ñātikathaṃ yānakathaṃ gāmakathaṃ nigamakathaṃ nagarakathaṃ janapadakathaṃ itthikathaṃ sūrakathaṃ visikhākathaṃ kumbhaṭṭhānakathaṃ, pubbapetakathaṃ nānattakathaṃ, lokakkhāyikaṃ samuddakkhāyikaṃ itibhavābhavakathaṃ iti vā. Taṃ kissa hetu? Nesā, bhikkhave, kathā atthasaṃhitā nādibrahmacariyakā na nibbidāya na virāgāya na nirodhāya na upasamāya na abhiññāya na sambodhāya na nibbānāya saṃvattati.
“Kathentā ca kho tumhe, bhikkhave, ‘idaṃ dukkhan’ti katheyyātha, ‘ayaṃ dukkhasamudayo’ti katheyyātha, ‘ayaṃ dukkhanirodho’ti katheyyātha, ‘ayaṃ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ti katheyyātha. Taṃ kissa hetu? Esā, bhikkhave, kathā atthasaṃhitā, esā ādibrahmacariyakā, esā nibbidāya virāgāya nirodhāya upasamāya abhiññāya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ṃvattati.
“Tasmātiha bhikkhave, ‘idaṃ dukkhan’ti yogo karaṇīyo …pe… ‘ayaṃ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ti yogo karaṇīyo”ti. Dasamaṃ.
Samādhivaggo paṭhamo.
Tassuddānaṃ–
Samādhi paṭisallānā, kulaputtā apare duve;
Samaṇabrāhmaṇā vitakkaṃ, cintā viggāhikā kathā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