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离开幻相不挂念有无


【经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释文】:这时,须菩提听佛陀讲说这部经后,已经完全明白这部经的义理,他流着泪感动的对佛陀说:“尊贵稀有的世尊,佛陀您说的经典法义如此精深,我过去从来都没有听过如此精深智慧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典生起了清净的信心,那么他就明了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他就成就了最无上稀有的功德。世尊!所谓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就是没有所谓的真实体相,不执着、不挂念,内心不生起假名安立的真实体相,就是明了了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


“世尊,我今天听您讲说这部经,能够明了法义生起清净的信心,并按这部经去修行,这并不困难,如果到了未来世,如来法运的最后五百年,如果还有众生能够听到这部经,并且这些众生还是能明了这部经的法义,生起清净的信心,并按这部经去修行,这些人就成就了第一稀有的功德。为什么呢?这些人不再挂念和执着有个我存在的我相,不再挂念和执着有其他人的存在人相,不再挂念和执着有众生存在的众生相,不再挂念和执着有生死轮回的寿者相,他们不再挂念、不再执着、不再分别这四个相,为什么呢?所谓的我相就是没有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是没有相,为什么呢?不生起任何的念想,不挂念、不执着任何的相,就证悟了佛果,就可以被称为佛了。”


佛陀对须菩提说:“是的,是的,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后不惊讶、不恐怖、不畏惧,这个人就是非常少有难得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也不是第一波罗蜜,而是为了方便教导度化众生假名安立了一个第一波罗蜜的名字而已。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也说不是忍辱波罗蜜,这个忍辱波罗蜜也是方便教导度化众生暂时取出来的假名而已。这是什么缘故呢?须菩提!我过去被歌利王肢解身体,我在那个时候,没有挂念和执着有个我被肢解的我相,没有挂念和执着有个歌利王在肢解我身体的人相,没有挂念和执着当时在场观看所有人的众生相,没有挂念和执着我会因此痛苦死去的寿者相。为什么呢?如果我在被歌利王肢解身体的时候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的挂念和执着,就会生出愤怒报复的心,须菩提!如来又想到过去五百世的时候,如来还是修行忍辱的仙人,如来在做忍辱仙人的时候,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的挂念和执着。


因此,须菩提!菩萨应该离开一切虚假不真实的相,不挂念、不执着这些虚妄的假相,发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果的菩提心,不应该挂念和执着一切事物事情,不应该挂念和执着自己的身体,不应该挂念和执着声音、气味、味道、触觉、念想,内心应该无所挂念,无所执着,以此来安住真心,如果内心有所挂念,有所执着,就不是真正的安住在清净心里。所有佛说菩萨,内心应该无挂念、无执着的布施、帮助、救济众生。须菩提!菩萨修行菩提道,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就应该这样内心没有挂念、没有执着的去布施、帮助、救济众生。如来说世间一切的事物事情都是会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下出现、变化、消失的,都是随时在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事情,所有世间一切的事物和事情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假相,没有真实可以永远不变,可以永远存在的事物事情。又说世间一切的众生也是会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下出现、变化、消失的,也是随时在变化的,也是无法保持不变,无法永恒存在的,这些所谓的众生也是虚假不真实的,但是虽然这些事物和事情,这些众生是因缘所成的,是会出现、变化、消失的,是虚假不真实的,可是不能由此认为他们是空无所有的,也不能认为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应该内心不挂念和执着他们的出现、变化、消失,不挂念和执着他们是有还是没有、存在还是不存在,从有无和存在与否的念想中解脱出来,不去分别他们的有无和存在与否,内心分别他们的有无和存在与否,就还会被这些有无、存在与否的念想束缚和捆绑。须菩提!如来说的是真实不虚的言语,如来是不会说虚假的言语的。如来所证悟的法,既不是实有的也不是虚无的,如果认为如来证悟的法是实有的,就会挂念和执着这个法,被这个法束缚捆绑不得解脱,如果认为如来证悟的法是虚无没有的,就无法依靠修行这个法,除去烦恼和痛苦,应该精进的去按如来所说的正法去修行,以此让内心不再生起烦恼和痛苦,当烦恼痛苦不生起的时候,连如来所说的正法都不要挂念,都不要执着,都不要在内心中生起。如此有烦恼和痛苦生起的时候就用如来的正法去修行,除灭烦恼和痛苦,烦恼和痛苦不生起的时候,就不再内心生起如来的正法。


须菩提!如果菩萨内心有所挂念和执着的去修行,去布施、帮助、救济众生,就如同掉入了黑暗之中,无法看见任何事物;如果菩萨内心没有挂念,没有执着的去修行,去布施、帮助、救济众生,就如同人有眼睛在阳光的照耀下能够看见世间万物。


须菩提!未来世,如果有男弟子、女弟子,能按如来今天所说的这部经去修行,甚至于只是读诵这部经,如来就可以用佛的智慧,知道和见到这个人:他按这部经去修行,他读诵这部经所成就的功德无量无边。”


如何求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一天,巴克罗地来到佛陀的住处,顶礼佛陀后,巴克罗地问佛陀:“世尊,我听您的出家弟子说:做了善事,布施供养了三宝或是修行人后,内心要没有挂念,要没有所求,才能种植下无量无边的功德,世尊,可是我做善事、布施供养三宝或是修行人就是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福报呀,就是想让自己过的更好呀,如何才能让我自己行善事、布施供养三宝或是修行人的时候内心无所挂念呢?无所求呢?”


佛陀说:“巴克罗地,对于世间人来说,想让他们做善事、布施供养三宝或是修行人后无所求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本来就是为了利益自己才做善事和布施供养三宝的,巴克罗地,你不要为此而烦恼,刚开始做善事、供养三宝有所求,内心有所挂念,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只要持之以恒的乐善好施,内心的挂念和有所求的心就会慢慢的消逝,巴克罗地,你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巴克罗地回答:“世尊,我是开钱庄的。”


佛陀说:“巴克罗地,你的钱庄是如何做大的呢?”


巴克罗地回答:“世尊,是这样的,我刚开始开钱庄的时候,是先自己出钱存入钱庄,之后又去劝说亲戚朋友也到我的钱庄存钱,许诺每月给他们高额的利息作为报酬,我将钱庄里面的钱借贷给城里信誉度比较高的商人,正好他们做生意的时候有时也缺钱,我的钱庄就解决了他们缺钱的问题,这样我和商人们的往来次数多了,他们自然就信任我的钱庄了,我的钱庄在其他的城市也有分支,他们在这个城市存钱,在另外的城市就可以取钱,大大方便了他们支付生意上的货款,到后来他们认为我的钱庄信誉度很高,就介绍了更多的人来存钱,一般的民众,为了保护他们自己财物的安全,也会将钱财存入我们的钱庄,我们就是用这种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将钱庄做大的。”


佛陀说:“巴克罗地,做善事和布施供养三宝就如同将福德和功德的法财存入钱庄,刚开始存入钱庄的时候,一是为了保护钱财的安全,不被强盗小偷抢劫和偷盗,另一方面是为了未来的事情做储蓄,比如为结婚存储钱财,为买房子存储钱财,为防止生病储蓄钱财,为了未来等等的事情储蓄钱财,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为未来的规划准备好足够的钱财,不要到了时候,或是遇到突发的事件需要钱的时候,拿不出钱来,巴克罗地,当你存储的钱财足够多的时候,你还会担心吗?比如巴克罗地,你准备买一栋房子需要花费200两银子,而你已经在钱庄里面存储了5万两银子,你还会担心买房子的事情吗?”


巴克罗地回答:“世尊,如果我存储了那么多的钱,远远大于我准备买房子的钱,我还担心什么呢。”


佛陀说:“巴克罗地,刚开始做善事,刚开始布施供养三宝或是修行人,内心有所挂念、有所求,那是很正常的,那是因为本来存入福德钱庄的福德和功德法财就不多,只要坚持继续的做善事,坚持继续的布施供养三宝或是修行人,存入福德钱庄的福德和功德法财就会越来越多,存入的福德和功德多了,福报自然就大了。巴克罗地,当你存入福德钱庄的福德和功德法财远远大于你想得到的福报的时候,哪里还会再去担心呢?巴克罗地,就如同你买房子需要花费200两银子,可是你手中却有5万两银子。做善事、供养三宝或是修行人内心想求福报,内心有所挂念,那是因为存入福德钱庄的福德和功德法财不够的缘故,所以才会生起有所求的心念。”


巴克罗地回答:“世尊,那是,如果我想要的都能得到的话,那我还求什么呢,您说的也很有道理,有了还求什么。”


佛陀说:“巴克罗地,你有喜欢吃的东西吗?”


巴克罗地回答:“世尊,我最喜欢吃我们钱庄门口的烧饼,那个烧饼做得香脆可口,现在我想起来都会流口水。”


佛陀说:“巴克罗地,你最多能吃多少个烧饼?”


巴克罗地回答:“世尊,我吃3个烧饼肚子就饱了,就吃不下去了。”


佛陀说:“巴克罗地,如果你已经吃了3个烧饼,你的朋友还要让你继续吃3个烧饼你会怎么样?”


巴克罗地回答:“世尊,不管我的朋友再怎么给我烧饼,我也吃不下去了,毕竟再好吃的东西,肚子吃饱了,也吃不下去了。”


佛陀说:“巴克罗地,同样的道理,世间人想要过上舒适的生活,想要拥有大量的钱财,想要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可是当他们得到了、求到了就会满足,就如同你肚子吃饱了,再好吃的东西也吃不下去了,可是这些世间人想要过上舒适的生活,想要拥有大量的财物,以及想要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那是需要福报的,没有福报这些东西就无法得到,要得到这些东西就需要在福德钱庄里面存入福德和功德的法财,如何存入福德和功德的法财呢?那就是要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布施供养三宝和修行人,这样就能在福德钱庄存入大量的福德和功德法财,有了这些福德和功德的法财就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就能拥有大量的钱财,就能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


巴克罗地说:“世尊,我今天来问您问题,还以为您会让我观空世间一切的事物事情,以此来除灭我求福报的心呢。想不到您今天会如此的为我说法。”


佛陀说:“巴克罗地,观空的修行,可以起到灭除贪心的作用,可是你会甘心吗?”


巴克罗地说:“世尊,我当然不会甘心,世尊您观空的修行,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当我回到生活的现实之中,又会去求这些我梦寐以求的东西的。”


佛陀说:“巴克罗地,你不是出家人,你是在家修行人,有所求,有所挂念,那是很正常的,你要多做善事,多布施供养三宝和修行人,这样当你存入福德钱庄的福德和功德法财足够多的时候,自然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这些你梦寐以求的东西既然已经得到了,那你还用去求吗?你已经得到了、满足了就如同已经吃饱了肚子,再好吃的东西也不会想吃了。”


巴克罗地说:“世尊,原来是这样,世尊,我还有个问题,对于穷人来说,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钱来做善事,供养三宝和修行人,他们该如何的往福德钱庄里面存入福德和功德法财呢?”


佛陀说:“巴克罗地,做善事、供养三宝和修行人不一定要花钱的,如果世人能够做到:不杀生害命,不偷盗抢劫,不与妻子或丈夫之外的人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不说假话,不说挑拨离间的话,不说恶语诽谤的话,不说不正经毫无意义的话,不生起贪欲,不生气发怒,不错乱因果,不非因求果,心怀善念,口说善言,身做善事,也将在福德钱庄中存入大量的福德和功德法财的,巴克罗地,如果能够实践如来所说的正法,就是对佛法僧三宝最大的供养!所以如来说做善事、供养三宝或修行人不一定要花钱,往福德钱庄中存入大量的福德功德法财也不一定要花钱,一念善心的生起,一句善言的关怀,一个身体行为的善行都将存入福德和功德法财。”


巴克罗地说:“世尊,我明白了。”


佛陀说:“巴克罗地,你最想得到什么呢?”


巴克罗地说:“世尊,我希望我钱庄的生意能够越做越大,我希望能够得到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王的接见,并被他授予爵位。”


佛陀说:“巴克罗地,当你饥肠辘辘,肚子饿的时候,你会想什么?”


巴克罗地说:“世尊,我肚子饿了,肯定会到处找东西吃的。”


佛陀说:“巴克罗地,当你吃到酥脆可口的烧饼时,会想什么?”


巴克罗地说:“世尊,我会想这个烧饼真好吃,世尊,尤其是肚子饿的时候,吃什么都好吃呀。”


佛陀说:“巴克罗地,你肚子饥饿、正在吃烧饼的时候,还会想你钱庄生意越做越大的事情吗?还会想让波斯匿王接见你、授予你爵位的事情吗?”


巴克罗地说:“世尊,当我肚子饿吃烧饼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只会关注肚子饿吃烧饼的事情,那里还可能想那么多哦。”


佛陀说:“巴克罗地,你肚子饿吃烧饼的时候,就是从你想把生意做大和你想求爵位的念头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不过此时你的内心又被饥饿和吃烧饼的念头所占据,巴克罗地,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你就从另一件事情的挂念和执着中得到了解脱,但是你却被正在关注的这件事情束缚、捆绑。”


巴克罗地说:“世尊,确实是这样的。”


佛陀说:“巴克罗地,刚才如来对你说法,那是说的方便之法,因为你有所求,如来就告诉你正确求的方法,当你得到自己想求的东西后,如来就会告诉你这些世间的事物事情都是虚妄不实的,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你的,因为你会死去,带不走任何的东西,如来还会告诉你,最后存入福德钱庄的福德和功德才可在死后带走,有了福德和功德,所求的一切都会不求自来。巴克罗地,你要知道这些说法都是方便说法,当你的念头不再关注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就从这些事情中得到了解脱,就如同刚才如来用你肚子饿吃烧饼的事情来做比喻一样。”


巴克罗地说:“世尊,您的意思是,只要念头关注什么事情,那么就会被关注的事情所烦恼和困惑?”


佛陀说:“巴克罗地,是的,就是这样,如果你再遇见什么烦恼和痛苦以及贪求,就数自己的呼吸,将注意力关注在呼吸上,不再去想那些让内心生起喜怒哀乐以及贪欲的等等念头,如果你还是做不到,那就按如来刚才所说的方法,去多行善事,多做布施供养以此种植下大量的福报和功德,当你以正当的方法得到这些所求的东西后,自然就会慢慢消逝掉内心的贪欲。”


巴克罗地说:“世尊,您所说数呼吸的方法,就是转移念头方法把,没有杂念就不会让念头附着上喜怒哀乐等等的烦恼和痛苦,是这样吧。”


佛陀说:“巴克罗地,确实是这样,就如同建筑师无法在空中建筑楼阁一样,念头不关注让人生起喜怒哀乐的事情,烦恼和痛苦就无法附着在念头上。”


巴克罗地说:“世尊,感谢您,我已经完全明白您所说的法义,请让我皈依您,做您的在家修行弟子吧,我愿意按世尊您所说的法去修行。”


佛陀点头接受了巴克罗地的皈依,巴克罗地将自己带来的一车财物都供养给了佛陀,巴克罗地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之后站起来欢喜的离开了。